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摸着石头过河在美国读犯罪学博士 - 石路子教授

云里峰主 云里阅天下 2021-04-22

云里编者按 

作为“博士怎样炼成的“专题系列之一,本期我们推送美国桥水州立大学(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刑事司法系石路子教授专门为本公号撰写的一篇介绍北美犯罪学专业和自己读博及求职过程的新原创文章。感谢作者的大力支持和授权我们独家首发。作者研究兴趣和简介见文末。
犯罪学项目的奖学金和相对还好的就业机会,对于很多经济上无力承担北美法商学院天价学费或者担心历史,文学,教育学或者社会学之类的人文/社科专业教职难找的留学生,是值得认真考虑一个领域。其跨领域的学科设置背景,也适合不少文科及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申请。
另外,我们此前推送的关于读博和求职的多数文章都来自于就读或者就职于私立常春藤名校或者全球知名的研究性大学。但现实生活中,那些学校只是极少数学生和学者才有机会进入的院校,除了和专业和申请过程有关之外,每个人对具体学校和工作单位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到很多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包括经济或者家庭原因。而且在那些极少数研究性名校之外,很多其他大学院校也为具有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教研兴趣的学者提供了可能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机会。所以,在申请学校和教职时,也不妨认真考虑这些学校,尤其是在奖学金或者TT教职本来就日益难求的现实情况下。石老师文中提到的家庭因素还包括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学术夫妻需要两个TT教职。这绝对不是学术能力本身就能就解决的问题。石老师夫妻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证明是学界的佼佼者和幸运儿了。(笔者当年也曾经面临同样的问题,深知其难度之大并经常需要夫妻一方/双方作出相当大的妥协或“牺牲”,等过段时间等写完了那篇文章后再分享给读者)。所以,石老师文中细致诚恳的经验分享,对于很多准备申请出国留学或者申请教职的年轻读者朋友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性和实用价值。
云里阅天下公号致力于增强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包括继续分享一系列人文社科学者的深度访谈和‘博士是怎样炼成的“专题文章,可参见文末的“往期推荐”。我们欢迎所有愿意分享相关内容和原创文章的读者在文末给公号编辑留言洽谈投稿事宜。



摸着石头过河在美国读犯罪学博士


文 I  石路子



前言


很多读者可能对“犯罪学”(criminology/criminal justice)这个专业还不太了解,但对于那些希望出国读人文社科专业博士但有对其中不少专业的就业前景甚感担忧的同学来说,这个专业目前来说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应云里阅天下公众号陈利老师的邀请,我在下面将先介绍北美高校中这个专业的一些基本信息,然后谈谈在美国读犯罪学专业博士期间的学习过程和要点,最后再聊聊去年寻找教职过程中的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一些年轻读者们有所帮助。



Part 1什么是犯罪学


一听到我的专业是犯罪学(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有朋友就会说:“哇!那你是不是会分析别人的心理或者会不会去犯罪现场分析证据?”真实的情况是犯罪学并没有那么酷炫。犯罪学不是法医学不是刑侦学也不是犯罪心理学,犯罪学的主要任务,是回答人们为什么犯罪的问题,也会研究刑事司法系统(criminal justice system)中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基于犯罪学理论,对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有人说犯罪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但是也有犯罪学家用心理学或者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做研究,有的老师之前也当过律师,总而言之是一个交叉学科。美国的犯罪学偏定量(quantitative),需要一些统计学的知识,但是最近越来越欢迎定性(qualitative)或者混合方法(mixed-methods)的研究。
很多美国民众包括犯罪学系的大一新生也并不清楚犯罪学究竟是什么。‍‍犯罪学在美国也是一个新兴学科,大约于1960-70年代伴随着tough on crime和law and order的政策的推进,逐渐兴起对于犯罪问题的研究。犯罪学系作为一个独立的院系出现也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犯罪学系,很多传统的私立大学并没有单独设立这个学科,但是其中心理学系有的老师研究陪审员如何做选择社会学系的某些老师会专攻犯罪问题。很多犯罪学系都设立在州立大学。现在美国犯罪问题热度不减,比如毒品问题、紧张的警民关系、移民犯罪问题,在社科类中教职不算少的。


Part 2犯罪学专业如何申请


对于申请犯罪学的博士,我的背景是国内法学本科,本科期间有一年出国交换经历。系里的同学有的背景是心理学,有的是社会学,有的是哲学。我的感觉是在准备出国的同学中对于犯罪学了解不是很多,申请的人相对较少,所以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我没有选择继续读法学而是选择犯罪学的最大原因是犯罪学博士通常有全额奖学金,相较于法学院来说经济上更容易负担。现在北美法学院每年动辄六、七万美元的天价学费对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应该还是很难支付,留学投资可能短时间内不容易收回成本。


