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扒300多款宝宝零食,只有这36款值得一试...

干妈天团 放心选 2020-09-14

说起宝宝零食,妈妈们各有各的看法↓

坤宝妈

我不排斥零食,经常会海淘一些给宝宝吃,有什么网红零食也会买来尝一尝。

在妈

零食里添加剂什么的挺老多,能不吃就不吃,很少给孩子买。

爱妮妈妈

偶尔吃个小包装,但不会每天吃,在超市或电商平台买的较多,会看配料表。


可以看出,大家对吃不吃零食的态度很两极,在上周的零食征集评论里,发现很多妈妈对零食的理解也存在一定误区↓


| 零食就是加工的包装食品吗?

并不是。

零食不只是加工后的包装食品,奶类、水果、可以生吃的蔬菜等都是很不错的零食。


其实呢,宝宝在非正餐时间吃的东西都可以叫零食。


| 宝宝需不需要吃零食?

当然需要。

婴儿以奶为主,辅食为辅,确实没必要吃零食。不过,幼儿胃容量小,三餐间隔时间久,每天2-3次加餐是必需的,零食也可以提供部分能量和营养。


能够自制当然是最好,但对于那些没时间给娃自制零食的宝妈来说,如何给娃选择相对健康的包装类零食就比较头疼。


为了解决大家的这个困惑,干妈扒了300多款热销产品,发现很多打着宝宝旗号的产品,糖盐香精却一样不少,就算是满包装的英韩日德文也难逃配料猫腻,而真正适合小宝宝的零食少之又少...


我们将值得一试的36款整理汇总,并深度分析了它们的配料、成分和适用年龄,希望能够给妈妈选择包装类零食提供一份靠谱的建议。


正文开始前,有四点需要再次强调


宝宝应以三餐为主,零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影响宝宝正常吃饭。


零食应首选奶类、水果、蔬菜、坚果等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食物。


包装类零食不是洪水猛兽,可挑选配料相对简单,成分相对健康的,后面会针对具体产品做分析。


如果你给孩子自己做零食,或者对糖、盐、添加剂比较佛系的,欢迎文末交流自制或购买零食心得~



谷类零食应该是许多宝宝接触的第一款零食了,从磨牙饼干到泡芙、米饼,再到普通饼干,都是谷类零食的代表。


谷类零食大多数高糖、高油,也有一些会加入香精,选择时要特别留心配料表,优先选择配料为天然食材的,慎选添加糖、盐和食用香料的产品。


宝宝的手指精细运动分别经过握条、拿片和捏块的阶段,建议根据发育程度提供相应形状的食物。


➊ 

磨牙棒

👇

磨牙棒可能是一些宝宝接触的第一款零食,但它不是必需品,一旦被咬断可能出现窒息风险。所以,干妈并不推荐这类零食。如果你一定要买,以下两款可以考虑,成分较为简单且较坚硬。在磨牙时,爸妈一定在身边看护,学习海氏急救法以备不时之需。


 ➋ 

宝宝米饼

👇

米饼为片状,8个月的宝宝大多能拿起片状食物。


➌ 

宝宝泡芙

👇

泡芙造型小巧,适合能捏起小颗粒的宝宝。一般在9、10个月宝宝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颗粒状食物,建议宝宝10个月后提供。



饼干

👇


饼干大多添加了糖、盐或香精,能找到一款纯天然的饼干实属不易。其实这款也不算完全意义上的饼干,但可以当作饼干给宝宝吃。




蔬果类的零食有很多,干妈比较推荐蔬果泥和冻干果脆两类。这两类零食大多以纯蔬果为原料,相对健康。


➊ 

蔬果泥

👇

除了给婴儿做辅食,蔬果泥也可以给宝宝当零食吃,作零食时,可吸的果泥更方便携带和食用。


在购买果泥时,不要选择含添加糖和香精的产品。




冻干蔬果脆

👇

目前果脆主要有油炸、冻干等方式,干妈推荐优先选择冻干的产品,营养保留更全面,添加其他成分也较少。




肉类制品大多添加了盐,干妈并不推荐给宝宝吃。但在干妈周围,经常看到孩子吃各种鱼肠,电商平台上的销量更是高得离谱。



几乎所有鱼肠的钠含量均在500mg/100g以上,宝宝吃一根(10g)就轻轻松松吃进了50-100mg的钠。要知道,6-12个月的宝宝每天钠建议摄入量只有350mg,1-3岁的宝宝每天钠建议摄入也只有700mg。


