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2月上)

导读

本文原载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小刊》,内容为近期的法规动态、新闻广角栏目,以供参考。欢迎大家订阅和咨询,订阅方式请查看文末。


唐凯:城市体检 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和质量提升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新阶段、新形势对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暨城市更新行动专题研讨会上,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路径、经验及感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认为城市体检可以防止城市病,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新阶段、新形势对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暨城市更新行动专题研讨会上,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路径、经验及感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认为城市体检可以防止城市病,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城市体检的目的,一是防止城市病,二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城市体检应遵循4个原则:一是面对问题、实事求是,尊重客观条件遵守客观规律,因时因地检查诊治城市运营的突出问题;二是重视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与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和导向性;三是加强领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四是重视自检,除第三方体检外,各城市也应开展自检。

城市体检的方法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以追求美好人居环境为导向构建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目前构建了三级分类指标体系,一级分类8大项、三级指标50个,各个城市可根据各自特点和个性需求形成50+N的体系。二是数据来源有统计数据、大数据收集、满意度调查。三是综合分析评估,研判城市病情,精准把脉城市问题。四是根据研判出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纳入工作计划,开展综合治理。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城市体检工作,不断优化指标体系,坚持共治共享、责任明晰的理念,通过城市体检工作,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江西:制定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

近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江西省传统村落整体保护规划》,进一步完善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顶层设计。

为全面摸清家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江西启动了全省传统村落调查登记工作,共登记上报800余个传统村落。根据规划,到2025年,江西省将初步构建起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全省传统村落得到基本保护,村落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到2035年,全省传统村落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建成3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区,作为江西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的样板区、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示区和示范区。

同时,规划对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类指引,根据传统村落的资源情况、产业特点和发展条件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别提出重点发展、嵌入发展、融合发展、活化传承等适应不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思路,并对传统村落依托的城市、产业、交通、旅游服务等支撑体系提出完善策略。


上海:8部门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日前,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房屋管理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2021年1月22日起施行。

《意见》明确,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在信贷政策方面,上海市要求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房人首付资金来源、债务收入比加大核查力度,严防信用贷、消费贷、经营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同时,上海还将完善新建商品住房公证摇号选房制度,优先满足“无房家庭”自住购房需求。

此外,上海还将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坚持房地联动机制,引导企业理性拿地,稳定土地价格;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加大联合整治执法力度,形成执法合力,严肃查处捂盘惜售、价格违法行为、虚假广告、人为制造市场紧张氛围、诱导规避调控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近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住有所居”更有保障,城乡融合成效显著,建造能力稳步提升,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要在10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上取得新突破;落实长效机制,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持续着力顶层设计,推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上取得新突破;推进乡村更新行动,筑牢乡村安全底色,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筑业绿色发展,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注重“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在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实施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夯实建筑施工安全基础,在夯实住房和城乡建设安全发展基础上取得新突破;深化法治化数字化改革,深化数字化管理,在打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一流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在推进清廉住房和城乡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近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总体要求和2021年重点任务。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强调,推进“十四五”期间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必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支撑新发展格局,加快把战略部署转化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具体行动和工作实效。

2021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转变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确保“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将重点抓好9个方面工作:以持续深化川渝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合作为抓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统揽,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以编制实施住房“十四五”规划和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为核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发展租赁住房为重点,解决好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牵引,不断提升村镇建设水平;以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加快建筑强省建设;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营商环境;以防范重大风险为着力点,狠抓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安全工作;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


浙江:创新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考评工作

为营造全省各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氛围,推进各地进一步创新思路方法、完善政策举措,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考评工作方面推出新举措。考评工作按照市县自评、交叉互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的流程,分11个组,由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分管领导带队,聚焦统筹领导、监督检查、项目推进、资金筹集、长效管理等机制建设情况,组织开展了综合考评。

在老旧小区改造评分标准方面,主要考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是否明确、审批流程是否优化、工作流程是否规范、改造内容是否丰富、改造和验收标准是否明确,以及改造前征求群众意见和方案公示的情况等。

