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大可:中国人的焦虑和文艺疗法

空间作者 二湘的七维空间 2021-01-29


摄影:吉它木影

焦虑的本质是欲望和实现之间的距离。

中国人的焦虑和文艺疗法


文/朱大可


说起影视和娱乐工业,它本质上就是欲望工业,用来满足我们那些难以企及的欲望。 


这页PPT上,娱乐工业有一个平台清单,比如手机、电脑、社交平台,等等。 


社交平台现在最牛B的毫无疑问是微信,其次是微博。中国主要就这两个,其他国家还有更多的社交软件。 


第二是电影院,第三是电视。电影院和电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


有一段时间电视走红,电影院几乎没有人去,大家都觉得电影时代已经结束。当时中国电影处在非常可悲的状态,大多数国企电影从业人员全部改行去做电视了。各大国企电影厂全部玩完,最牛逼的上影厂早就形存实亡了。


冯小刚的《芳华》用了八一厂的厂标,但那个厂还在吗?除了厂标,其他都没了。 


电视业发达起来后,改变了住宅设计的模式。21世纪设计的新式小区,客厅都是为看电视而设计的,而且还是为了看春晚而设计的。


现在平时谁还坐在那里看电视呀,只有老太太孤零零地坐在那里打发晚年时光。现在大家都看手机,看ipad,但电视仍然是老年人的主要营养方式。 


电脑和手机游戏,这个行业我不太了解,但火热程度无与伦比。


然后是游乐场、迪士尼、环球影城、海洋馆,这种游园体验模式成了孩子们最欢迎的多维体验通道。 


最后一类是赌城、赌场和歌舞表演,这在中国很难实现。中国是严格禁赌的国家。不过话要讲回来,中国虽然没有赌场,但是中国人善于划整为零,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都能变成微型赌场。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赌徒和赌桌。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各地的赌场只有两种文字——英文和中文。 


由于有这么多的欲望,而我们的身体跟这些欲望距离遥远,所以我们不得不处在严重的焦虑状态。我们急切地追赶欲望,而且神色慌张。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景。 

摄影:吉它木影


有社会学家跟我们做分析说,人类焦虑的原因,是因为欲望严重受挫。 


是的,中国人现在面临四大焦虑: 


第一是退休生活保障焦虑。社保金、养老金焦虑是非常严重的焦虑。尤其是对50后和60后的人群。 


第二是健康医疗保障焦虑。人一旦生重病,就会家破人亡。人是肯定要亡的,而且还要家破。 


第三是教育竞争的焦虑,也就是所谓的起跑线焦虑。 


当然最后是关于财富的总体性焦虑。中国人总觉得有钱可以解决以上三种焦虑。钱永远觉得不够,而且赚到钱之后,放在哪里都不安全。 


放在股市里你觉得安全吗?中国股市像一个巨大的坑,最不安全了;放银行里,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也不安全;放家里更不安全,随时都会被偷盗。那么放哪里呢?不知道。 


有人尝试投艺术品,但高级艺术品太贵投不起,便宜又无法变现;投黄金吧,大妈们比较喜欢;年轻一点的会投钻石,可以拿到国际上兑现,因为有国际标准;还有许多人投手串、投翡翠和美玉,但没有人说投了就有安全感。奢侈品投资的变现难度,反而加剧了这种财富焦虑。 


在具体的心理表达上,我们称之为“焦虑综合症”。 


它首先可以表现为愤怒症的状态。我们经常看到路怒、车怒、网络暴力,骂到人家十八代祖宗代为止。家庭暴力、职场上的愤怒,甚至在医院里跟医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愤怒都是内心焦虑的表达。 


第二是冷漠症。面对极度冷漠,愤怒之后一定会有冷漠的时候,人会把所有的愤怒焦点集中在一两个问题上,剩下只能是冷漠。因为能量用完了,他被自己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无力再去关注更多的外部事务。 


第三是自慰症。人在受挫之后,会过度寻找食物,通过安慰口舌和肠胃来安慰自己的灵魂。所以中国成了美食大国,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看起来拍的很美,却掩盖了美食狂热背后的生活焦虑。


在美国,满大街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的身材长得非常匀称,那是中产阶级,他有大量时间去健身,而且他善于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人在生活里通常是强者;


还有一部分人是生活里的弱者,他们不断受挫,非常焦虑,于是用食物来安慰自己,回到佛洛依德的婴儿口唇期。大多数蓝领黑人都是这样,他们身居社会底层,身材肥胖。


美国可以根据胖瘦划分阶层,但在中国真不行,分不了。从领导一直到老百姓,全是胖子,因为大家都很焦虑。


顺便问一下,朝鲜的三胖难道过得很开心吗?从他胖的程度看,他应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里最焦虑的人。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国家病症,大家都靠美食来自我安慰和治愈。 


第四是逃避症。我们每天坐在那里看手机,没有别的理由,就是逃避,逃避现实。建议大家统计一下自己的时间,一天到底有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如果你只在手机上消费你的闲暇时光,那你一定有很重要的事情在逃避,你不敢正视它的存在。 


第五是绝望症。绝望症是其中最严重的状态,这些年来,有这么多自杀的案例,很多年都没有这样了。除了官员自杀,还有诗人自杀、媒体人自杀,学生自杀,大都带有极强的职业背景。


除了贵州的几例,穷人自杀现在基本不报道了,你们看到大都是中上层的悲剧,但这种绝望实际是普遍的。 


程度轻一点的绝望症叫忧郁症。有一个统计,中国忧郁症已经达到八千万人。


东方人性格内向,比较容易产生忧郁情绪,因为我们相对来讲不像西方人这么开朗,容易化解,忧郁是孤独和自闭造成的。我们不擅长跟别人沟通,在互联网上一沟通就吵架,一吵架就对骂,这都是自闭症的异向表达。这很容易造成最后的精神性绝望。 

