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随笔】陪读日记|胡 强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陪读日记
● 胡 强一昨天,线上期中考试结束,我狠狠拥抱了儿子。鏖战近三个月,儿子辛苦了!今天一大早,我便带着妻儿驱车来到涴市江滩游玩。坐在林间的草地上,绿荫如盖,清香扑鼻,我们一起斗地主,一起捉迷藏,一起散步赏景……夜幕降临,隐约可见长江水面淡淡的亮光,还有水杉树挺秀的剪影。儿子说:“我们回去吧。”我说:“好嘞!”这一次,也是第一次,我不说回去的时间。早晨出来的时候,我便对儿子承诺:“尽情地玩,你说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即便你愿意在外面露营一夜,我也陪你!”春天的涴市江滩很美,明媚看过了,静谧也看过了。今天,没有遗憾!二今天上午的数学网课学的是“比例尺”。虽然内容不多,听起来简单,但如以往一样,儿子用大笔记本做了满满一页笔记,而且上完这节课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简单的基础知识都可以衍生出无数复杂的变式题,只有将基本的核心的知识彻底掌握熟练,方能熟能生巧,游刃有余。与每节课一样,我要求儿子上网课时,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嘴到,即看清楚、听进去、写详细、想明白、说出来,真正做到与老师同步互动,有问必答,有题必做、有要点必记。实际上,新课中看似简单的单个的知识点,积累串联起来,便不再简单,它们需要你各个击破,再联而串之,形成思维导图或知识树。以“比例尺”为例,包括比例尺的定义、分类、表示形式、特点及求一幅图纸的比例尺的步骤,还有答题格式等。为了充分吸收,我让儿子及时按下暂停键,或回答,或记录,或做题,仅求比例尺的方法步骤,就要求儿子读了三遍,又复述了三遍。最后检验效果,完成练习册一个课时的作业,仅用时约10分钟,且完全正确,没有使用修正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认真扎实上好新课,看似多用了时间,却会在之后节省更多的时间。三今天一大早,一个小朋友用微信问我:我在网上先找到了语文练习册的答案,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写的,这样行吗?我一看,愣住了。真厉害!这答案都能找到。可该怎么回复他呢?我不禁苦笑,写下了这句话:那就要问老师了,你看着办吧。我猜想他是用“作业帮”查出来的,这款App我用过,很方便,但我从来不允许儿子使用,当然,儿子也没有手机,仅在上网课和查资料时,在我的监督下借用我的手机。不但如此,在我知道有这款软件之前,我也从不允许儿子询问作业上的问题。从一年级起,儿子便养成了独立作业的习惯。我曾对儿子说过: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是你应该会做的,如果不会,那只能证明你上课不认真,思考题目也不认真。即便有难题,儿子想不出来,我也会在点拨之后施以惩罚。所以,儿子从小到大,碰到难题时宁愿苦思冥想很长时间,也不愿求助于我。互联网络的兴起,极大拓展了获取知识的渠道。类似于“作业帮”的学习软件在即时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也因其“有求必应”的便利,让许多学生产生了依赖。自己思考,多累呀!还不一定对。拍题即出答案,抄下来多轻松呀!做的还是全对。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但正如孔老师所说:结果不会陪你演戏。过程偷懒了,结果一定不会好看。因疫情迟发的练习册,每天要写五面。我不但要求儿子独立思考完成,而且会在老师下发答案订正后,检查正确率。这样一来,儿子完成作业会比使用“作业帮”多很长的时间,也会比随便完成等着答案订正辛苦得多,但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让作业发挥作用,真正提高语文能力。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所以他一生“读笨书,打笨仗,想笨法”。“作业帮”可谓至巧矣。善用之,可成利器;不善用之,必成大害啊!四晨读过后,我与儿子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听着央视新闻公众号每天发布的有声新闻《新闻来了》。吃完早餐,不用提醒和安排,儿子照例收洗碗筷、整理厨房,用保温壶给全家注满一天喝的开水,又拿拖把拖地。新闻仍旧通过蓝牙音箱在播放,儿子的劳动一点也没耽误。同一时间做两件事,真是妙极。对儿子来说,每天一日三餐收洗碗筷及给保温壶注满开水是比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是家庭责任感的训练,也是孝心的培养。常听家长抱怨孩子太懒,没孝心,其实孩子生下来,本是一张白纸,一团软泥,怎么描画,怎么塑造,全看家长。你不让孩子为家庭做事,不让他当主人尽一份责任,他又如何懂得担当呢?从大的方面说,对家庭有责任感,是对班级、对学校,以后对单位、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基础和根源,有家才有国嘛。 前不久,儿子学完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写了一篇读后感,感叹自己志向不大,眼界不宽,决心像朱自清先生一样,将个人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起来,从为家庭做贡献开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世界。每天做好家务劳动即是实现志向的开始,而坚持收听新闻即是放眼世界的具体行动。今天听完新闻,儿子知道了前天全国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7例,为单日最高;知道了美国有50个州,而且全部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了“严重灾难状态”;还知道了四川凉山发生火灾,是因为一个11岁男孩在山上用打火机烧松针玩火……五网课第一大累,是眼累。为了缓解视疲劳,课间,我与儿子登上顶楼,极目望远。适逢春和景明,天高云淡。远山如黛,与瓦蓝的天际相接,新城笔直宽阔的大道将平野分割成一块块热土,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到处是繁忙的景象。