在老旧小区改造考评加分项方面,浙江省将资金筹集机制作为此次综合考评的一个加分项。引入社会资本,居民出资参与改造,统筹使用各级各部门财政资金,管线单位或国有专营企业出资参与改造,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等方面形成机制并有实例的,可以在考评中获得加分。

在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方面,重点关注是否实施了专业化物业管理或者准物业管理,是否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是否建立了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是否加强老旧小区日常监管等。


四川:启动省级乡村规划建设试点

1月25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启动省级乡村规划建设试点,力争在2021年通过选择一批涉改乡镇和村开展规划编制试点和建设试点,形成一批乡村规划编制样本,制定一批乡村规划标准规范,培育一批乡村规划编制团队,打造一批乡村建设特色典范。

根据涉改乡镇、村实际,综合考虑地貌特征、文化特色、发展潜力、自然灾害隐患等因素,四川省在全省中心镇、重点镇、一般乡镇和特色镇中选择25个试点,开展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在全省中心村和特色村中选择50个试点,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规划编制,1月底前将印发规划编制试点名单。

编制试点乡村规划将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思路编制规划,积极探索地缘相邻、禀赋相似、产业相近、目标趋同的乡镇、村联合开展规划编制;研究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统筹优化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建设空间;明确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的具体措施;优化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合理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

为了让规划尽快落地,四川省将在规划编制进展快、质量高的规划编制试点中,选择3—5个乡镇、5—10个村,开展建设试点;开展国土空间整治修复,加强乡村风貌管控,统筹设施布局建设。


辽宁:实施城市更新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近日召开的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2020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

2021年,将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先导区建设,构建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建设中,将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完整社区建设,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

在落实因城施策、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方面,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断提升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水平。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工作,逐步提高农房品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村建设管理。


西藏:建成22个生态功能保护区

从1月20日召开的西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获悉,目前,西藏已建成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严控56个重点河段水域采砂行为,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截至目前,西藏已累计投入122亿余元推进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5个市(地)和3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十三五”期间,西藏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防沙治沙等建设工程,1079个“无树村”和10.5万“无树户”全面消除,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7%,陆生野生动物种类达1072种,黑颈鹤增至8000多只,藏羚羊突破20万只。

今年,西藏将继续强化生态保护。包括:编制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国门生物安全监管;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西藏片区规划建设,进一步推进珠峰、羌塘国家公园申建工作,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推进“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加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推进雅江中游索朗嘎咕至桑日河段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等。


新疆:《住宅设计标准》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日前,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制定的《住宅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将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标准》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目的在于提高城镇住宅设计水平与建设质量,满足居民对居住品质、居住功能、居住环境和居住安全等方面的需求,适用于我区城镇新建、改建、扩建住宅的建筑设计。《标准》共计14章,从公共空间设计、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防护等方面制定了详细标准。


青海:全面建成2100个高原美丽乡村

近日,从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2014年至2020年,青海省全面建成2100个高原美丽乡村,占全省村庄总数的50.6%,省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25.1亿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注重补齐突出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和打造乡村风貌,把保障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开展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16个县125个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治理试点,5个村庄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23个村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黄南藏族自治州成功列为国家第一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发昌说,2021年,青海省将继续实施一批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未实施过乡村建设的村庄为重点,强化村庄规划引领,依据村庄自然禀赋和建设实际,分类型标准化高质量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十三五”时期我国森林旅游游客总量达七十五亿人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森林旅游蓬勃发展,游客总量达7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6.8万亿元。从2017年开始,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超过万亿元,成为林草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年初,原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吹响了努力走出观光旅游单一模式、逐步实现多种业态同步发展的号角。先后命名了122家“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确定了100家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出台了管理办法、指导意见和相关标准,加强了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

国家林草局大力推动我国的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公布了3批共12条国家森林步道,总里程约22000公里,启动了全国森林步道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单条步道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出台了相关标准,推出了一批示范段。2016—2019年,我国森林旅游游客量年增长率达到14.5%,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从27%上升到30%。2019年森林旅游游客量达到18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2020年下半年,森林旅游疫后复苏势头强劲,全年游客量达到2019年游客量的84.2%。


