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遇到蟹八件之前,螃蟹经历了什么?

智渔 智渔
2024-08-04


秋冬季,是螃蟹最肥美的时节。咱们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隔的时空(戳我了解),也有几千年了。或许大家有所不知,从古至今为了与葱姜、黄酒和蟹八件 (锤、镦、钳、铲、匙、叉、刮、针这八个吃蟹工具) 相逢,螃蟹曾走过一段不为人知且波澜壮阔的心酸进化长路。


我们一说到螃蟹,自然是大闸蟹、梭子蟹、青蟹这些八腿两钳、披甲横行的美味之物,而严谨的分类学家们不那么认为,势必要从科学分类的角度去区分螃蟹,如何区分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百年来搞秃了不少生物学家的脑袋,直到现在也没搞明白。目前一般把螃蟹限定在软甲纲十足目的短尾下目这个范围内至于寄居蟹、帝王蟹、瓷蟹这些同处十足目,但身在异尾下目的隔壁班同学,还没有资格写进螃蟹的户口本。



翻开螃蟹的族谱,最上面那个名字,或许可以追溯到3.65亿年前、泥盆纪的这只“上古皮皮虾”,这是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十足目化石:Palaeopalaemon newberryi 那对长满倒耙的爪子说明它应该是底栖生物,主要在土里刨吃的;腹部如铠甲一样的外壳,暴露了它或许常年出现在不少动物餐单的“今日定食”上。这么看来,垃圾里淘食,卑微如下酒菜,是烙印在这一族血脉里的诅咒。按理说,这类完全没有主角光环的龙套一般活不过两集,但蟹老板是靠什么加戏摸鱼到今天的呢?“蟹化”或许就是它的晋级突围密码。



三叠纪末期出现的Platykotta akaina,被视为异尾下目最早的化石种,虽然长得更像龙虾但还是被普遍认为是最早出现的蟹。接下来侏罗纪时期出现的绵蟹化石种被视为最早的短尾下目化石种,和上面那位相比,胸部变得更宽,偏平,和现代的螃蟹更加地相似。这种甲壳变宽变平,腹部缩短的体型转化过程,英国动物学家Borradaile将其称为“Carcinization”,学界一般译做“短尾化”,名字不够亮眼,我们暂时给取个中二点的名字,就叫“蟹化”吧。



为什么某些甲壳动物会从又长又细的身形进化得又宽又平呢?


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对于像“上古皮皮虾”这样的十足目底栖生物来说,拖着一个肥美细腻的肚腩,跑不快,还不好躲。哪个敌人看了不馋它身子。要想活命,就得拼命,你们都垂涎我的肚腩,那我要么在腹部堆甲,用坚硬的外壳来扛住攻击;要么吸气收腹,将肚腩弯曲藏于身体下方。看不见,自然就没有小肚腩,都市丽人的自信秘诀,不一定来自于小红书,也有可能传承自神秘的古老智慧。


而螃蟹的出现与兴起,和一位同样迫于生存的玩家离不开关系,腹鳍鱼类。



在经历过二叠纪与三叠纪物种大灭绝的中生代海洋,96%的生物都消失了,渡劫成功、苟活下来的十足目们抓住时机开始疯狂发育,但依然没有改变群演的命运。海爬、菊石,新晋流量一位接着一位,牢牢占据了海洋的上层生态位,连同期出道的辐鳍鱼类也被挤压到中低层。而十足目生物喜提腹鳍鱼类食谱首页推荐,它们即使把螯足升级成神级装备机械爪,也只是为了更快地撬开、压碎贝类、螺类的外壳,获得食物。还是在海底苟着更能保命。


恰巧当时现代造礁珊瑚出现和兴起,提供了很多犄角旮旯的地方,我打不过,躲还不行吗?十足目开始卷起尾巴蜷起身体,获得更灵活的躯体,还升级甲壳,加盾加防提升自保能力。在整个中生代完全就是十足目甲壳生物绝地逃生史,正所谓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十足目甲壳生物在这个时期不仅没被灭族,反而兴盛了,物种的多样性高度发展,其中就包括蟹,现代80%的蟹类都起源于这个时期。