我在申请的过程中参考了U.S. News对于美国犯罪学系的排名(https://www.usn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humanities-schools/criminology-rankings)。这个排名是发问卷给一些犯罪学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排名的。排名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建议选校选导师的时候,先发邮件联系一下该校网站上列出来的current PhD students,问问他们对于系里目前的课程设置和能提供的实习机会是什么看法,对导师有什么建议等等。


U.S. News的最佳犯罪学(Best Criminology Schools)项目2018年的排名,云里补充


有不少同学在决定是否出国、读硕士还是读博士、要不要换专业等问题上非常纠结,我的观点是这是一个你和学校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自己心里打鼓,不妨也看看对方的观点。我在申请的时候在犯罪学专业方面是一张白纸:只修过一门课,没有接触过统计学,有些学校需要writing sample,我也只能拿课上写过的小作文作业凑数。我的个人陈述 (personal statement) 着重强调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对犯罪问题和社会不公的研究热情。推荐人有国内法学院的老师也有我出国交换在国外认识的老师。GRE报了个班系统学习了一下。Skype/telephone interview会问研究兴趣(research interests),我非常诚实地说自己不确定,但是会说面试我的老师的研究方向我非常感兴趣,想要多学习多了解。我在申请的过程中没有“套瓷”,也就是所谓的提前联系导师,但是后来了解系里不少同学在申请的时候都已经和未来的导师邮件沟通过了,入学后在选择导师和确定研究方向上也都更顺畅,这可能是自己在申请过程中做的不足的一部分。


本科毕业时我并不确定犯罪学博士是否是最适合我的方向,出国方面精力财力都有限只申请了五所排名较高、申请材料和截止日期要求差不多的学校,最终两所学校给了我硕士的offer,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UNY-Albany)给了我博士的offer。虽然硕士offer中有专业排名第一综合排名也很靠前的马里兰大学,但是Albany的offer保证了学费和生活费,而且专业排名紧随其后,我非常感激学校愿意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欣然接受了offer。入学时系主任(dean)表示记得我GRE分数高,之前没什么基础现在开始系统学习未尝不是一件坏事。我的同学大部分是有硕士背景的。经济条件宽裕的同学可以考虑先读个硕士多了解一下这个方向,再申请博士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SUNY-Albany School of Criminal Justice所在的Downtown Campus,作者授权使用


Part 3犯罪学博士学习的简短回顾

在美国学犯罪学,一定要对这里的政治环境,包括种族歧视、两党政治有充分的了解。即使你计划将来用所学来研究中国问题,但是在博士阶段上的大部分课程以及阅读的大部分文献,还是会集中讨论美国的犯罪问题。所以要对这方面有心理准备。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读一些crime and punishment方面的书,请自己的导师和学长姐推荐一些他们认为的必读书目,看书里和文章里的reference list里有没有自己需要读的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另外每天听新闻关注时事,定期查看领域内顶级杂志top journal比如Criminology,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Criminology(JQ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JRCD)有没有出新文章也是必要的。有很多犯罪学教授活跃在推特(Twitter)上,他们会推荐自己最近读的书和发表的文章,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CrimTwitter看看。


平时除了上课、还要当助教、并搞自己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有些痛苦的适应过程。我们系的一个优势是Albany是纽约州的首府,New York State Division of Criminal Justice Services (DCJS),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s and Community Supervision (DOCCS), Office of Mental Health (OMH) 一类与犯罪分析相关的大型政府部门都在学校附近,也很乐于招系里的博士生去实习。我在DCJS实习过一年,体验了一下公务员的生活,然后继续回到系里教课,系里当满两年助教后可以安排独立教课。


犯罪学的课程设置基本是criminology和criminal justice两条线,加上各种统计学和研究方法,也有老师会开设自己熟悉领域的课程,比如neighborhood and crime, juvenile justice, sex crime, policing, courts, gang, public opinion一类的比较专的课程。另外我也选修过公共政策系和社会学系的课程,暑期也会参加一些统计学的workshop。


除了大家熟知的密歇根大学开办的暑期ICPSR workshop,我非常推荐西北大学杜克大学法学院开设的Main Causal Inference Workshop (https://law.duke.edu/events/canceled-2020-duke-northwestern-main-causal-inference-workshop/)。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看看Statistical Horizon的seminar (https://statisticalhorizons.com/seminars/public-seminars).