除了钠高的问题,调味物质和添加剂多也是被诟病的。所有鱼肠几乎都含有盐或糖,添加剂一大堆,并不推荐给3岁以下的宝宝吃。3岁以上的宝宝非要吃,可以从以下几款选择↓




坚果对宝宝而言,是个高风险的零食。


宝宝的吞咽能力不健全,容易增加窒息的风险。但坚果的营养价值高,可以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建议婴幼儿(≤3岁)食用时处理成泥或碎,儿童(>3岁)食用时爸妈一定在身边看着。


干妈此次推荐的每日坚果是放心选评测过的产品。和普通坚果相比,每日坚果小包装容易控制量且方便携带,直接食用不用再费力剥皮,种类多和果干搭配口感、营养更好。




对于还没吃盐的宝宝来说,海苔是补碘的好来源。但无奈目前超市和电商平台的主流产品都添加了盐、糖等调味成分,钠含量普遍在1500mg/100g以上,并不推荐给小宝宝吃。


不过,干妈发现一些小众品牌是无盐海苔,如果有信任的代购或亲朋好友可帮买,可以考虑以下几款↓




酸奶是很健康的零食,可以作为每日奶的来源,补钙补蛋白,好喝又营养。


但大多数酸奶含糖高,普遍在12g/100g以上(比可乐还高),并不适合宝宝喝。在选择时,尽量选择无糖酸奶↓




溶豆一直有宝妈求测,但这个小零食真心不推荐。


为啥?看几张图相信你就明白了↓





无论是国产货还是国外货,含糖量均在50%以上,就这也能给宝宝吃?


如果你觉得它是奶和蛋的融合营养高、入口即化的口感好,不妨去网站上学学无糖溶豆的方子,亲手做给宝宝吃。


这么多备选零食可选,但自己学会选零食的本领才是真的。



【干妈课堂】

手把手教你如何给娃选零食


选零食,需要看产品类型、配料表、营养成分表、过敏原信息等。


产品类型可以直接了解产品的属性,例如是牛奶还是乳饮料。过敏原可以了解可能存在的过敏成分。


这两部分很容易判断,但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不仅至关重要,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干妈重点教大家看这两部分。


配料表


配料表,可以看出食物的组成成分。有无添加糖、盐、香精,有没有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用了哪些添加剂,一目了然。


在看配料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看前三名的成分

位置越靠前,含量就越高。配料表的顺序是按照添加量由多到少排列的,因此可以通过排序来大致判断产品的属性。


例如,通过看生牛乳和水的顺序,可判断是牛奶还是含乳饮料。



| 注意是否有反式脂肪酸的高危成分

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于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使用了氢化植物油的糕点、饼干等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


配料中有以下几个成分需要注意:

⚠️氢化植物油

⚠️精炼植物油

⚠️植物奶油

⚠️麦淇淋

⚠️起酥油

⚠️代可可脂


| 认识强化营养成分

一些宝宝零食里会强化营养成分,不要把它们当成添加剂了。


如果写维生素XXX还好辨认,但写了学名就不知道是啥了,这可咋整?干妈列出了零食中常见的成分,供你参考↓


脂肪酸类

👇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ARA=花生四烯酸


矿物质类

👇

一般以矿物盐的形式强化,例如硫酸锌、磷酸氢钙、焦磷酸铁等。


维生素类

👇

维生素A=视黄醇/酯、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D=钙化醇、维生素E=生育酚


| 识别添加剂种类

我们经常呼吁大家要理性看待添加剂,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但是,对于宝宝的零食,干妈建议,非必需添加剂(如色素、香精、甜味剂等),能不加就不加。