摄影:吉它木影


焦虑的本质是欲望和实现之间的距离。


焦虑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本质性的疗愈,也就是从制度层面彻底改造生活现状,根本上解决焦虑,这是最好的路径。但我们在这方面无所作为。 


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严重的无力感中。这种无力性在西方二战后曾经是普遍精神状态,它成为荒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础。 


中国社会现在也陷入了普遍的无力感之中,大家都觉得很无力,做什么都很艰难,无论是哪个阶层,也包括官员在内,由此引发了深度忧郁。 


忧郁症患者的正确做法,是看医生和吃药。西雅图是波音、微软和亚马逊的总部所在地,我在那里旅行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他们很多人终身服用“百忧解”,就跟吃糖果似的,这是抗抑郁症的典型药物。


我们的问题是不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拒绝吃药,也不愿进行阳光疗法。 


代偿性疗愈是我今天要重点谈的。如果利用消费文艺作品来进行疗愈,我们可能会获得症状上的某种暂时性缓解。今天主题是讲娱乐工业,好莱坞电影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标杆。 


上次读了一位作家写的书,他回忆了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也就是黑色星期五,股市的最大跌幅达到90%。就在那一天之后,他周围所有的朋友都失业了。人们都非常沮丧,仿佛天已经塌了。怎么办呢?


手头要是还有一点小钱,那就进电影院吧,在好莱坞梦工厂的作品里醉生梦死吧。于是电影就繁荣起来了,好莱坞电影就此繁荣昌盛。


那时候是默片时代,谁做了最大贡献呢?我们知道,那是卓别林,他所描写的小人物以及小人物的困境、尴尬以及最后的精神性胜利,鼓励了沮丧的美国人民。好莱坞电影成了当时最佳的精神疗愈方案。 


经过十年“文G”,我们如何来处理我们的创伤?


1976年以后,经过三年,文艺青年找到了疗愈自己的方式。1979年,文汇报发了短篇小说《伤痕》,那是复旦学生写的,被改了无数遍,讲的是一个女知青的回忆。


“文G”当中她母亲是走资派,被批斗,她于是跟母亲一刀两断,自己上山下乡,离家出走,但在乡下过得非常痛苦,后来慢慢地开始思念母亲。最后收到母亲的来信,说她已经被平反了,政治上没事了,但身体不好,希望她能回去看看。她坐着火车回家,赶到医院,发现母亲已经去世。十年分离,却再也没见过母亲。


在小说的结尾,她和男朋友一起走向华灯初上的南京路,预示着明天会更加美好。那是极其残酷、生离死别的岁月,女主人公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悔恨。


这是一个巨大的创伤,而唯一的疗法是希望。“华灯初上”代表了未来的新希望,生活可能会变好。这种语词的光线,疗愈了女主的创伤。 


那时候的文学,可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疗法。每一本文学杂志上都有很多污渍,有头发,血渍,各种无名的污渍,书边都卷起来了,有些地方页面被撕破了,但就这样一本肮脏的杂志,可以经过上百人的手。


今天一本文学杂志能传到第二人手里,就已经属于很成功的传播了。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新时期”出了第二代文学,叫做“知青文学”,最典型的代表,写的最好的当属张贤亮。《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讲的都是知识分子到劳改农场劳改。


右派分子在劳改农场,跟当地的女牧民好起来了,陷入了恋爱,靠读马克思资本论来摆脱自己的情欲。最后跟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分手,走向大草原,精神获得了自由。


小说结尾很有意思,主人公当上了人民代表,进到了人民大会堂,望着天花板上的满天星斗,心里升起伟大的自豪感。这回终于做人了。所有被压抑的情欲,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力的梦想,在人民大会堂里得到了完美的实现。


这是张贤亮的自我疗愈。 


“伤痕”这个词,在当时就是“文G”受害者欲望的曲折表达。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岁月里,我们连最基本的权利欲望都无法实现。


我是那个年代过来的,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你无法知道你们家哪天抄家,你的家人哪天被批斗,这种恐惧你们今天是无法想象的。而当灾难一旦过去,那些回忆会变成我们的创痛。


当然,还有一些人觉得“文G”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记忆,那应该是另外一类人的想法。“文G”当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受害者,一种是加害者。

~the end~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作者简介:

朱大可,著名文化學者、文化批評家、神話學家,小說家和隨筆作家。主要著述有《流氓的盛宴》《華夏上古神系》,主要小說作品《古事記》《六異錄》等。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青客:我的2020,世界动动荡荡,自己跌跌撞撞,你的呢
虫虫:吃饭全凭意志力,活着真是不容易
二湘:爱和恨,谁更有力量关于重庆,唱一首我爱你的歌

大家:黄永玉  刘瑜  苏童  野夫  严峰 杨振宁  樊锦诗  艾芬  林青霞  巴金 王小波  齐邦媛  王安忆  白先勇  钱锺书
赠书活动:闫红 刀尔登  诺澄  毛姆  石黑一雄  南渡北归专辑:方方记录  方方读者日记  武汉故事  大家  时评  大学  疫情之后  人间事  万花筒  菊子  侠非侠  小草专辑 二湘专辑大家·时评·大学·疫后·人间事·万花筒

思想的碰撞·民声的回鸣

敬请关注二湘的七维空间

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信息

点击链接收看更多六维、九维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