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拍案惊奇!德国华人竟然为一篇“疑似辱华文”吵翻天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0-03-12


作者 

无才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德国《明镜》周刊继以“新冠病毒,中国制造”为标题的辱华封面遭受广泛批评之后,又来了一发更骚的操作,刊登了一篇题为《您现在必须做什么》的专栏文章。


《明镜》在线专栏刊登名为《您现在必须做什么》的文章


这篇神奇的文章先是瞬间点燃了留德华们的怒火,被群起而攻之,接着又突然出现反转,有人跳出来说误会一场,作者其实是在帮我们,只是帮得比较隐晦,你们没看懂而已。


于是大家展开了德语水平、文学知识、文化背景的全面较量,纷纷做起了语文课代表,对此文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和点评,深度深度再深度,比当年语言考试还上心。


《明镜》又火了一把,留德华阵营分化,吵成一团,空气中透着浓浓的尴尬。


我觉得,是时候说点什么了。





这到底是篇怎样的文章,我先来帮大家捋一捋。


第一段“重温病毒知识”,回顾了猪流感、禽流感、Mers和Sars的基础知识,讽刺民众的无知,画风还算正常。


第二段“扯上一点关系”,描绘了民众对病毒的种种夸张反应,抖着机灵花式嘲讽,看上去也没什么不对。


第三段高潮来了,“一点点种族歧视是正常的”,你没看错,德国主流媒体上出现了这句话,作者没疯,主编也没疯,他们云淡风轻地把这句话白纸黑字登了出来。


请各位准备好降压药,温水送服,因为下面我要成段翻译了:

“如果您早就觉得这些中国人可疑的话,就不必再掩饰您对他们的反感了。现在不是假客气的时候,对这些黄皮眯缝眼们,我们现在只能说谢谢你们,把大家都快害死了。这群人为啥总要喝蝙蝠汤,总要把蛇头咬下来,泡在充满新鲜老鼠血的市场上?这些人染病,谁也不会觉得奇怪。这些亚洲长相的人看到别人不想在他们身边待着,也别感到奇怪,毕竟人家还没活腻呢。这个人是否来自高危地区并不重要,反正所有亚洲人看上去都长得一样,很难一下子分清楚。然后你嗖一下就被感染了。所以最好还是保险一点,避免任何接触。想要快速有效的防疫,知道太多知识反而耽误事。也把这些告诉你的孩子。”

原文节选片段


第四段就不用提了,因为看完第三段你已经炸了,如果你是普通人的话。


但是这时候会有人告诉你,你炸了说明你无知。你德语不够好,对日耳曼文学不够了解,不懂得德国人的幽默,所以你没有看出作者其实是采用了反讽的文学手法,真正想讽刺的是那些种族歧视者,他是为我们两肋插刀的好朋友。


而且德国有言论自由,随便怎么写都没问题你懂不懂?


普通的你不太懂,于是小脸一红,怀疑人生。

 

该篇奇文作者,《明镜》专栏作家Stefan Kuzmany 





讲真,我也不太懂。


但是作为一个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人,依样画葫芦写一篇同样骚气的文章出来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主题呢,就写这次留德华两大阵营的论战吧,题目也叫《您现在必须做什么》


前方高能预警,我要反讽了


本篇纯属模仿,若有雷同,你不许杠。


第一段,“重温媒体知识”,科普新闻报道、专栏文章、反讽写作手法等媒体基础知识和新闻自由的内核,讽刺读者的无知,画风保证正常。


第二段,“扯上一点关系”,描绘读者对媒体的种种夸张反应,抖着机灵花式嘲讽,保证看上去没什么不对。


第三段高潮来了,“一点点辱骂是正常的”,你没看错,我也没疯,就云淡风轻地这么写了。


然后是这样的:

“如果您早就觉得这些假洋鬼子可恨的话,就不必再掩饰您对他们的反感了。现在不是假客气的时候,对这些黄皮眯缝眼的汉奸们,我们现在只能说谢谢你们,把大家都快恶心死了。这群人为啥总要炫耀他们的德语水平,总要嘲笑别人没有融入德国社会,一边跪舔德国干爹一边歌颂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幽默感?这些人被骂,谁也不会觉得奇怪。这些卑躬屈膝的人看到别人不想在他们身边待着,也别感到奇怪,毕竟人家还要脸呢。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把自己当华人并不重要,反正他们的奴才相都一样,很难一下子分清楚。然后你嗖一下就被恶心到了。所以最好还是简单一点,想骂就骂。想要快速有效地接触媒体,知道太多知识反而耽误事。也把这些告诉你的孩子。”

第四段就不写了,因为很多人已经炸了,他们在组团来骂我的路上。



我敢打赌他们不会去分析我采用了哪种文学手法,不会理解我的幽默感,更不会写一篇《深度解读:无才姐是在挑起留德华的骂战吗?》,略过第三段而对其它几段逐字逐句进行解读,他们不会认为我其实是在讽刺那些见风就是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读者,不会感谢我帮他们说话,更不会捍卫我言论自由的权利。


是因为我一个中国人不配拥有德国人的思维吗?那为什么他们就配呢?


