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9

乾一文化 一明 乾一学院 2023-08-24



12-31) 甾(zi-1):


《说文》:甾,侧词切。东楚名缶曰甾。象形。凡甾之属皆从甾。‘’,古文。


古文字写作‘’,像以草绳、柳枝、竹篾等原材料编织而成的敞口圆形容器。上部的小折为容器敞口的卷边,中间像原材料的编织纹路,象形。


以草绳、柳枝、竹篾等原材料编织而成的敞口圆形容器     甾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巢(chao-2,)为:鸟以草木枝条搭建的圆形窝巢,其上部从‘甾’。人们以草绳、柳枝、竹篾等原材料编织器物,大概是受到了鸟儿筑巢的启发。


鸟以草木枝条搭建的鸟窝    巢   图片来自网络


添加‘用双手捧着’为‘畚(ben-3,)’,以此会意表示:一种用双手捧着使用,以草绳、柳枝或竹篾编织而成的盛物器具。人们用其盛装粮食或种子,有的专门盛装土石进行搬运。如《列子·汤问》: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后不再单独作为部首,现代汉字在‘巛’字旁及‘田’字旁都可进行查阅。在组字中多作为声旁表示读音,如:锱、淄、缁、辎、菑等。


12-32) 瓦(wa-3):


《说文》:瓦,五寡切。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凡瓦之属皆从瓦。


古文字写作‘’,为人们居住的房屋顶上,覆瓦相互联扣的形象摹写。古人类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逐渐了解到泥土经火烧后会变得坚硬,从而使泥质器物的制作和使用成为可能。


房顶相互扣联的瓦    瓦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在金属被发现之前,泥质器具得以大量生产并推广应用。其中,以特质粘土烧制的生活器具-即: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陶器。而烧制的用以覆盖屋顶以防止漏水的、相互联扣的制品就是‘瓦’。‘瓦’在字形上就是使用方法的真实摹写,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延伸泛指:以泥土烧制而成的器具总称。如《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特指:古时人们用于纺线的‘纺专-纺轮’。这是因为人们将麻丝加工成麻线时,‘专杆’下部的‘纺专’最初用的是石片,后换成以泥土烧制而成的‘陶专’。《诗·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因此人们后来便以‘弄瓦’喻示‘纺织’来代称:生育了女孩。


陶质纺专   瓦   图片来自网络


由其所组汉字多与其本义及引申义相关,如:


口部像‘虎口’大张的蒸煮器为‘甗(yan-3,)’,添加的‘瓦’表示:最早的‘甗’是由泥土烧制而成的陶器。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才有了青铜材质。


     蒸煮器‘甗’最早为陶质    甗    图片来自网络


添加意为‘驻扎、处所’并表音的‘次(ci-4)’为‘瓷(ci-2,)’,以此表示:以特殊地区的粘土烧成的制品。后专指:用高岭土经高温烧制而成的、比陶器坚硬细腻的器物。


12-33) 弓(gong-1):


《说文》:弓,居戎切。以近穷远。象形。古者挥作弓。《周礼》六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质;夹弓、庾弓以射干侯鸟兽;唐弓、大弓以授学射者。凡弓之属皆从弓。


古文字有两种字形写作‘’、‘’,分别是‘有弦弓’和‘未安装弓弦的弓’,其正是古时用于远射的‘弓’的象形摹写。如《说文》:弓,以近穷远。如《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未安装及安装好弓弦的‘弓’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古时对‘弓’的制作有专门的论述。如《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古人出于狩猎的需要,发明创造了弓箭,从而使人类在速度、距离上对猎物的把握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取优质竹片反向使之绷紧,可获得更大能量和射程。从单纯依靠体力到依靠智慧,改进和提高狩猎工具,使人们的行为能力得以大幅提高。


引申指:形状或作用像弓的物品或东西。如《乐府诗集·隋·明余庆·军行》: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由其所组汉字多与其本义及引申义相关,如:


引(yin-3,):早期字形像人拉弓的样子,后添加一小画喻示弓弦逐渐被拉开。以此表示:将弓拉开,箭在弦上,准备发射。如《说文》:引,开弓也。有:延长、引导、牵引的引申义。


将弓拉开  箭在弦上  准备发射    引    图片来自网络


弢(tao-1,):添加用手取箭的样子。以此表示:存放弓箭的皮套子。如《说文》:弢,弓衣也。如《小尔雅》:矢服谓之弢。


12-34) 弜(jiang-4):


《说文》:弜,其两切。彊(qiang-2,简:强)也。从二弓。凡弜之属皆从弜。


古文字写作‘’,以两个‘弓’组字。以此表示:弓在制作及保养期间,为了使弓不变形并保持功能,强行附着在弓体之上的器物,即:檠(qing-2)。如《说文》:檠,榜也。弛弓防损伤,以竹若木辅于里,绳约之。如《淮南子·修务训》:弓必待檠,而后能调。由此,‘弜’有:辅助的引申义。


秦兵马俑  用于保持弓体不变形的‘弜-檠’   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做法是:用绳子穿过‘檠’上的三个小孔,与弓体缚绑在一起,再在空隙处用撑木支撑,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弩的弓缚部分固定,使其在松弛的状态下保持不变形。‘檠’又被称为‘柲(bi-4)’。


‘弜-檠’的应用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想使坚硬的弓体保持标准而不变形,采取的措施必须比弓体还要强硬。因此,有‘强、硬’的延伸义。如《说文》:弜,彊(qiang-2,简:强)也。


添加‘席子’为‘弼(bi-4,)’。‘弜’意为‘辅助,强硬’,然而‘强劲’无法长久。席子柔软、舒适,喻意人困乏了经过歇息可以很快恢复体力。由此,以‘弼’会意表示:辅佐的含义。


引申指:辅佐君王的大臣。如《后汉书·伏湛传》:柱石之臣,宜民辅弼。古时对于辅佐君王的大臣:左称辅;右称弼。


‘弜’为以两个‘弓’组成的会意字,其字义被‘檠’取代后,不再单独作为部首并被弃用。由其所组汉字归入‘弓’字旁。


注:拼音后面的1,2,3,4分别表示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



心机机心,术尽伤人;

天上天下,惟一止正。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走进乾一文化,四步带你回家!



第一步:️明理悟道(需明师指路)。

借经义、法理之灯光,照破无明黑暗从而实现内思破愚,恍如神明再现。



第二步:实修证道(需身体上路)。

乘修法、禅定之渡船,加速能量回收从而实证归根复命,犹如精神守一



第三步:传承弘道(需自己彻悟)。

依大道、真义之神力,弘法渡人渡己从而实现和光同尘,真如大通无碍。



第四步,回家之路(在放下之处)。

安身心,正定之归途,正见正业正定从而实现自在解脱,红尘空门穿越。


回家诀

  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请长按关注👉走进乾一文化学习平台,让生命从此开始蜕变!

点 击  以下 历史好文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8

如何成为自己的疗愈大师?(实修篇)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7

爱自己的10个好方法,让生命回归丰盛!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6

厨房,多好的道场!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5

王阳明:修心可以百病不侵,也可以扭转命运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4

“原生家庭”只是头脑编织的一个梦

一张表看明白,每个孩子的毛病背后是父母的教育缺陷!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3

打开心量,与万物融为一体,你将获得重生!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1

灵魂觉醒的特质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1-5

庄子:身在事中迷,心在物外智!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1-4

生命中能量的得与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