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状元第一人——袁嘉谷楹联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联都网站 2018-10-31

云南状元第一人——袁嘉谷楹联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01

一  引言


袁嘉谷(1872-1937)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袁嘉谷是清光绪癸卯年(1903)二甲第62名进士,同年大魁天下,成为“经济特科状元”。 经济特科试题为《周礼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阅卷大臣为张之洞。


袁嘉谷是云南的第一个状元。清代先后开博学鸿词二次,经济特科一次,共三次,因此袁嘉谷又被称为“国朝第三人”,民间亦有称之为“独一无二的状元”。


袁嘉谷在云大执教十余年,是云南文化名人。袁嘉谷的字,自创一体,世称“袁家书”。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这便是袁嘉谷。

图一:考中状元的袁嘉谷

袁嘉谷曾到日本考察政务和学务,历任清朝学部图书编译局局长、国史馆协修长、浙江提学使、浙江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任国会议员。1921年任云南图书馆馆长,1923年在云南创办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并任国学教授。著有《卧雪堂诗集》、《卧雪堂文集》等,参与《清史稿》编写,楹联著述有《昆玉集》、《卧雪堂联语》。


袁嘉谷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

•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小学教材。

•第一次将我国古代历法改为新历法,将“七曜日”改成“星期”。

•第一次考证出了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的籍贯故里是云南昆阳。

图二:袁嘉谷的故居

图三:袁嘉谷的书法

袁嘉谷始终是一位传奇人物。2002年,云南发现袁嘉谷整理的《诗经古谱》.这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将原来的古代“宫词谱”改为“五线谱”及“简谱”。2002年12月,袁嘉谷的“乡试”(考举人)试卷和“殿试”(考进士)试卷等罕见珍品由袁嘉谷后人献出。


02

二  楹联


在袁嘉谷那一代读书人的心里:联语是小道。据袁嘉谷《自序》,一位良朋劝告他:联语虽是小道,但我辈呕心甚多,何不保存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袁嘉谷联集的动因。在联集后,有他的受业门人孙乐的《跋》。在《跋》文中,孙乐说“吾师屏山先生,性情真挚,学问渊邃,融汉宋,铸经史,发为文,咏为诗,能以性情感人”。孙乐还说:“联语虽小道,顾六十年呕心之作,文辞工雅,意味隽永,握经籍,役万物,题赠往复,卓见性情,真上笔也。亟付印,世必有传诵之者。”融铸经史,文辞工雅,意味隽永,性情感人;其实就是袁嘉谷对联的艺术风格。


1  文辞工雅,性情真挚


•丙申寓室

左顾孺人,右弄稚子;

目送飞鸿,手挥五弦。


孺人是对妇女的尊称,借指妻子;稚子:幼儿;弄:逗弄。上联意指:左边对妻子说笑,右边逗弄小孩。语言自然真切,很难想到作者是化用旧典。典故源于清•黄宗羲《刘伯绳先生墓志铭》,其中云:“先生既绝交息游,左对孺人,右顾稚子,郁郁无可告语。”


下联集自三国•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223-262)是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第一人,此诗是嵇康为送其兄嵇喜参军而作。“目送飞鸿,手挥五弦”固然抒发了兄弟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其实,此联却是用引申义“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而怡然自乐,------这是李商隐用典的技巧,联语中是很难一见的。


此联化俗为雅,用典雅的语言写出了很多人心中所企盼的家庭生活,而又寓深意,所谓“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


•题邻水公遗爱祠

其生命实为民事而疲,滇水一方,空负弟兄对床约;

知魂魄犹恋宦游之地,蜀祠千古,多惭父老醵金心。


邻水公是指袁嘉瑞,是袁嘉谷八弟,曾任四川邻水知县。“对床”是指老弟兄连床夜语,这是何等惬意的事。然而“为民事而疲”,只能云南、邻水天各一方。下联感念邻水父老为弟建祠,所以“知魂魄犹恋宦游之地”。


此联写兄弟之情:不仅是弟兄,而且是知己。世人爱说“红颜知己”,其实更难得的是“兄弟知己”。所以苏东坡有“与君世世为兄弟”这一打动千古人心的诗句。


•赠友集句

漱石枕流,幕天席地;

