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希:一个钟情信息化教学的政治老师|守望乡村教育的青年⑦
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源头活水”。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名单中,来自广东的有12人,他们是乡村教师队伍中的后起之秀,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广东教育杂志社采访了我省入选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的多名教师,为您讲述关于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故事与教育情怀。
往期回看:
“有时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情绪不好,但在走进教室踏上讲台前,我会立刻调整,马上切换到最佳状态以面对学生。”
穿过揭阳206国道到了揭东新亨段,中间的绿化带消失,车道变窄,路面坑坑洼洼,路边的建筑和房屋,覆盖着一层新旧叠加的尘埃。从国道拐进去,远离了主干道的喧嚣,两旁多是铁皮盖成的工厂、仓库和小作坊,人们在里边忙碌着,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在这片遍布厂房的区域,揭东蓝田中学矗立其间,空旷而安静。这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老校,3000多名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学子在校园里辛勤学习,进行着另一种形态的忙碌。
2009年,黄文希从韩山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到蓝田中学。他是教师子弟,从小在校园里长大,对于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都很熟悉。“我爸还有两年多退休,他每天六点多就到学校工作。那种‘老黄牛精神’,我从小耳濡目染。”
但等到正式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后,黄文希对于许多事情才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对学生负责,对工作用心,这是教师父母对黄文希最深远的影响,最具体的莫过于把课教好。黄文希认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学不能仅仅靠经验,还应该对新技术敞开胸怀。
目前许多老师对于学生带手机进学校都还有不少疑虑,有的甚至视手机为有碍学生健康发展的“洪水猛兽”,但黄文希的高三政治课却是允许学生带手机的。上课时,学生的手机就放在课桌上,在讲到某些疑难议题的时候,黄文希还会鼓励学生用手机搜索相关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探讨。“学生毕竟是学生,尤其是我们这种乡镇高中的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贫乏,政治课要达到新课标上要求的议题式教学的目标,非常困难。”
学生带手机上政治课只是黄文希信息化教学的表象,实际上,黄文希一直都在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把课上得又好又能吸引学生。而他本人对于技术也是非常着迷的。
早在黄文希读初中的时候,家里便给他配备了电脑。他不但电脑操作得很溜,后来发展到对系统背后的运作原理也深感兴趣。2016年,已经毕业好几年的黄文希继续在技术上深造,他一边工作,一边报读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出于对信息化教学的追求,黄文希2015年开始接触微课。他掌握了一些技能后便开始做第一个微课,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这个“处女作”,他相当不满意,于是继续深入研究。恰好,他的母校韩山师范学院是蓝田中学教师队伍成长的合作院校,又是全国微课比赛广东赛区的承办方。于是他重回母校,再度求知。黄文希在提升微课制作技术的同时,也更新了自己对于微课理念的了解。他的微课形式精美,内容深入浅出,不但深受学生喜欢,在微课比赛中也备受好评,曾获得过国家级一等奖。
几年的积累下来,黄文希所主导的微课程已经由原来零零散散的碎片化逐渐走向成体系化。如何让这些优质的微课程进一步发挥作用,是黄文希新的探索方向。
2020年,黄文希带领学校的微课团队立项了一个课题——“高中思想政治SPOC 课程建设及其区域网络教研研究”,这个课题旨在研究信息化与教书育人全环节、全要素、全方位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教育供给服务模式创新,构建教育大资源服务体系。
这个课题相当前沿,入选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谈到这个正在进行的课题时,黄文希眼里放出光芒,给记者看他所带的实验班学生线上线下参与课程的照片:有的学生交来了语音作业,有的学生发来了几百字的政治课议题反思,有的学生录制了短视频讲述观点……他说:“手机是不可能完全从校园生活中剔除掉的,它是这个时代的标配,是一个技术工具,归根到底还是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为宜。”
“为什么你这么专注于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钻研呢?”记者问。
“说实在的,在乡镇高中教书,几年下来,很容易就职业倦怠了。我不想成为那种看上去经验丰富,实际上墨守成规的老师。唯有拥抱变化,才能教无止境。”黄文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力量,打造自身专业成长的真材实料,也为乡村教育改革创新添砖加瓦。
黄文希,11年乡村任教经历;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微课设计曾获国家级一等奖。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文:广东教育杂志社张家瑜 、韦英哲
图: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转载/投稿/合作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