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谭嗣同
往期文章:
当六位改革志士人头落地时,周围一片叫好欢呼声。行刑完毕后,围观者一拥而上,哄抢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作治病的良药……
谭嗣同等六君子的被捕,是因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要置他们于死地。
其实,慈禧太后并不反对变法。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慈禧太后是掌握绝对崇高的权力的。没有慈禧太后的允准,戊戌变法根本就不会开启。
当时的大清,已经是岌岌可危,连年战争失利,不但要向他国赔偿大量的白银,更要命的是要割地。除了割台湾、澎湖列岛之外,连清朝的龙兴之地辽东也要割让。
大清再不改革,将面临亡国的危险。
慈禧也非常渴望一场变法,来稳固大清的江山。
该如何变法呢?
甲午海战的失败宣布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那么,要变法自强,就不能再搞那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把戏了,必须全面向西方学习,不但要学他们的“坚船利炮”,还要学“坚船利炮”背后的东西:
在政治方面,广开言路;
在经济方面,工商立国;
在教育方面,废八股文;
在军事方面,学习西洋军事训练。
只要是改革,就会触动一部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变法伊始,便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不想做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意气风发,曾在一日之内撤销了六名反对变法的部级高官。
对大清朝的官僚来说,改革有利于国家社稷,不错,我支持!但如果改革动了我的奶酪,触及到了我的利益,那是万万不可能支持的,即使将要亡国了也不会支持的。
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也不例外。随着变法的推进,这个坐在权力巅峰几十年的女人,觉得了有人要动他的奶酪了。
因此,她转念之间,便将刚刚燃起的星星之火扑灭。光绪皇帝被囚禁,康梁二人远遁海外,谭嗣同、林旭、杨深秀、杨锐、康广仁、刘光第等变法骨干被捕。
如是,拒绝变法的大清,气数最终消耗殆尽。
经常听到有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的是这样吗?
谭嗣同遇害当天,在满清的舆论引导之下,围观的群众认为“六君子”是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甚至是汉奸卖国贼。满腔怒火的群众将一些臭鸡蛋、烂菜叶往他们脸上扔,恨不能“扒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
谭嗣同是正儿八经的官二代(其父亲谭继洵时任湖广总督,是大清朝的部级高官),他能超越自身的阶层而为天下苍生鼓与呼,“为生民立命”,并且曾幻想以自己的鲜血惊醒世人。然而,一旦困于囚车之中,世人只是羞辱他,诅咒他。
绝大多数时候,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实例:
南宋岳飞被冤杀后,临安百姓敲锣打鼓庆贺朝廷为国除奸,组织缙绅团到朝堂向高宗敬献“慧眼如炬,明辨忠奸”的匾额。
明朝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令施以最残酷的刑罚:3543刀凌迟处死。行刑那天,民众争啖其肉,争抢刚开膛取出的肠胃就着烧酒喝,鲜血从齿颊之间流下,还唾骂不已。
这时候,群众的眼睛哪里是雪亮的,分明是一群黑心的禽兽。鲁迅便曾感叹:“先觉的人,历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中国人格外凶。”
岳飞的冤案到宋孝宗执政时予以昭雪,袁崇焕也在被冤杀154年后由乾隆皇帝亲自为其平反。民众再次涌上街头,欢呼朝廷神目如电,让千古冤案得以昭雪,正义得以伸张。民众缅怀岳飞和袁崇焕的高尚情操,纷纷为他们的爱国情怀落泪,视他们为民族的英雄国家的忠臣,各种歌颂的戏剧评书等纷纷上演。
这时候,群众的眼睛雪亮了吗?
其实也不是,这是一群追逐利益和规避风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只是在本能地配合南宋和满清朝廷的舆论宣传,以彰显自己站对立场。这是一群愚昧的人,但从不缺少鸡贼式的小聪明。
有人会说,群众的眼睛瞎了是因为信息的来源单一。到了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多样化,高度透明,群众的眼睛会是雪亮的了!
错!网络是聪明人的工具,却让另一些人变得更愚蠢。
聪明人利用网络收集广泛的信息,吸收不同的观点,进行开放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愚蠢的人则不是这样,他们只愿意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信息和一样的观点。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所言: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很容易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