模山范水,弄月吟风。


兄弟之情以外,还有朋友之谊。友谊贵在知音,贵在同志;其志当在高山流水,而不是浊世求官,因此胸襟旷达,追求自由是浊世君子的交友之道。


上联写作者不与浊世同流合污,追求隐居生活。“漱石枕流”出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幕天席地”出于晋•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十丈软红醉人,追求幕天席地的田园荒野生活也是需要道德精神支柱的。


下联是说寄情山水,啸傲风月。“模山范水”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 ”“弄月吟风”出自元•管道升《渔父词》:“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2  铸史融经,化典无痕


•岳忠武祠

天地悠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丹青一一,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写岳飞、岳坟、岳祠的对联很多,后人其实很难下笔,能超越前人,不落巢穴的是袁嘉谷的这一副联。写得不即不离,却又非岳飞莫属。岳飞的精忠报国气壮山河,可谓“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岳飞的千古奇冤古今少有,所以作者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极写其冤。


上联用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联用宋人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薛尔望先生祠

扶一代纲常,秀才真以天下任;

奉千秋俎豆,伊人宛在水中央。


薛尔望是明末诸生。据《明史》记载,顺治辛丑(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吴三桂率领清兵追击南明永历帝,永历帝从昆明败走缅甸。薛尔望看到南明大势已去,叹息曰:“不能背城战,君臣同死社稷,故欲走蛮邦以苟活,重可羞耶!”“吾不惜以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就携妻儿媳孙侍女投潭殉节,后人为其立墓纪念。墓旁原有一纪念亭,名“起云阁”。


在封建时代,秀才敢不敢以天下任,愿不愿以天下任,能不能以天下任,这是个问题。薛尔望明明是秀才,却真正做到以天下为己任。袁嘉谷此联写得很准确,“扶一代纲常”,即薛尔望树立了一个旧道德楷模。


“伊人宛在水中央” 出自《诗经•秦风•蒹葭》。其中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达了作者追慕前贤的心理。


此联最精彩处是两结,表彰烈士,上联结句用豪健,下联结句用婉约。


•北京赵忠愍祠

生气凛然,向阶前古柏摩挲,树犹如此;

吾道南矣,望云中故山迢递,魂兮归来。


赵忠愍祠祀元代中奉大夫、安西王相、元世祖忽必烈得力旧臣赵炳。赵因告发郭琮等人不法行为,被用毒酒害死。昭雪后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此联两起两结都极精彩。袁嘉谷推崇先贤,所以上联起句即有风雷,“生气凛然”是说英风如昔、大义凛然、虎虎生气。于是一转,写柏亦是写人,摩挲古柏,然而“树犹如此”。


“凛然生气”集自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树犹如此” 用东晋大司马桓温故事。据《世说新语》:“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下联起句突兀,颇能抓住人心。“吾道南矣”用北宋杨时故事。据《宋史•杨时传》:杨时是福建将乐人。他于熙宁九年,中进士第。不去做官,却去河南拜见二程(程颢、程颐),尊程颢为师。当杨时南归时,《宋史•杨时传》是这样说的:“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颢死,•••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是“程门立雪”的故事。


细细品读,觉得此联写赵炳而用杨时故事颇不合逻辑。我想此联应该是写杨继盛的。据明史,杨继盛也是谥忠愍。北京也有杨继盛祠堂。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曾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另外,杨忠愍公祠有一诗云“烟笼古寺无人到,树侍深堂待月来”与上联“向阶前古柏摩挲,树犹如此”两者感慨有共同处。上联写杨继盛,下联写杨时。用宋代的杨时衬托明代的杨继盛是联家惯用手段。


“魂兮归来”用屈原《招魂》句,字面是为杨时招魂,其实也是为杨继盛招魂,更深的含义是想恢复道统。当然还可看出袁嘉谷在此也隐隐以道统自承。


3  气势宏大,意味隽永


•开武亭

地控重关,云开三迤;

湖浮双塔,山拥五华。


开武亭在五华山。五华山位于云南省会昆明的市中心,东有祖遍山,北有圆通山,是昆明城区的最高点。清初吴三桂的大周政权灭亡后,清政府在五华山兴修了武侯祠与拜云亭等建筑。其中拜云亭又称为万寿亭,是清代云南地方政府供奉皇帝万岁龙牌的地方。1914年袁世凯封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开武将军,并改拜云亭为开武亭,以示纪念。1915年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后,唐继尧、蔡锷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在五华山开武亭誓师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这是云南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大事件。