我在SUNY-Albany学习时,博士生三年级左右有一个博士资格考(comprehensive exam),以前是要求举行资格考试,如今改成了答辩一篇达到了出版水平的论文(publishable paper)。四年级左右,博士生则需要进行博士论文开题工作,随后有一个论文题目答辩(prospectus defense),要求提交博士论文(dissertation)的literature review和methods部分,然后就可以准备博士论文答辩了。在发表方面选择写书的学者较少,大部分人选择在peer-reviewed journal上发表论文。毕业的时候学校虽然对于发表的论文数量/质量没有要求,但是要找到称心的工作,在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一作/独作的论文还是必要的。


我的导师是Dr. Justin Pickett,我是他的第三个博士生。他在我读博的时候还是刚来系里不久的助理教授,但是每年发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惊人,对研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在我所研究的public opinion about crime and criminal justice方面也绝对是中流砥柱。我的导师不会要求我参与他的课题或者帮他写他的文章。我提出来的问题导师会帮我收数据改文章,但是会认为我是独作作者。导师也非常支持我在读博期间结婚生子。我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去他办公室找他,发邮件几乎是秒回。我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听取了系里师兄师姐的意见,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可能会做出别的但不见得是更好的选择。选导师的时候,相同的研究兴趣是一方面,是否能和导师进行高效的沟通也同样重要。


另外,如果从本科生直接读博,需要修满60个学分,硕士生可以转学分需要再修30个,但是学制都是五年。系里不少人选择找到教职后再毕业,六七年毕业非常正常。每个博士班(cohort)大约六、七人,读到最后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大概只剩一半人了;有不少人没读完,是因为找到了工作或者有别的安排。


读博是一个非常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和长远计划来考虑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去比较谁能更早完成,放弃了也不代表不优秀。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国内的本科学习中,很多人会把同学当成拼绩点(GPA)的竞争对手;但是读博的过程中,你的博士班同学(cohort)往往是最能理解你处境的朋友,所以千万不要想着竞争;相反,相互多交流、多合作、多问问题,是我觉得比较好的相处模式。


纽约州的Division of Criminal Justice Services 所在的Empire Plaza,作者授权使用


每年感恩节前夕美国犯罪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riminology, ASC)会举办年会,全美甚至全世界的犯罪学者都会参加。在这个会议上不仅可以去听自己瞻仰的学者的presentation,也可以见到其他华人犯罪学者,参加华人犯罪学会(Association of Chinese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 ACCCJ)。这个领域华人虽不多,但是大家互帮互助,氛围很好。


Part 4学术双职工的挑战

虽然犯罪学在社科类专业中教职还算多的,但是也架不住学术双职工这个难题(academic dual career problem)。我的爱人是工科类的Ph.D.,我们相识于本科阶段。在美国读博时,他在密歇根,而我在纽约。我在博士论文完成开题后,就搬到了密歇根住,边准备生小孩,边远程写毕业论文。在我和爱人准备申请教职前,女儿出生了。所以,我们的教职必须要找在一个方便两人一起照顾女儿的地方。爱人比我大一届,先上了就业市场(job market),得到三个校园面试(on-campus interviews)。面试的第一个学校设有专门的部门帮助解决双职工问题,但是这个学校最终没有给他职位。面试的第二个学校非常想争取他,我的爱人强调如果要他,必须帮我解决教职,至少是一个研究员的位置。但问题是,该校没有犯罪学系,也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协调。负责招他的老师只好自己去联系了社会学系的老师,其中一个老师同意考虑一个postdoc的职位给我,但是薪资要从爱人的启动资金出,各种条件非常苛刻。面试的第三个学校在麻省(Massachusetts),这个学校是一个理工类院校,本身没有可能给我任何职位,但是考虑到麻省大学众多,也有不少州立大学有犯罪学系,所以最后综合考量先生先到麻省就职。


我的朋友中也有不少面临这种双职工甚至学术双职工的问题。我也的确看到身边的朋友有夫妻双方都成功到一个学校就职的例子,但前提是,这要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二人的学科同属一个学院,并且接受的院系当年正好有招聘的需求。而更多的情况是学校和负责招聘的老师都爱莫能助,即使口头答应会帮忙找找,如果不落实到合同中,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口头祝愿。大多数情况下,另一半不得不随着找到教职的一方搬家并重新找工作。比如我的导师和师姐当年在找工作的cover letter中都特别强调另一半工作自由或者非常好找,招聘方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第二年也就是去年轮到我上job market的时候,麻省适合我的职位只有四五个,比其他州算是多了,但是我也做好了再蹲一年的准备。去年专业对口的职位大部分来自文理学院,也就是偏重本硕教学的学院(teaching college),我原一直本计划着想去研究性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为了能先找到工作,我决定有什么工作机会就申请什么。


