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系列:找不到答案时,就去看看这个世界

云里峰主 云里阅天下 2021-04-22

编者按

期推送香港城市大学法学(JSD)博士研究生黄宛梅申请博士的过程以及读博前期的心得体会。文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而重新考虑职业方向或者计划申请出国或者离职回校读研究生的读者们提供了不少第一手经验和信息。


这是作者为我们“博士是怎样炼成的”专题系列而撰写的读博经历的第一部分。云里感谢作者的授权和支持。我们还有一批海内外年轻学者正在写这类学术成长的心路历程,也欢迎更多的学者加入我们的云里作者列。

云里阅天下致力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和提供优质学术内容。欢迎关注和分享。


找不到答案时,就去看看这个世界

文 | 黄宛梅


个人背景

我出生在西南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从小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为我日后的博士论文选题提供了方向。我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西南政法大学完成。2008年经过公务员招考进

入法院系统。

读博的初衷


选择读博,来自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感悟。我是在参加工作的第4年考上研究生。我非常庆幸当时选择先工作后读研。为何?工作以后,有一定的实务经验,再去系统补充理论知识,对于问题的认识会有更多角度,而不局限于书本。学习中的每一次“豁然开朗”,都会让我兴奋良久。工作以后,重回学校,会倍加珍惜课堂学习机会,因为知道学习时光是从工作之余挤出来的,得来不易自然倍加珍惜。所以,在拿到硕士学位后,我就下定决心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此外,伴随日新月异的变化,长久居于不变的环境,思想会产生极度惰性。需要接受一些挑战,让自己继续保持生活热情。而人的潜力,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被成功激发。我对这样的挑战,充满期待。


机会来临


2020年1月,香港城市大学发布招生简章,招收法学博士(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看到招生简章的我,内心矛盾而纠结。招收条件严格,招收名额极少,评估自己胜算太小;初步估算博士期间的花费,已超出我的预算;要攻读英美法系博士学位和我现有知识体系截然不同;要平衡工作与学习等等。


虽然有种种理由让我放弃参加这次选拔,但心中的不甘和长久以来的梦想战胜了所有已知和不可知的困难。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当我提交了所有报名材料时,有一种破釜沉舟的痛快感。


面试选拔


按照往年惯例开展的面试选拔,因为疫情原因变成了线上。在等待面试的两个月,我有意识地收集更多和研究计划相关课题资料和博士论文写作资料。至少从框架上要明白,自己的研究计划有什么意义,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做这个研究等等常规性问题。


5月下旬,迎来面试。面试时间15分钟,由香港城市大学3名教授组成面试团。面试内容非常明确,围绕研究计划进行。重点关注研究课题的意义和课题创新。我的研究选题是从法人类学出发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调解。面试时,面试官直接提出质疑,比如为何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调解值得研究,与其他类型民间调解有什么本质区别,选择法人类学开展研究意义何在。面试结束后,我开始怀疑选题是不是错了。


入学准备


幸运的是,我通过了香港城市大学面试。这让我激动又意外。



6月,开始按照学校注册要求,准备提交入学申请资料。之前没有留学经历,所以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学历等证明资料的翻译公证,积点成绩,跨境支付。由于我工作的城市并没有翻译公证这项服务,如果要当场提交需要去3小时车程的另一个城市完成。后来,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发现,可以在网上办理。方法比较多样,有的公证处可以在线提交申请,即把你的拟公证材料扫描上传,但公证书需要本人或者授权委托他人去公证处领取,领取时要核对原件。还有的公证处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所有认证,但费用稍高。至于跨境支付学费,就更有意思了。学校提供多种支付方式,银联、支付宝、万事达信用卡,还有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比较发现以10万人民币为例,不同支付方式差额在1-2千人民币。从上一次支付经验看,银联对人民币境内支付比较友好,信用卡支付最不划算,支付宝需要提供学校录取通知书等证明材料。


6-8月都在忙于提交入学申请资料,可以说这两个月就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之间不停循环。每解决一个问题,向前迈进一步,内心都是喜悦的。


8月开始,香港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所有的赴港准备工作暂停,静待学校通知。8月底,学校通知原定9月开始的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方式。