三迤是云南省的代称。清朝雍正年间先后在云南设置迤东道、迤西道和迤南道,即三迤。上联写小小亭子有大事件,气势宏大而极富内涵。下联引自郭文《登太华兰若》诗,诗中有句云:“•••湖势欲浮双塔去,山形如拥五华来。•••”写得大有气度。前人颇推崇这两句,认为有此两句,则诗自可传世。显然下联是袁嘉谷剪裁的结果。


•碧鸡山半山亭

云霞丽天,山可自悦;

闾阎扑地,海不扬波。


云南即“彩云之南”,在云南当然要看云,云分七彩,所谓“七彩云南”。碧鸡山又名西山,位于昆明市西郊。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于此山,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有碧鸡山之称。南朝•齐梁时秣陵(今南京江宁)人陶弘景(456~536)有《咏白云》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袁嘉谷显然化用此诗意。


在碧鸡山半山亭看云,不仅人感觉到很惬意,就连山也看得很高兴。所以有“云霞丽天,山可自悦”。这是拟人化的山。你看不看云无所谓,山自己在看,而且很怡悦。联中寄寓了作者离开仕途,淡泊名利的志趣。


上联写云、写山,写得冲淡自然,韵味隽永。下联写人家、写滇池,则寄托遥深,期望太平盛世。“闾阎扑地”出自《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闾阎扑地其意是说市井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海不扬波”比喻太平无事,出自明代梅鼎祚《玉合记•枯海》:“吾闻太平之世,海不扬波,•••”

图四:袁嘉谷(右一)1903年于昆明

•烟霞洞

云与天争,都缘怪石千峰起;

山防人骂,让出长江一线来。


烟霞洞,顾名思义是要落笔在“石洞烟霞”。


上联是写在烟霞洞向上看,当然是云天万里,阴天则云海如浪,雾气缭绕;晴日则绚丽壮观,五彩斑斓,如何有“云与天争”? 怪石峰起,石是云根,因而云起千峰,故与天争。这是说千峰崛起云天,欲与天公试比高,何等壮丽,何等突兀,何等气势。云与天争,云拟人化了;山防人骂,山也拟人化了。明明是鬼斧神工,将大山劈开,让长江流过,仿佛是黄河三门峡,又仿佛是长江三峡,所谓“天门中断楚江开”,却说是“山防人骂”,这种造句遣词也真匪夷所思。


03

三  集句


颇能体现袁嘉谷学问渊邃的是他的集句联。集句始于宋代初期。据梁章钜《楹联丛话•巧对录》引用《簷曝杂记》云:《梦溪笔谈》谓集句对自王荆公(安石)始,如“风定花犹落(谢贞诗),鸟鸣山更幽(王籍诗)”之类。其实不自荆公始也。


《金玉诗话》及《蓼花洲闲录》谓宋初已有集句,至石曼卿而大著。如以“天若有情天亦老”对“月如无恨月长圆”,则固不始于荆公矣。


集句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方式。它是选取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词、文中的佳句,重新集合成一副对联,它相当于文学的解构和重构,讲究语言的浑然一体,追求作品的新意境。


清代的集句联非常繁荣。清代的状元、清代的学、清代的楹联大家留下了很多集句联的佳作。清代的顾文彬、袁嘉谷,近代梁启超和现代张伯驹是集句联大家。顾文彬的集句联是集诗词句,并善于集长联,优美典雅,自然贴切;梁启超专作集宋词联,意境新奇,蔚为大观。张伯驹则专工集句体诗钟,难度大而意蕴深邃。袁嘉谷是综合型的集句大师。他集文,集诗,集词,集经,集碑(文)所取者广,无所不集;而且也工诗钟。他的集句联正像他的楹联创作一样,学问渊邃,随意挥洒,自然超卓,诚为一代大师。


1  典雅清俊,浑然一气


•著书楼集诗品

花复茅檐,幽鸟相逐;

月出东斗,清风与归。


全联用花鸟风月来衬托著书楼,立意大胆而有创新。其难在如何做到雅而不俗,而达高雅之境界。作者集《诗品》来写,颇称独具匠心。而又留不尽之意供读者回味。


“花复茅檐”出自《诗品•旷达》:“•••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幽鸟相逐”出自《诗品•典雅》:“•••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月出东斗” 出自《诗品•高古》:“•••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清风与归” 出自《诗品•超诣》:“•••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梅箐山神祠

