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汪洋副教授团队Desalination:一种通过化学活化板栗内壳进行电容去离子快速离子传输的新型层状活性炭
🎨文献、电子书快速提供、英文论文撰写查重以及语法校对服务,全部免费!快快联系小编(文末二维码添加)。
第一作者:邓丁飞
通讯作者:汪洋
通讯单位:天津大学
论文DOI:10.1016/j.desal.2022.115685
研究背景
目前,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在获取淡水、缓解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容去离子(CDI)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海水淡化技术。与传统的热、膜脱盐技术相比,CDI具有能耗少、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CDI装置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多孔电极表面形成电双层(EDL)。CDI中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如碳材料、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普鲁士蓝和金属氧化物。然而,含有金属元素的电极材料,如LDH和普鲁士蓝,在充放电过程中会有金属离子的渗出,因此碳材料被认为是更好的选择。
分层多孔碳、碳气凝胶、石墨烯、碳毡和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常被用于制备CDI电极。然而,这些先进的碳材料的合成需要昂贵的前驱体,复杂的工艺和价格高昂的设备,难以大规模制备,而生物质因其低廉的成本和可再生性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布是影响海水淡化性能的重要参数,而一些常见的纯生物炭的比电容和SAC较低,限制其在CDI中的应用。一般来说,比表面积越大的材料离子吸附位点越多,但比表面积越大通常意味着微孔的比例越高,微孔不利于离子的传输,可能会降低电极的长期稳定性。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减小电极厚度和增加材料介孔和大孔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板栗内壳(CS)是一层薄薄的皮,紧紧包裹在板栗核上,是一种毫无用处的农业废弃物。考虑到其片状结构,具有离子传输距离短、电荷电阻小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备多孔碳纳米片的原材料。
内容简介
本文采用简单的化学活化方法合成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纳米片,并研究了炭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对生物炭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板栗内壳(CS)制备的生物炭具有典型的EDL电容;由于具有薄的层状结构,CS生物炭在脱盐过程中表现出了快速的离子吸附/解吸动力学、高脱盐能力和显著的循环稳定性。这是CS首次被报道为合成用于CDI脱盐的碳纳米片的前驱体。本研究可为快速离子吸附引入一种新型生物质,扩大生物质家族。CS生物炭材料的层状结构也可为CDI应用的合理材料设计提供参考。
图文导读
XRD的两个衍射峰分别对应于石墨[12]的(002)和(100)指数面。CS500的(002)带较弱,表明的石墨化程度较低。在拉曼光谱中,所有样品分别在1340 cm−1和1590 cm−1处出现D带和G带,提示无定形结构和石墨结构的存在,这与TEM图像一致。ID/IG强度比是表征结构缺陷程度和石墨化程度的重要参数。CS400、CS500和CS600的ID/IG强度比分别为1.00、1.03和1.05,缺陷程度较高,有利于电荷转移和离子吸附。此外,还发现提高炭化温度可以增加CS生物炭中缺陷的比例。
吸附/解吸曲线说明微孔在孔径分布中占主导地位。三种剖面均存在小的迟滞回线,表明存在介孔;三种样品的孔径大多在2 nm内,主要集中在1 nm左右,说明它们可能具有良好的电吸附能力。利用XPS来测定合成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和官能团,其中C1s峰和O1s峰非常突出,而N1s峰可以忽略不计。碳元素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氧元素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这与挥发性碳随炭化温度升高而升华的情况相一致,其中CS500中氮的比例最高可以产生更多的极化位点,从而提高亲水性能。
此外,当KOH与碳的比例为3:1时,CS500-31的SAC相较于CS500更小,但十分接近。CS500-31在1.4 V电压下获得了CS500的93.7%的SAC (16.6 mg g−1),表明3:1的比例可能更适合工业生产。当电位为1.2 V时,伪一级动力学相关系数(0.985)大于伪二级相关系数(0.953),说明伪一级动力学模型更能描述CS500的动力学行为。这也表明,NaCl的去除过程主要是静电吸附,因此外部扩散和离子渗透是决定脱盐速率的关键因素。同时,较大的速率常数(k1, 0.496 min−1)也说明CS500具有快的吸附动力学。
当浓度从0.3 g L−1变化到1.5 g L−1时,SAC从13.7 mg g−1增加到20.6 mg g−1,这是因为在高浓度下,更多的离子参与了EDL的形成。研究发现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R2 = 0.9999)比Langmuir吸附等温线(R2 = 0.981)更能拟合电吸附过程,证明这是一个多层吸附过程,可能是由于层状结构和非均质的存在。同时,1/n(0.35) < 1,说明吸附过程容易进行。此外,Langmuir等温模型还表明,CS500的最大SAC可达25.1 mg g−1,显示出它是一种潜在的可应用于CDI的生物炭。
经过50次吸附/解吸循环后,CS500在1.0 V(保留率88.2%)和1.2 V(保留率87.0%)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优于商用活性炭(LD2000,保留率28.3%)。更重要的是,1.0 V和1.2 V之间的循环稳定性几乎没有差异,说明较高的电压并没有引发更多的副反应。这可能是由于在上述较高电压下充电效率变化较小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没有使用离子交换膜,所以最终的保留率是相当不错的,并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成功地以板栗内壳为原料合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1000 m2 g−1)的片状生物炭。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组成有重要影响。CS500的比表面积(1943.2 m2 g−1)、含氮量和含氧官能团(C-O, C=O)比均为最佳。电化学测试也证实了CS500表现出最佳的EDL行为,具有较高的比电容(127.2 F g−1,5 mV s−1)和最低的内阻。在盐水淡化试验中,由于生物炭具有丰富的纳米孔和层状结构,所有生物炭都表现出良好的动力学和盐吸附能力。CS500在1.4 V时SAC值最高(17.7 mg g−1),在0.5 g L−1 NaCl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87.0%,1.2 V)。同时,CS500对CaCl2有较高的SAC (21.0 mg g−1),并对Ca2+有更强的选择性吸附。本研究为快速脱盐和未来大规模脱盐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碳电极材料。
文献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desal.2022.115685
2022-11-22
2022-11-21
2022-11-20
2022-11-19
2022-11-17
向环材有料投稿,即可在文献电子书直达群享受免费文章查重以及校对服务!
微信加群:
环材有料为广大环境材料开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分享平台,我们组建了环境材料热点领域的专业交流群,欢迎广大学者和硕博学生加入。
进群方式: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邀请入群。请备注:名字-单位-研究方向。
扫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入群,获得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