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可能就是病毒白骨精的最后一变吧【上海日记4月11日】
阳性第四天,我的各种体表症状没有加重,就是头晕无力。遇到家务问题,和宝妈互相谦让,争相表示自己脑细胞好像受到病毒攻击,不太好使。
看到一个微信视频,一个方舱里的病友在采访别的病人,问他们的症状是什么。基本上都和我差不多,不发烧,只咳嗽流鼻涕,好像没什么严重的。我觉得挺好,这伙计到了方舱里,还能比较淡定的做一些采访,帮大家了解症状,减少恐慌。
但是我一看评论区又冲动了,高赞的评论都是喊着要放开,因为病情不严重嘛,或者指责防疫只是政治运动,基本上就是要躺平的意思。
我不认为这些声音是水军,可能就是一些从日常认知出发的平头百姓,比如工作受到了影响,家里缺少了物资。就像我们楼道里的租客,说话一阵一阵的,今天骂骂咧咧,明天又嘻嘻哈哈了。今天过分害怕这病毒的人,明天看了一些信息可能又过分觉得无所谓,我们不能根据人们一时的言语就去做出判断。
必须看到,很多人的不满,不是针对封城本身,而是针对上海这一轮疫情防控和封城“组织工作”的拉胯,很多破事在别的城市并没有发生。那么首先要改变的是组织当中的问题,而不是马上要求改变防疫模式,要求当作大号流感一样共存。就好比厨子做饭不行,那就应该改善厨艺,而不是要求放开,从此直接吃生食。人们提出,让专业的物流团队继续做物流,让医院保持畅通,甚至让商超保持开门,这些都是合理的改进建议。
一篇称赞上海人靠“团购”自救的文章刷屏,其中也肯定了2020年武汉封城时期保持一些商超开门的经验。2020年疫情初起时候,上海也进入准停摆状态,模式和武汉类似。这次上海从不紧不慢的“精准防控”,猛然跳到一刀切的静止,冰火两重天,有不少可以改善的空间。
政策操作的问题,不应该马上说成是中国抗疫模式的问题。
二
整个防疫政策不是仅仅根据个人的感受和健康得失做出的,还要衡量整个社会代价。这里我还是从个人的疾病体验出发,来看看是否值得放开。
从4月3号抗原测试发现老人阳性开始,到4月8号我们已经全家阳性,到9号,两个孩子已经没有症状,抗原测试都已经是阴性(可是当天做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是阳性)。其他人症状减轻,相信迟早都会好的。
所以奥密克戎病毒就不可怕了吗?的确,在第一轮染病之后,我们觉得没有过去可怕了。宝妈说,这个病毒是纸老虎。因为人们首先害怕的是不确定性。就像小宝阳性之后发烧到39度2,我还是有点紧张的,不知道还会有什么后果。不过用退烧药控制之后,再没有严重状况出现。注意我们全家除了小宝都打过三针疫苗。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这不过是一次全家感冒?
我觉得不可以。毕竟这只是第一轮。而且说到感冒,平时我可能一年才感冒一次,这么多年也几乎没有出现过全家同时感冒的状况。但是奥密克戎来了之后,全家没有一个人躲得过,我顽抗到最后还是寄了,没能多撑五天。
所以这是第一个直观的担心:奥密克戎传播凶猛,所到之处,无一幸免。香港700多万人口,放开后已经感染了400多万,“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
现在上海这样只要放开,那就不是20万人感染的问题了,那就冲着百万、千万去了。西班牙大流感就是大号流感,不可怕么?