事情变得好玩了对不对?





以上只是我用文字游戏做了个实验,请大家稳定一下情绪,不必当真。


大家刚才的情绪,都是真实的。


所以《明镜》的这篇文章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相信聪明的你已经明白了。


一个作者如果想讽刺A对B作出的错误行为,应该把大量笔墨放在描写A的丑态上,而不是浓墨重彩地丑化B。


如果对B怀有同情想去维护,一定会下意识地笔下留情,这是人之常情,不分国界


打个简单的比方。


如果有人辱骂了你的家人,你绝不会把那些不堪入耳的话添油加醋再重复一遍,因为你对家人有感情,怕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同样,如果有人辱骂了你的上司,你也绝不会在上司面前口无遮拦百无禁忌,因为你对上司有敬畏,怕他迁怒于你。


《明镜》这篇文章的作者之所以下笔如此放肆,正是因为他对中国人既无感情,也无敬畏。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独特的写作手法、思维方式的问题,这只不过是再普通不过、很容易解读的心理问题。


对身处危难的中国人毫无同理心,才会有如此冷酷的幽默



我知道还会有人坚持他的动机是反对种族歧视,因为他是左派。


没错。


但是在他反对种族歧视的战斗中,中国人并不是他的战友,中国人是他射出去的冰冷的子弹,是用来牺牲的。


更何况,反对种族歧视并不是他唯一的动机,甚至不是主要的动机,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动机是杂志销量


把杂志封面拍成生化危机,把好好的文章写得充满争议,一次又一次在中国人忍耐的底线疯狂试探,不嫌事大,只嫌事小,不就是《明镜》周刊的一贯作风么?


华人世界吵成一团,杂志编辑笑而不语。


你认不认真,他们都赢了。






当我看到爱德华们,就是那种特别爱德国爱到忘我的留德华们,费心地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揣测作者的真实动机时,我感到,心特别特别累。


作者怎么想的就那么重要,你们自己的感受就那么不重要吗?


当你们读到第三段时,真的觉得很幽默很过瘾很感激吗?


“黄皮眯缝眼”这种板上钉钉的歧视用语,你们真的觉得和自己无关吗?


那些喝蝙蝠汤咬蛇头泡老鼠血的描写,真的没有让你们有一丝一毫的不适吗?


请你们摸着自己的胸口,大声回答我!


还有那些把文章拿去给德国人鉴定的孩子们,德国人说那是反讽让你不要介意,你就真的不介意了吗?


如果你的中国朋友拿你的印度朋友开玩笑,夹在中间的你为了息事宁人会怎么解释让我猜猜?没那么严重啦,阿X是昵称哦亲!


请珍惜身边每一个对此义愤填膺、强烈谴责的德国人吧!他们才是真正有正义感、真正对中国人怀有同理心的朋友。


德国民众在朋友圈为中国发声


这位德国朋友写道:亲爱的中国朋友们,我对德国人(《明镜》等)粗鄙龌龊、麻木不仁的言论向你们道歉!你们对你们国家发生的事无能为力,我感到非常抱歉。这样的事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每个人都是无辜的!三年前我们曾有两万多人死于流感。我们只能祈祷自己能够幸免,希望一切尽快结束!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德国人很多,他们体恤中国朋友的情感,不打算给自己人留面子,纷纷给《明镜》周刊写信抗议。


而某些爱德华们,你们的爱多么卑微,你们为了融入德国社会而努力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当你们把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生生掰扯成语言文化问题的时候,那天真的样子,真让人不忍。


你们在德国接受高等教育,从事着最好的工作,养育着最优秀的后代,自以为活得潇洒而高尚,却不敢大声说一句我是中国人,请尊重我们的感情和文化!


看看隔壁的土耳其人吧,他们戴着头巾坦荡地走在街上,要求学校禁止提供猪肉,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权利,德国媒体却小心翼翼,不敢对他们有任何冒犯。


你嘲笑他们不够融入?请问他们为什么要像你那样去融入?!


融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而不是压抑自我,假装和别人一模一样。


醒醒吧,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文化面前,从来就不存在完完全全的融入。


当种族主义抬头的时候,血统就是原罪,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德语有多纯正,没有人会把你已经同化得和德国人一模一样的思维抠出来好好欣赏,当他们当街殴打你的时候,向你身上泼粪的时候,看不到你高尚的灵魂,只会看到你的长相和肤色。


法兰克福华人被当众泼粪


这个世界上,爱和宽容从来就不会带来真正的和平,愤怒才会,反抗才会,威慑才会!


