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人与海:林伯与吴伯的大海印记

智渔 智渔
2024-08-29




写在前面


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的林兴文和吴多民两位大伯是一起出过海的兄弟,如今他们是“美丽渔港”巡护员


林伯与来访者介绍潭门

吴伯介绍排港村的历史

“美丽渔港”巡护员证书


一位渔夫,一艘船,一条鱼,一片海。
作家海明威用四个简单的元素,在《老人与海》一书中讲述了一个老人出海打渔,途中经历各种困难,最后成功回到家中的故事。与小说的主人公相似,排港村的林伯与吴伯也皆是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老渔民。投身于打渔事业五十余载的他们,与大海相依为命,如今退捕上岸,有了新的身份,依旧常在海边吟诗踏浪而行,身上的大海印记不曾褪去半分
林伯日常巡逻、处理渔网工作记录视频

“渔民诗人”——林伯


大潭帆影驶有迹,

咸水相伴苦无声。

少年踏舟随波去,

晚霞归航有幸还。

捡得珠宝半鱼筐,

转头已是黄昏边。

裸身海地多半世,

无悔人生度残年!




林伯用海南话念诗


与林伯、吴伯的初次见面


在潭门码头的饭店里,那桌当地美食让人难以忘怀,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与林伯、吴伯两位老人的初次见面。记得当时我和同事到得有些晚,但他们已经早早地准备了一桌佳肴,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初见林伯,就被他高大的个子与率真的性格所吸引。虽然他的左臂因骨折受伤而缠着厚厚的绷带,但这位诗人般的老渔民并没有因此失去半分生机勃勃之态,反而声音洪亮,说话速度很快,走起路来也是健步如飞。令人意外的是,在我们刚交换微信的时候,林伯马上写下了一首诗,并将我的名字巧妙地藏在了诗头之中。这样的小惊喜让我心生感动,有一种如获至宝之感。
林伯很喜欢讲述潭门的故事,无论是关于潭门的来历,潭门老码头曾经的故事,还是父辈祖辈的讨海故事,林伯总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吴伯的性格与林伯恰恰相反,他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我们与林伯的对话,偶尔会在林伯讲述的中间不紧不慢地插入几句他的不同观点。


林伯出生的房子

吴伯的老宅



林伯与吴伯的出海往事


林伯和吴伯曾经都是村里渔业工作队的成员,他们在年仅十几岁时就踏上了出海捕鱼的征程,历经风浪、辛苦劳作,无论是近海捕捞,还是远洋潜捕他们都曾经历过。
当时的渔业工作队是吃公家饭的,普通渔民每月只有45斤的粮票,队里去三沙海或广西北部湾的所有渔获物归生产队,交易对象则是国营水产公司,每年一个劳动人的津贴为200元。一直到1980年生产队解散,过后分田到户,分船到户,粮食指标才随之停止。林伯后来当了村里的小组长,直至2021年才退休,而吴伯在90年代时决定上岸转业,在镇上做起了海鲜生意,有两三年还会开船把鱼卖到香港地区。


林伯的船员证


吴伯回忆出海时,直言船上生活之辛苦,长年回不了家,但具体的出海故事吴伯并没有长述。
而林伯却有说不完的出海故事,他告诉我们,木船时期出海去一次西南沙最长有半年之久,而机械动力时期出海也会有一两个月。早期出海时还没有手机,在海上主要靠收音机接收来自陆地的消息,和家人联络。尤其每天下午六点播完天气预报后,是家人传递消息时段。如果家里有事,妻子会通过收音机报信,例如,通过电台播音通知:“琼0XXXX号船的某某,你家里老婆病重,尽快回家” —— 于是,这个人听到消息后就会即刻想尽办法从其他地方赶回潭门。
渔民还会把晒干的椰子壳里的像棕榈样的纤维制成灯芯,出航前点燃椰丝,为保火种不灭,他们将灯火储存在船舱里。林伯还提到,平时人们吃饭的时候吐鱼刺往往直接嘴对着桌或碗碟上吐出来,而潭门的渔民在出海时是要把手以半握拳的方式凑近嘴边,接住吐出的刺,再放到碗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海上风大,如果直接吐出来,没有手接着,很容易就被风吹到旁边兄弟的碗里去了。此外,海上渔民也喜欢用清水煮鱼,喝热汤会感觉全身热乎乎的,令人舒适惬意。