当然,了解每个添加剂名称的属性和作用,对选购零食也是大有帮助。


甜味剂:增加甜味,一般不产生能量。名字中有“甜”、“蜜”、“糖”的,例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对婴幼儿来讲没必要。


防腐剂: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常见的有两种: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是否有必要分食物情况而定。


酸度调节剂:维持或改变酸碱度,名字末尾有“酸”,例如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安全性较高。


增稠剂:增加黏稠度,大多数名称中有“胶”。例如黄原胶、果胶、卡拉胶。但还有一些没有“胶”的增稠剂,例如XX淀粉、羟甲基纤维素钠,安全性较高。


着色剂(色素):给食物上色,通常名字末尾是颜色,例如亮蓝、胭脂红、日落黄。对婴幼儿来讲没必要。


香精香料:给食物增加风味,通过名字即可判断,对婴幼儿来讲没必要。


 ➋

营养成分表


先来瞅瞅营养成分表长啥样↓



以上5个内容,是强制要求标注的,而其他的营养成分,可标可不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牛奶的成分表里没有钙的原因。


营养成分表,有几点需注意↓


| 看清是100g还是一份的量

有的妈妈只关注具体的数字,但会可能忽略了重量。




从上图可看出,左图每份2g,40mg的钠,实际上相当于2000mg/100g,比右图高很多。如果仅看数值就容易被骗了。


| 不含谷类/奶的零食,碳水化合物≈含糖量

想了解含糖多不多,主要看碳水化合物这一项。美国标签目前强制要求将总糖和添加糖含量标示出,但国内只强制了碳水化合物,对总糖和添加糖没有要求。


谷类有淀粉,奶类有乳糖(不咋甜),糖只是碳水的一部分。如果产品中添加了这两类食材或乳糖和淀粉,则不能通过碳水判断含糖量。除了这两类零食外,其他零食可通过碳水化合物的量来判断大致的含糖量。


纯果汁,碳水化合物全部来自糖

饼干,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糖


| 宝宝零食,看具体含量不看NRV

很多人在指导选购时,强调看NRV%。

什么是NRV%?


通俗地讲,就是100g食物中某种营养的含量占每天营养参考值的比例。


但需注意的是,国内营养素参考值实际是以2000kcal的需要量作参考,更针对普通成人,而不是儿童。


所以,无论什么食品NRV都是固定的,并不会根据人群的不同而特殊计算。


因此,买宝宝零食时,仅看具体含量即可。


说了这么多,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也可以掌握购买包装食品的基本技巧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后,干妈再强调一次:零食虽不是正餐,但也不能小觑。从上面的零食建议来看,盐、糖等是零食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零食影响宝宝的健康,也引起国家相关机构的重视。这里干妈附上今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针对2-5岁宝宝的零食建议,供宝妈们参考。


➊ 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➋ 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➌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➍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➎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➏ 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➐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零食种类千千万,干妈看到的毕竟有限,本次整理的也就冰山一角。希望通过后面的课堂内容教会大家选购零食的正确姿势。


如果你有疑惑或者想咨询零食成分,可后台留言咨询。如果觉得内容对你有用,就给干妈点个赞吧!



更多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白菜价好物 乳液 | 驱蚊 | 猫粮 | 饮水机马桶水 | 宝宝餐椅 | Ray面膜

母婴评测儿童防晒霜 | 宝宝凉席 | 推车 | 奶粉 | 纸尿裤 | 米粉 | 维D | 益生菌 | DHA | 面霜 | 洗发沐浴露

母婴科普辅食怎么选 | 补充剂吃不吃  | 米粉1000问 | 安全座椅攻略 | 乳铁蛋白真相 | 网红酸奶

夏季刚需防晒霜 | 遮阳伞 | 防晒服 | 儿童防晒服 | 防晒帽 | 防晒袖 | 太阳镜 | 驱蚊液 | 祛痱产品


下单前必看的小程序

拯救购物车的神器

内有4000+商品评测结果

排雷避坑全部精华都在里面

你还不收藏置顶举高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