本以为螃蟹会在“蟹化”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而后的化石中发现,螃蟹的演化过程开始出现有趣的现象,进入了有尾巴、没尾巴、再有尾巴、再没尾巴、又有尾巴,又没了尾巴的“内卷”欢乐循环中。


比如这位Callichimaera perplexa (下图),在玩丢尾巴变装游戏的过程中,就将原本的细腿,进化出了增大,似浆的四肢,一双萌萌的大眼睛,利用大眼睛的视觉,夜间游动捕食。从化石可以看出这个神奇动物融合了已经灭绝的蛙蟹与蟹幼年时期大眼幼体的二者外貌,最爱缝合怪的科学家把它戏称为“螃蟹界的鸭嘴兽”。比如蛙蟹亚派的一些化石种,胸甲变长,小尾巴出现。



好玩的是,尽管螃蟹的形态反复发生转变,但科学家们没有发现有成员重新回到虾或龙虾等形态的现象。在这来来去去蟹化、去蟹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绵蟹派、蛙蟹亚派、圆关公蟹派、蟹派等9个进化分支。除了在海里爬、还能在海里游,动若脱兔,攻防合一。


因为过渡类发育的化石更稀少,至今人们依然没办法完整地推测出螃蟹的演化过程。人类努力认知和探索,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螃蟹,也始终身负谜团没有解释清楚,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奥妙。或许有人会觉得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螃蟹,何必这么大费周章?但正是无数小小生物的演化轨迹交汇在一起,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缤纷世界,这不正是有趣的地方吗?







点击下列小程序可观看视频哟👇









[参考资料]

向上滑动查看


[1] 刘光裕. 吃螃蟹之感:螃蟹其实是肚子缩小了的虾.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1008072.html[2] 动物聊吧. 大自然生物的进化方式之蟹化,我们爱吃的螃蟹是如何进化而来.https://mp.weixin.qq.com/s/wU74FPvqu4U8jMyZ8ALoIA[3] J. Luque, R. M. Feldmann, O. Vernygora, et al. 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mid-Cretaceous marine arthropods and the evolution of novel forms via heterochrony[J]. Science Advances, 2019, 5(4).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v3875[4] Joanna M. Wolfe, Jesse W. Breinholt, Keith A. Crandall, et al. A phylogenomic framework, evolutionary timeline and genomic resources f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decapod crustaceans[J]. The Royal Society, 2019, 286(1901).https://doi.org/10.1098/rspb.2019.0079[5] 生物谷. 螃蟹化石改写软体动物的进化史.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284093.html[6] Zam2019. 鄙视那些不懂装懂的螃蟹科普文章,我搜集大量资料写下这一篇.https://zhuanlan.zhihu.com/p/64748758[7] Wade T Jones, Rodney M Feldmann, Joseph T Hannibal, et al. Morphology and paleoecology of the oldest lobster-like decapod, Palaeopalaemon newberryi Whitfield, 1880 (Decapoda: Malacostraca) [J]. 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2018, 38(3):302-314.https://doi.org/10.1093/jcbiol/ruy022[8] Michael Greshko. How did crabs evolve 'crabbiness'? It's complicated.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how-did-crabs-evolve-crabbiness-complicated[9] 潛居深海的「雪人蟹」在鉗子上種細菌自給自足.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11205/10813.htm[10] Carrie E. Schweitzer, Rodney M. Feldmann. Faunal Turnover and Niche Stability in Marine Decapoda in the Phanerozoic[J]. 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2015, 35(5):633-649.https://doi.org/10.1163/1937240X-00002359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转载声明
视频图像素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作  者丨马婷婷

排  版丨易凤婷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银杏基金会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对智渔提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