新身份——“美丽渔港”巡护员


即使已经退捕上岸,但林伯和吴伯依旧坚守在海边的一线,凭借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以及过往的经验,持久而坚毅地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家乡以及海洋环境的热爱和保护。


林伯(左三)和来自公益组织的朋友们

在排港村的“渔网无弃”倡议海报栏前合影留念


林伯与吴伯早在镇上建了房,也住在镇上,但自从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美丽渔港”巡护员之后,他们每周都会回到村里住几天,穿着发的工作服,带上工作帽,每天清晨在潭门港到博鳌这一段的海边巡逻,仔细观察海面,看是否有飘浮的渔网,岸边是否有碎网片,都需要把它们捡上岸来,防止再次飘回到海里被海龟等海洋生物误食或者被困住造成伤害。碰到渔民在处理网具,他们会再三叮嘱渔民一定要把渔网拉回来,不要丢在海里。
尤其是在台风天过后,海里漂浮的垃圾会格外多,林伯和吴伯更是会及时赶到海边,看看有什么需要处理的。收集到的废弃渔网,他们会集中在一起,然后叫废品回收商来把有价值的部分挑走,剩余的部分再做垃圾处理。吴伯现在还会经常出海钓鱼,随时观察是否有渔网漂在海上,同时还会号召渔民兄弟如果发现废弃渔网,要捞上来,带回岸上,然后他会来回收。
林伯和吴伯的精神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两位老人巡逻的时间长了,很多渔民现在也会主动把一些废弃渔网交给林伯和吴伯处理。每收下一笔,林伯和吴伯就一笔一画的记录在登记表上,林伯总是很认真地说:“我的职业是巡逻,我敬我业”。
如果有客人来村里参观,吴伯和林伯此时就由巡护员自动转换为村落导赏员,带领大家走村串巷,每一棵树的来历,每一座房屋的历史,他们都非常的清楚,也很愿意与大家分享,尤其是村里的博物馆,林伯是说得最起劲的。博物馆里有一张九段线的南海地图,当我们几个正围着地图看时,林伯侧着身插进最前面来,指着最下端的曾母暗沙说,“我去过这里”,然后又手指在地图上移动着,声音变得有些哽咽,指着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小岛说,”我的爷爷埋在这里“。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给来排港村参观的小学生们上课,做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林伯给小学生们科普处理渔网的知识


林伯写诗回顾自己的一生


十六裸身伴咸水,

寒风恶浪险相随!

六十六退愿心遂,

五十载大海寄身!

生死惊险己成梦,

身退心牵那片海!

鱼腥海味总挂怀,

青水鱼郎吾本命!

晚霞归航驶半帆!





林伯和爱人在他俩一起种的椰子树前合影



林伯与吴伯以“勇”为帆,以“坚”为桨,与大海朝夕相处数十年如一日,如今他们虽然已转变身份,但依旧用实际行动展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处理废弃渔具,减少海洋垃圾,真正推动着渔业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林伯和吴伯他们的故事也鼓舞着更多人投身到海洋环境保护事业中,共同守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智渔后记







自2021年起,智渔协助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国际组织探索海南渔业社区参与“海洋垃圾减量”、“渔网回收”等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2022年,我们有幸在潭门结识了担任“美丽渔港”巡护员的林伯和吴伯,他们的故事深深鼓舞了我们。接下来,我们也将在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的支持下,继续探索海南弃置渔网的回收与再利用途径。




          


编 辑
 韦兆庆
行走于江湖有很多名字,在智渔叫五子棋。与智渔不期而遇,目前还在努力探寻自我中。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


点击了解更多

潭门 会文 荣山寮

赶海 延绳钓 幽灵渔具

罗非鱼 白海豚 大黄鱼 石斑鱼 生蚝

气候变化 可持续渔业 让渔回家


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素材来源丨马ㅤ馨

编ㅤ辑丨五子棋

排ㅤ版丨五子棋


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

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