强大从来就不仅仅是默默地优秀,无底线地容忍,强大还需要秀出肌肉,一声怒吼!





我生活在对华人最友好的城市之一,身边很多德国朋友去中国工作生活过,他们热爱中国文化,对华人热情关切。


我也热爱德国,热爱德国人民。


但我不会把自己生活的一角当做全世界,更不会把现状当做永恒。


二战中那些可怕的德国人不是基因突变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也只是淳朴的普通人。


是什么煽动了他们,是什么扭曲了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激发了他们人性中的恶?


是啤酒馆里慷慨激昂的演讲,是铺天盖地的传单,是无恶不作的媒体啊!


纳粹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


当我们和普通德国民众友好来往、积极沟通的时候,不得不对媒体保持警惕,因为媒体不是人,不能和他们去谈人性。


绝对的透明和公正,只存在于想象中。媒体只会让人们看到他们想让人们看到的。


也不要高估底层人民的认知,媒体的煽动从来都是种族主义抬头的始作俑者。


在《明镜》周刊登出辱华封面的当天,即有中国留学生在柏林被殴打,而当这篇“疑似辱华文”发表不久,无知者和别有用心者纷纷截取第三段转发分享,哈哈大笑。


那些看不懂反讽的人,和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都开始狂欢。


近日来,德国各地华人受到的明里暗里的歧视日益增多。


中国驻德大使馆对此已经公开发表声明。


中国驻德国使馆就德个别媒体发表种族主义言论表明立场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打算息事宁人,回避政治,还打算把头埋进沙子里假装岁月静好,那么谁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谁来保护我们?谁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经历过2008年的小伙伴们应该还对徳媒的无耻无赖程度记忆犹新,也会记得当华人们团结起来一起怒吼的时候,具有多么震撼的力量。


12年过去了,留德华们的队伍更加壮大,实力也已今非昔比。


除了网络论战、书信抗议、集会游行,我们还首次出现了律师团队采取法律行动,对《明镜》周刊辱华封面提出申诉,并对《您现在必须做什么》的作者提出刑事立案申请。



滑动查看:豪斯移民律师事务所向检察院递交针对作者和明镜周刊的刑事指控诉讼信


我与推动这次法律行动的蒋律师素未谋面,机缘巧合下加入了她的海外华人反歧视群,目睹大家群策群力,为捍卫祖国的尊严和华人的权益并肩战斗。


有人说,《明镜》拥有非常强大的律师团队,常年应对各种诉讼,我们赢面恐怕不大。


蒋律师回答,我们不怕失败,只怕不战而败。现在这个情况,输赢不重要,一直输一直打,打到他们明白辱华并非零成本,打到他们下笔之前掂量掂量。


她还反问道,觉得不会赢就不做事的人,请问这样会赢吗?


这次行动的初步效果,是《您现在必须做什么》的作者态度软了下来,发表声明表示“遗憾”,而《环球时报》采访蒋律师并报道了《明镜》辱华事件。



滑动查看:《环球时报》对蒋律师的采访报道节选


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态度,听到我们的声音,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蒋律师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所有华人知道受到歧视时应该如何反击,都能获得附近来自官方组织机构的帮助,而她会尽自己所能提供法律支持。


她和我一样是一位母亲。


她有一个三岁的男孩,有一天回家跟她说他没有朋友。


而周围有朋友反映,最近孩子死活不肯去幼儿园了。


有孩子在学校被同学以检查病毒的名义取笑欺负。


。。。


我想,这就是她决心把这件事做下去的初衷吧。


为了小留德华们美好的明天,今天,我们要做勇敢的大人。


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永远与祖国同在,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




话题TOPIC

_____

再微小的声音,也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足迹”吧~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后台留言。


_

往期回顾

_

疫情下海外华人的反歧视攻略,武汉人民也看过来!

愿所有人做好所有准备

_

29

01-2020

人为什么要优秀?这场疫情给了我最终的答案

所有的灾难都只害怕一种人

_

22

01-2020

这种陪孩子过寒假的方式刷爆朋友圈,我想骂人了!

简直是人伦惨剧!

_

15

01-2020

那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跳楼了

如果你有孩子,请一定要看

_

08

01-2020

中年老母亲最豪华的配置是一群优质的闺蜜

饶了大兄弟

_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爱学习 | 圣诞节 | 好看 | 心理学家家暴  

阅读 2 | 阅读 1 | 豫章书院 | 二胎 | 霸凌 

大兄弟  | 西方教育 | 网瘾 | 生活平衡 | 德系老母亲

磨蹭教师节 | 哪吒 | 兴趣班 | 财商 2 | 言传身教

财商 1坏脾气 | 婚姻关系 | 养娃心路 |  开刊词 | 棍棒教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