2020年我国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34起

据自然资源部初步统计,202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7840起,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34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8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

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发生的地质灾害中,滑坡4810起、崩塌1797起、泥石流899起、地面塌陷183起、地裂缝143起、地面沉降8起,造成139人死亡(失踪)、5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2亿元。2020年地质灾害发生数与2019年相比增加26.8%,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减少37.9%。与“十三五”时期年平均值相比,分别增加14.6%、减少43.7%。

专家预测,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总体趋势接近常年,局部地区可能加重。春季,西南和西北地区是防范重点,地质灾害可能重于常年;汛期,地质灾害将大量发生,南方大部地区,尤其是西南、中南和东南沿海以及西北部分地区仍然是地质灾害发生和危害的重点地区;秋冬季,主要注意防范山区人类工程活动和西南地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同时,要加强防范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建房切坡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陕西多项措施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从近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巩固对秦岭“乱排乱放”整治成果,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修复,持之以恒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依法依规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实施好《陕西省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

持续加大秦岭区域执法检查力度。定期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加大对秦岭区域6市“乱排乱放”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治的督导检查力度,持续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紧盯“一废一库一品”等高风险领域,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

加强秦岭区域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应用好“三线一单”成果,为各地优化经济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指南。加快建设生态红线监管平台,充分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强化监测。完成秦岭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有序推进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

强化秦岭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持续开展秦岭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建议。积极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和监管平台,加强生物遗传多样性保护。


江苏省部署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

江苏省水利厅日前部署开展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十四五”时期,江苏省计划治理中小河流98条,总治理河长2206千米,规划总投资约114亿元。

“十四五”时期,江苏将以中小河流治理作为推进区域治理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努力补齐补强区域短板。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综合考虑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兼顾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既突出解决防洪治涝供水等短板,也结合地方幸福河湖建设要求,统筹兼顾水资源水生态、城市水利建设等综合整治内容。更加注重要素协调,以破解水利建设要素制约为目标,上下联动、积极协调,深化中小河流生态空间布局研究,优化生态红线范围,协调生态红线管控。更加注重规范事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采用分类分级审批,流域、区域骨干河道由省审查审批,跨县重要河道、县域重要河道由省审查、设区市审批。适当完善财政投资补助方式,引导各级政府持续增加投入,促进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统一。


广西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近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广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思路,自治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入430.30亿元,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七大工程,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和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自治区将实施传染病检测能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提升、中医药预防救治能力提升、医疗机构救治服务能力提升等七大专项工程,实现全区各级疾控中心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全面达到国家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哨点)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县级全覆盖,县级以上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区)全覆盖,县级以上120急救(指挥)中心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全面提升,每个县至少建成1所二级医院标准的乡镇卫生院。


海南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近日从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海南省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以装配式为抓手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快推动海南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提出到2022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要达到70%。

建筑创建行动将在全省积极发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到2022年,全省实施完善类、提升类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要满足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此外,全省装配化建造方式将全面提升,到2022年,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进行建造。


广东将全面推行林长制

1月22日,从广东省全省林业系统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广东省将借鉴兄弟省份推行林长制和广东省推行河长制的做法,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从今年起,各地将把建立林长体系作为第一任务,各市、县分别由党委主要领导同志兼任第一总林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兼任总林长,到今年底基本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体系,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将以建设高质量绿美广东为目标,着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新格局,创造广东国土绿化新优势,打造广东自然保护地新高地,创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新局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广东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已起草完毕并广泛征求意见,将争取尽快出台,广东省已把林长制工作纳入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将加强对各地的工作督导,奖优罚劣。


以上信息内容有删减,完整版可查看《规划小刊》

欢迎大家咨询和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规划小刊》


推荐阅读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1月下)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1年1月上)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0年12月下)

规划小刊|规划行业信息精选(2020年12月上)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致力于制定城市规划执业规则、推广规划相关行业标准、搭建行业研究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