细抹清风,薄批明月;

欲来山雨,初起溪云。


此副集句联取材极妙,而能相得益彰。引经据典,学问渊邃;随意驱使,独见真挚。


上联“薄批明月,细抹清风”出自佛家著作,是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下联却出自晚唐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诗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集东坡介甫

呼吸湖光饮山渌;

乱栽花竹养风烟。 


于清新典雅中见活泼是此联胜处。


上联集自苏轼《书林逋诗后》:“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下联集自王安石《鄞县西亭》:“收功无路去无田,窃食穷城度两年。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此集句联表现了袁嘉谷对农居田园生活的向往。


袁嘉谷这一类对联很多。这是他真实内心的诉求,不是那些无病呻吟或者惺惺作态的人所能比拟的。


2  学问渊邃,挥洒自如


•集老子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圣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上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是太极;其实是道、一共生。“一生二”,二是阴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而生三。于是万物由此而生。


下联也出自《道德经》。原文是这样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法地” 意思是:人生活在土地上,就要遵循大地的规律。“地法天” 意思是:大地(比如,种庄稼)也要遵循老天(春种秋收)的规律。“天法自然” 意思是:老天也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冬去春来)。老天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则称为“天时不正”。


袁嘉谷对原文作了修改,“圣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即:圣人做事要(实)行人道(主义),-------这是“圣法道”。即使是帝王也要“敬天法祖”,“畏天命”,“替天行道”,不能胡作非为,或者说要行人道而守天道。------这是道法天。天当然也要按规律来。------这是“天法自然”。上联讲“生”,下联讲“法”,活着就要遵守规矩。这是讲哲理。但此联最杰出处却是,袁嘉谷用儒家的人本主义解释道家经典,这是很有意义的。


•贺子猷新居

地久天长,河带山励;

鸿渐羽仪,龙腾凤翔。


上联集自《德化碑》碑文。《德化碑》是云南省最大的一块唐碑,碑高3.02米,宽2.27米,碑文40行,约三千八百余字,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物。此碑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现存大理市太和村西部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碑文云:“•••赫赫我王,實賴之昌。化及有土,業著無壃。河帶山礪,地久天長•••”此碑文之“河帶山礪”集自《庾信集序》:“•••河带山砺,贻厥于后•••”;“地久天長”源自《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下联集自《爨宝子碑》。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也称为“小爨碑”。 现存于云南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碑文云:“•••馨随风烈,耀与云扬。鸿渐羽仪,龙腾凤翔。矫翮凌霄,将宾乎王。•••”。


上联表示了对新居的祝愿,下联是说,伴随迁新居的一定是逐步高升,羽仪天朝。此联可谓善祷善祝,联语却又堂皇正大。


•联语集腋

百姓有蓄,四方无雍;

万川朝海,五云出山。


上联分别集自《汉西狭颂》。《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在甘肃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西峡颂》原文:“•••年谷屡登,仓庚惟亿,百姓有蓄,粟、麦五钱。••••••四方无雍,行人懽悀,民歌德惠,穆如清风,乃刊斯石。”下联集自《青州临淮王像碑》,亦称《南阳寺碑》、《娄定远碑》。


此碑建立于北齐武平四年(573年),现存山东青州市博物馆。碑文云:“窃以万川朝海,大海终自为陵;五云出山,名山久而为砺,谓天谓地,悉有时而崩毁;日乎月乎,并无救于盈缺”。


04

四  结束语


袁嘉谷是从晚清到民国这一段时期的楹联大家。他创作的楹联、集句联和诗钟数量既多,质量极高,可惜僻处西南,发掘亦少,几乎被湮没了,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重新确立袁嘉谷在楹联史的的地位,对西南楹联的发展,对楹联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一扫凡联万古空——成都武侯祠联墨鉴赏

万树梅花一布衣——孙髯大观楼联墨鉴赏

浩气凌云笔自刚——钱沣联墨鉴赏

楹联书法艺术的双重变奏 ——探析楹联书法在清代鼎盛的多元化成因

谁是春风第一枝?——文彭联墨鉴赏

听雨谈天共一灯——董其昌联墨鉴赏

墨随情绪自淋漓——王铎联墨鉴赏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康熙挽郑成功联》考辨

邓石如《沧海日》对联考证

关于《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的研究

对联书法的起源及其他

对联起源考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