JSD第一学期


无法进行面授教学,所以无法近距离感知城市大学,只能透过Zoom,参加开学典礼、完成课程学习、课堂讨论。


第一学期,学校安排了4门课程,分别是法学研究方法、香港法律制度、法律写作,和公法系列讲座,共计24学时。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律写作结合,从第一堂课就在为博士论文奠定基础。


我之前的本科和硕士学习,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交流互动形式以老师课堂提问方式居多。博士阶段,每一门课程有大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时间是课堂交流互动,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以PPT形式做正式Presentation。比如,香港法律制度课程,每个同学都有一个20分钟的主题汇报,内容涉及香港法律制度与内地法律制度比较。法学研究方法课程,每个同学读完规定的书目,再结合一个主题(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或其他)做现场分享。


总体感觉,与之前学习经历不同的是,博士阶段课程更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究问题。每一次的讨论,都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随着课程的深入,展示的机会变多,加之授课老师的从旁点拨,对面试之初拟定的研究选题有了全新理解。



11月底JSD第一学期课程结束。不怕各位笑话,感触最深的是看书速度赶不上买书速度。


当然,还有一些感受想分享:


如果你像我一样,之前的学习背景都是大陆法,那么你一定会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普通法教学模式。小到一个法律条款,大到一份普通法判决,具有普通法惯性思维的法律人如何理解分析,都值得深思。我们有一门课程是专门讲授香港法律制度,授课的是香港的一名资深执业大律师。他会在讲授香港法律制度时,把具体案件与法条结合。对我而言,问题不是遇到什么案子适用哪条香港法律,而是不了解香港地区社会生活,总有一种隔山望海的感觉。


原著与译著的选择。其中一门公法课程由德国科隆大学伯杨教授讲授。伯杨教授曾经在中国生活过很长时间,专门从事中国法律制度研究,精通中文。谈到原著和翻译时,伯杨教授提出目前很多译著的不足之处。因此,要了解一块知识,首选是阅读原著,其次是挑选质量高的译著。

就博士论文写作而言,初始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准研究领域,找准关键词,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质量上层的文献研究,是决定博士论文后续写作成功与否的基础。


工作与学习的平衡


对我而言,平衡工作和学习至关重要。就像对其他在读博士生或者考虑读博的朋友一样,也要平衡学习和家庭。因此,时间管理是不得不被重视的问题。伯杨教授提到,如果你的一天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其他事务(工作、家庭等)需要处理,建议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两小时或者更多)用于论文写作思考,毕竟完成初稿不是论文的结束,而是论文的真正开始。一位毕业学长分享他的论文写作时间安排时提到:真正进入博士论文写作的那三年时间,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写作,风雨无阻。


值得珍惜的那些人


读博以来,最要珍惜的是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虽然第一学期是线上形式,但互联网并不妨碍我们的学术交流。我们通过社交软件讨论选题,分享课程感受,为其他同学的论文写作提供意见。甚至当同学们在兼顾学习和工作中疲惫不堪时,我们还会互相鼓励,JSD课程的关教授更是用他的自身经历鼓励我们“人这一生总要做些挑战自己的事,要不然以后会后悔。读博,是其中之一”。虽然才认识一学期,但现在的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早日实现“网友奔现”,并肩在城市大学留下美好青春。


 分享我目前为止还很短暂的读博经历,是希望能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经历过迷茫和彷徨的朋友,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你会认识全新的自己。当你想放弃,当你找不到答案时,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云里往期推荐



摸着石头过河在美国读犯罪学博士 - 石路子教授

严飞:我们在学术旅途上都是没有驿站的行者

谈美国文科博士学习和回国求职经验- 陈昉昊

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通过博士资格考试

如何在国外高校找到教职?- 李珂

如何过学术独木桥:历史博士找工作的感想 (下) - 康奈尔大学杜乐

如何跨过学术独木桥:历史博士找工作的感想(上)

刘文楠:为爱国而戒烟


云里阅天下公号是2020年夏季开办的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的新媒体平台。如往期推荐所示,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从留学申请和读博士到求职和学术界工作生活的原创内容以及精挑转发的人文和社科学术文章。欢迎关注和转发!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云里阅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