西班牙大流感疫区
迫于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我就不去和西班牙大流感做数据对比了,但是相关文章不少。
现在我担心的是,两个宝宝已经恢复健康了,而我现在正处于发作高峰期,会不会又传染给他们?再次感染的例子在美国、香港都已经有了,有不少人间隔4个多月再次感染。一些海外网友反映会反反复复重新感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再次感染风险,目前还不知道。可以允许欧美、香港先做全民实验。
所以这是第二个担心,相比流感,新冠复发的概率是不是更高?如果太多的人感染并且复发,保持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口在生病,那么社会代价、医疗透支也会很大。我家老人的阳性症状是发冷、发晕,和平时心血管疾病发病类似,我就很担心新冠会引发她的心血管疾病。
当然这些还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不要着急,不要过于恐慌,但也不要放弃。香港等地正在用躺平替我们做实验,那就要尊重他们的尝试,耐心等待他们的结果出来了再说。
而我们采用的动态清零模式,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探索方向。这个方向也不完美,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也有不足之处,但是这样才保证人类行为探索的多样性。我比较奇怪的是,恰恰是一些平时特别强调“多元主义”“独立精神”的人,最反对中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探索,不肯要这个多样性。
这里就是提醒大家,不要因为一时的感观,以及看了一两篇文章就作出决定。认为自己思想更专业的人,也可以再实际和全面一点,比如坚持无条件清零的人,要多将心比心,体会一下抗击真实疫情遇到的各种问题。而那些总是鼓吹躺平放开的人,有没有哪个自己主动去感染一下,身先士卒从自己开始放开?那样做就会更有说服力。不要推辞说害怕因此被隔离,现在隔离反而有好处,因为吃饭就有了保障。
同时,中国人民不是不愿意同甘共苦,甚至通过封城来抗击疫情,但是希望整个政策安排更合理一点。不要平时自大,关键时刻掉链子挖大坑。
三
病毒研究是科学,但疫情防控这种需要调动各方资源、进行各种人力物力组织的大规模活动,天生就是一个政治活动。专业的政治不能也不会根据人们一时的想法去决定。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防疫能否成功取决于民众是否配合与参与,如果太多的人不配合,问题就来了。
现在我就感觉到这样的松动,这个病毒太鸡贼,配合政策偏差以及群众路线的不足,因而会让人产生各种想法。比如我们小区里,有人过于紧张拒绝下楼去做核酸,有人太放松就要跑到楼下来闲逛,都给防疫工作带来问题。
但人类不就是这样么?经常因为一时的想法把自己拖到坑里去。股市上每天重复摔跤的人不就是我们中间的一员吗?
所以我能理解不少人躺平的想法,我自己亲身体会过奥密克戎了,在对病毒的态度上也会有一些松弛。只是理智告诉我,奥密克戎是个极具诱惑力的病毒,因为它已经最接近让人类觉得可以共存的病毒了,但它其实还不是!它的前辈们已经让欧美等国家同意躺平,却还没能攻陷中国。它的出世貌似就是为了克服中国。就好比白骨精,一变老头子,二变老太太,都没能搞定唐僧师徒,最后一变,派出一个看上去无害的女子,终于让师徒分崩离析。奥密克戎可能就是这最后一变。
还是换成上海这座城市更擅长的商业语言来描述吧,之前的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和特朗普一样试图霸王硬上弓。而现在的奥密克戎就像是新冠在和人类讨价还价——看看我这个新变种,你们人类满意了吗?与传染性和毒性双双加强的德尔塔变种相比,我这新变种已经很让步了。我这毒性你是不是可以喝下去了?你们是不是该接受我的世界病毒体系了?这时候我们的队伍就会分化了,有人主战,有人主和,有人想走第三条道路……
这形势又有点像朝鲜战场,双方边打边谈,美军是以和助打,我军是以打促和。病毒摆出一副姿态:你看我传播这么快,你怎么防得住嘛?别防了。而我们还在坚守上甘岭,能不能防得住,在此一举。防住了,才能为接下来的和谈与共存创造条件。
面对与病毒的这场谈判,有人觉得现在这个价格可以了。但是谈判高手明白,实际上应该再忍一忍,再倒逼病毒一下,同时要防止病毒变脸。记住,让你开始产生幻想的,往往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要逼着新冠病毒在进化方面做出更多的让步。不在此刻被奥密克戎迷惑,就可以等待新冠再进化出更缺少杀伤力的病毒。而如果新冠又变脸了,进化出更厉害的变种,那我们还有机会打击它。一旦现在放开,就覆水难收。所以我们就等待它变得足够弱吧。
上海似乎成为了这个上甘岭,看似不幸的是,上海人民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这或者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不屈的上海正在替人类向新冠病毒做最后的杀价。这可能是人类的幸运,上海人是很擅长杀价的,一旦他们的意志坚定下来,就会发挥所长,不负使命。
今天发文早一点,可能晚上就要去隔离了。今天凌晨老人从中转点转移到了隔离点。老人发消息说是一个船型的方舱,有很多独立舱位,我听了很奇怪,让发来照片和地点,发现原来是一处公寓修改的隔离点,两个人一间,类似7天酒店那种廉价酒店。这个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比较幸运,希望老人们都能有不错的隔离条件吧。
封城日记:
有阳性居民按照朱医生的建议拒绝去方舱,然而……【封城日记4月6日】
上海人为什么害怕去方舱?我给一点经验建议【封城日记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