我在申请简历中,把教课经验排到了学术发表前面,在面试过程中也强调了研究会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我在申请信(cover letter)中, 也写了我的爱人在附近有tenure-track position,我希望在附近安家。在面试中我被问到过,“你有这么深入的研究,你将来如果要一学期交四门课的话,你的研究怎么办”(your research is so deep,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your research while teaching four classes per semester)之类的问题。我告诉对方,我不会放弃自己的研究,但研究贵在质量而非数量,学校对于发表数量要求宽松,正好可以让我有机会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题。


我在今年九月份入职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是一所公立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校内经费比较充足,基本上小型的survey research、每年两次的会议餐旅、参加workshop一类的研究活动的经费都可以报销。评审终身教职(tenure)对于文章发表数量,并没有硬性要求。每学期教四个班的课,但是一般其中两个班是同一节课的两个sections。比如我这学期,教三门不同的课,加起来120名学生。学校要求老师平时每周在学校三天,其他时间都比较自由。这学期疫情原因,全部变成了网课。备课和给学生答疑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对于研究发表不在意并且适应教学的话,其实teaching college是一个压力相对较小的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还想坚持自己的研究计划,则在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可能就是必须的了。


作者和女儿在工作的Bridgewater州立大学校园,作者授权使用

我的工作刚刚起步,读博和求职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却有不少失败的教训。读博、生小孩、求职带给我的最大变化,是认识到有的时候尽力而为即可。无论是学术发表,还是生小孩的时间,找工作的结果,都带有一些随机性。所以,尽量将心态放平,一切随缘。我的研究通常用调查问卷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表现出犯罪的可能性、大众对于刑罚与惩戒等各类刑事司法政策的看法,以及关于犯罪问题的舆情被什么影响而舆情是否又会影响相关政策。如果有同学想要了解犯罪学,或者想聊聊读博、生娃、找教职、以及犯罪学一类的话题,别客气,欢迎联系我(lshi@bridgew.edu)!










作者简介






作者石路子教授,201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英语法学双学位班,2020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犯罪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桥水州立大学刑事司法系助理教授。研究通常用调查问卷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人们在何种情况下会表现出犯罪的可能性、大众对于量刑以及各种刑事司法政策的看法,以及关于犯罪问题的舆情被什么影响而舆情是否又会影响相关政策。论文发表在Criminology, Deviant Behavior,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等期刊上。


“博士是怎样炼成的”专题系列往期推荐




丽娃河畔的思想者-华东师大马华灵

严飞:我们在学术旅途上都是没有驿站的行者

历史和性别研究的学术与修身:张颖教授访谈录(完整版)

在经济学和历史学中寻找答案:耶鲁张泰苏教授访谈录(上)

在经济学和历史学中寻找答案:耶鲁张泰苏教授访谈录(下)

中国人写的理论要像中国一样 -- 刘思达教授访谈录(下)

社会学是个陶冶情操的地方:刘思达教授访谈录 (上)

如何跨过学术独木桥:历史博士找工作的感想(上)

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通过博士资格考试-邢承吉

谈美国文科博士学习和回国求职经验- 陈昉昊

读博期间发表第一篇学术文章-杜乐撰

如何在国外高校找到教职?- 李珂

文字表达与学术写作 | 王笛

读研还是不读,这是个问题-宋念申

耶鲁大学博士生回顾: 我狼狈的申请季

北大本科申请美国博士:普林斯顿哲学系

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资格考小记 - 张泽坤

斯坦福大学政治系博士资格考分享 - 刘遥撰







“云里阅天下”公号是2020年夏季开办的为促进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新媒体平台。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系列从申请出国留学到读博士和写论文,再到求职和学术界工作生活的原创内容以及精挑转发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艺术类文章。读者可以进到公号历史消息中阅读。


根据微信算法规则,读者经常参与互动的公众号(比如星标公号并在文末“点赞”,点“在看”并转发文章或留言)所推送的文章,会优先显示给那些读者。为了保证您及时获得我们的文章,如果读了有所收获,请多参与上述不同形式的互动活动。读者的肯定是我们办好公号的最大动力。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云里阅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