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得】“核心素养”需要“校本表达”|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核心素养”需要校本表达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与综合素质培养专题培训心得

山栀子


今天,听了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校长朱永军《核心素养与学校转型发展》专题报告,颇有共鸣。

“核心素养”这个教育名词,无疑是当下乃至未来很长时间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个“核心”表达。“无论教育怎么表达,一定要思考观点的背后是什么,追问它的原点。”朱永军校长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一直认为,对教育主张或观点背后原理的思考,对原点的追问,能帮助我们在纷繁的教育改革中坚守定力、把握方向。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标志着教育从“知识时代”走向“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并不复杂,就是直面21世纪人才需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概而言之,就是新时代的“人才标准”。诚如朱永军校长说,“核心素养指向的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问题。从全球发达国家早已成熟的“核心素养”架构看,其关键词是“品格”和“能力”,这正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东西。朱永军校长对“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的解读是有高度、宽度和厚度的。“全球化发展”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研究和提出“核心素养”最重要也最深刻的背景。“人才观变革”决定了必须重视和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系。同时,“核心素养”更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核心素养”是在过去的“双基目标”和“三维目标”上的提升和进步。其最大的进步表现在指向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或“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在我看来,“核心素养”是综合素质的“根”和“魂”。综合素质正是在核心素养上的生长和丰富。教育正是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正是因为核心素养是为了适应世界巨变、时代变革的产物,因此,学校也必须与时俱进,实现变革、转型和升级。

朱永军校长从学校管理方式、课堂教学方式、课程结构方式、教育评价方式和学习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变革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也启发了我对于学校如何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表达”的思考。一是哲学理念的审视。我非常相信朱校长的“理念决定组织的未来”这个观点。办学理念如何回归“育人本位”,我觉得:办学哲学或理念的定位,要体现“世界眼光”“家国情怀”“公平法治”和“立德树人”这四大特质。这样的定位,教育才更加开放,更加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才能导向人才培养的目标。二是课程文化的升级。我支持朱永军校长的“课程大于教学”观,也有“课程结构决定教育品质”的共识。因为,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根本。“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主要体现在学校的课程文化和课程体系上。在国家“核心素养”的框架下,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丰富“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种校本化表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基于国家“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微创新和再创造。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清华附小的“成志课程”、北师大附中的“全人格教育”。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丰富化来落实“核心素养”。松滋实小不妨借鉴和效仿,对学校的“上清课程”进行丰富和升级,形成校本化的“核心素养课程”。三是管理机制的优化。当前,松滋实小“赢在中层,成在基层,成事成人”的组织文化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是,行政治理结构显得“老套和“陈旧”。特别是在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和新教育实验中有冲突、不适应、低效能。变层级制为扁平化,改部门负责为条块化与项目化相结合将更加科学和高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整合部门、整合资源、整合职能,以行政服务中心、教学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的组织变革,来实现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化。四是教学方式的重构。朱永军校长说,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不能将教师的主体地位绝对话,也不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教和学是相互作用并同时发生的。我深以为然。“素养课堂”的最大变化是,从“效率至上”转变为“关注效能”。效率导向,倡导教师中心的教学结构,由教师负责掌控整个课堂,采用严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利用课上的每一分钟;效能导向,则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结构,强调相信学生,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重构教学方式,包括着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讲练关系等多层面的重构。不论是什么模式,重视自学,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对话分享一定是“素养课堂”的本色和特质五是评价方式的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评价指南》已经为教育评价方式变革提出了根本遵循。我们相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质量评价和学校质量评价、学生发展评价等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必将很快打通。特别是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为“核心素养”的落地落实提供了机制保障。当“核心素养”有了校本表达,新的教育生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推 荐 阅 读

1、【心得】“学习中心”的理念如何落地生根|山栀子2、【上清走笔207】一封迟到的来信|张慧卉3、【时评】“人民至上”,凝聚蓬勃伟力——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山栀子4、【上清走笔46】让教育看见每一个孩子|山栀子5、【论道】当好新时代的“大”校长|山栀子6、【上清走笔】让“上清文化”成为看得见的习惯|山栀子7、【故事】门口的那双“眼睛”|山栀子8、【论道】中小学校长如何引领和支持教师发展|山栀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