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循证实践管理模式(一)
国外循证实践管理模式(一)
中卫护研院
由于循证护理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国外较成熟的理论框架或实践模式,有助于完善国内循证护理的实施过程,从而提高成效。例如:美国杜克大学护理学院开展的老年护理创新性循证继续教育项目,以创新发散理论等为基本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参加课程的学员掌握尿失禁管理、跌倒预防、疼痛控制等最佳护理实践方式,并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现在国外流行的一些循证实践模式包括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Advancing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 Through Close Collaboration Model, ARCC)、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s Framework, PARIHSF),星级模式(TheAcademicCenterforEvidence-basedPractice star model, the Ace star),爱尔华模式(the Iowa model),约翰霍普金斯护理模式(the Johns Hopkins Nursing EBP model), 斯泰特勒模式(the Stetler model)。今天介绍前两个模式。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ARCC)
该模式最早于1999年提出,它基于控制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其核心是强调已具有循证思维模式和擅长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指导者在循证实践中的作用。指导者一方面协助护理人员和其他临床工作者学习循证理念知识,培养循证实践技能,并实施开展循证项目以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者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阻碍组织环境中开展循证实践的因素,并积极采取策略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从而建立起循证实践的组织文化氛围。此外,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还包括对最佳实证的传播推广应用,对循证实践项目的效果评价等内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高校和医疗机构已尝试探索应用ARCC模式,为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实证来源。Levin等在社区保健机构开展的促进循证实践的小规模实践中也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该模式时,护士的循证实践信念、循证行为水平、团体凝聚力、工作满意度等均高于对照组,而人员流失率则较低。这也启示我们为了促进循证实践在医疗机构中的发展,可以成立医院循证支持小组,选择部分管理者或临床骨干人员将发挥所长,负责起整个组织的循证实践推广活动,并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指导帮助。
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
为了促进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Kitson等提出了该行动促进框架。它改变了以往仅从单一角度促进实证应用的方式,综合指出循证实践行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决策中的证据,证据应用的组织环境以及证据转化为实践的促进措施三大因素。
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三点:
其证据等的含义与循证护理的基本理念相一致,指临床决策的制定应依据相关科研证据、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病患个人的主观体验;
组织环境因素的核心是指其是否有利于改革创新,包含该组织文化是否支持对研究证据的积极应用,是否具备促进团队合作、组织革新的领导文化,以及组织对于日常的服务工作监督管理和评价的方法;
保障促进措施包括促进者自身特点(是否具有丰富的引导促进他人行为改善的经验、是否为相关革新领域的专家等),促进者角色定位(促进者的工作中心是否为协助他人发现工作领域需要改变的部分和如何改变以达到期望目标等)和促进的方式(是否足以引起组织内各个工作小组的认同和响应,能否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各学科间的互助合作等)。
英国皇家护理学院研究所通过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术后疼痛管理等四个相关护理研究案例在这三个因素水平与最终干预有效性关系的比较后,得出只有这三大维度水平共同提高,才能达到促进循证实践过程的最好效果。
近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