我指着远处新落成的高成中学告诉儿子:松滋古代属于楚国,在汉代设立高成县,东晋时,庐江郡松滋县,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宿松县大批流民逃避兵乱到这里,改为松滋县。所以,我们松滋人祖上大多都是从安徽过来的。儿子听了,惊讶不已。站在30层楼顶,只见山如小丘,车如玩具,我问儿子:“此情此景,你能联想到哪些诗句呢?”儿子略作思考,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十分欣喜,直夸儿子说得好。不过,我又出了一道题:“有两句诗,也是写站在最高处,而且富有人生哲理。”儿子想了一会儿,兴奋地叫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不禁大声叫好。十分钟匆匆而逝,我们与春光作别,意犹未尽地下楼,准备听下一节英语课。儿子步履轻松,精神焕发。“不负春光,不负韶华!”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六对学生来说,每天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身心健康。疫情之下,充足的睡眠、积极的心理、适量的运动、均衡的饮食显得尤其重要。这几点中,因为学习任务的挤占及居家抗疫的影响,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更加不易。今天给儿子做了一个跳绳测试,三分钟跳了470个,平均每分钟150多个。这个成绩远远低于儿子读一年级时的成绩,那个时候,他每分钟可以跳近300个,曾获得全年级跳绳第一名。可见,运动成绩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过,相较于三个月前刚开始宅在家抗疫时的成绩,还是进步了许多。那时,连续跳100个都觉得累。而今天,一次连跳三分钟再休息30秒,跳了7次共3000多个,还不觉得特别累。这真是令人鼓舞!相信只要坚持跳绳与慢跑,赘肉一定会减少,身体矫健匀称的目标一定会实现。那时,跳绳一定可以恢复到一年级的水平吧。昨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在镇中心小学,习近平走进五年级一班的课堂,亲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习近平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这句话出自毛泽东1917年4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的《体育之研究》一文,距今百余年,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明其精神”,是“心”的健康,可以通过读书、思考、劳动、交流等活动来实现。而“野蛮其体魄”,便是“身”的健康,必须通过运动来实现。无论疫情多么严峻,无论学习多么紧张,我都坚持保证儿子每天运动至少一小时,或跳绳,或慢跑,或拳击。因为运动是唯一一项既能文明其精神,又能野蛮其体魄的活动。一个人只有身心健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可持续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许多人对衡水中学创造的高考神话抱有质疑,却不知衡水中学是真正素质教育的典范。他们的学生,即便是高三,每天都确保了8小时的睡眠及一定时间的运动。要做到不偏废,除了规律作息,合理安排时间,最关键的是提高效率,向效率要时间。珍惜每一分钟,用好每一分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落到实处。七昨天上午接到参加电脑绘画比赛的通知,我凭着一股子好奇和蛮勇替儿子答应了下来。儿子一向喜欢画画,已经在班上出了好几册“漫画”,且十分“畅销”,至今只留下几张我有心拍摄的图片,原画已悉数被同学瓜分收藏了。我跟儿子讲了这个消息,没想到儿子与我一样傻气,竟乐得真跳。静下心来,才倍觉压力,只有两天的时间,而我和儿子连电脑画图软件是什么样都没看到过。不过,我一直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用心,没有做不了的事。我决定先自学,再教儿子。我首先利用网上的教学视频学习操作,熟悉每个工具的使用,并亲身尝试画了一个红红的苹果。儿子学得很快,熟练掌握了铅笔、颜色、刷子、填色、几何图形、橡皮擦等多种工具,甚至摸索出了几个我不知道的功能。作品要求以“中国梦”为主题,选材、立意是关键。我和儿子讨论,很快确定了以春节前夕在新建的稻谷溪公园举行的大型灯会为题材,以灯会上最引人注目的龙、凤为主体内容,配以灯笼作背景,以表现松滋人民生活的美好和谐,以及对美丽中国梦、幸福中国梦的祝愿。为了更准确地表现龙凤的样子,我们将稻谷溪灯会照片与网上查找的图片结合起来观察思考。儿子一旦投入,便忘记了时间。电脑绘画不比拿画笔方便,鼠标控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一条简单的曲线用“铅笔”工具往往需重复画几次才能成功。龙身上的龙鳞与凤尾的羽毛繁多,需要画几百条曲线,儿子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纹丝不动,唯有手指在轻点拖动。从上午十点半到下午六点多,中间除去午餐及数学答疑的时间,共用去至少6个小时。我不忍看到儿子长时间用眼,几次强令他停下来休息。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实现目标,呈现出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也许,从专业者的角度看,作品是稚嫩的,但在我和儿子眼里,它就是一幅杰作!因为它包含了一位父亲的期望,一个儿子浓厚的兴趣和无比的热情,这份真实将永远铭刻在生命之树。作品完成后,儿子兴奋异常,欢呼雀跃,急着要妈妈来欣赏,又忙着解说、回顾点点滴滴。儿子说了许多,有一句话最让我感动,他说:“我从来都不知道我还可以画得这么好!”(作者单位:松滋市沙道观中学 )推荐阅读:1、【上清走笔62】砥砺青春,共享成长,做时代新教师|山栀子2、【致青春】让青春在新教育中砥砺成长|山栀子3、【随笔】《封城之下》后记:只为一段不被冰封的记忆|山栀子4、【散文】陪读的日子|胡守明5、【上清走笔50】教育,决不能只有高度没有温度|山栀子6、【随笔】疫中杂记|胡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