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亚互通共享国际论坛

2017-11-18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亚互通共享国际论坛”

在福州举行

(本报讯)1117日上午,由福建师范大学、印尼驻华大使馆、印尼驻广州总领事馆和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亚互通共享国际论坛”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中庚聚龙酒店隆重召开。

菲律宾前众议长何塞·德贝尼西亚、印尼驻华大使苏更·拉哈尔佐、印尼驻广州总领事拉图·西尔维娅·加亚特里、菲律宾驻厦门总领事付昕伟,福建省外办党组成员、福建省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陈出新,印尼前交通部部长、印尼鹰航总裁朱斯曼·狄亚门,印尼中华总商会张锦雄常务副总主席,马来西亚华人总会副会长、拿督许廷炎、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维迪安迪卡·博卡萨以及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杨玉盛及国内外研究、教育和媒体机构等来宾200余人出席。

在开幕式前夕,福建师范大学领导会见了部分与会嘉宾,席间,福建师范大学印尼研究中心与印尼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由张锦雄主席捐赠证书,双方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本次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叶青院长主持,福建师范大学杨玉盛副校长、张锦雄主席、何塞·德贝尼西亚先生、陈出新副会长、苏更·拉哈尔佐大使先后致辞。

杨玉盛表示,福建师范大学在中外关系史、东南亚史、华侨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基础,在印尼和菲律宾建设的两所孔子学院也双双入选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学校将发挥福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与境内外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更加务实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推动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互联互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锦雄强调,印尼中华总商会是印尼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华商商会组织,多年来为加强印尼与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文化互动与交流做出贡献。此次国际论坛,是促进中国和东南亚人文交流的良好平台,也有助于促进广大华侨华人把握机遇,共筑“中国梦”、“丝路梦”、“侨胞梦”。

陈出新指出,自2013年福建被确定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与东盟国家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正在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福建与东盟国家的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正迎来崭新的宝贵的发展机遇。

本次会议为进一步推动福建与东盟国家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中国与东南亚互通共享,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更多宝贵的专业性意见和建议。


何塞·德贝尼西亚阁下致词

叶青院长主持

张锦雄致词

杨玉盛致词

苏更大使致词

陈出新致词


随后,印尼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琇翡(Ratu Silvy Gayatri)女士,付昕伟领事,印尼前交通部部长朱斯曼·S. 狄亚门(Jusman S. Djamal)先生,马来西亚华人总会副会长许廷炎先生,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维迪安迪卡·D·博卡萨(Vidhyandika D.Perkasa)先生,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于向东教授在大会上作主旨演讲。

接着,大会举行了分组讨论,应邀出席会议的本报总裁赵金川主持了其中一场讨论会。此间舆论普遍认为,通过上述交流互动活动,与会代表进一步提高了对“海上丝绸之路”互通共享倡议的认识,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人民加强互利合作和扩大各个领域的交流将产生积极影响。

本次论坛共邀请来自中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高校学者、智库单位、华人侨领、媒体精英和在华留学生代表100余人和部分在校师生上百人参加。

论坛为期两天,以主旨演讲、分组研讨、圆桌会议等形式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华侨华人、中国—东南亚的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中国印尼学的发展与前景等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次论坛还集中探讨了中国印尼研究的合作与发展前景等问题。根据日程安排,论坛将在17日夜间结束。

新华社、中新社、福建电视台、印尼国际日报、印尼罗盘报等境内外媒体从不同角度对本次论坛予以了报道。

    本报记者福州报道


苏更大使、张锦雄和印尼留学生合影

全体来宾合影

苏更大使和总领事琇翡与来自印尼的张锦雄、蔡昌杰、赵金川等合影

国际日报总裁赵金川主持小组讨论会


中外有关单位签署

21世纪中国印尼研究合作福州倡议


(本报讯)为期两天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亚互通共享国际论坛”经过与会代表的充分交流和广泛协商,于17日晚圆满闭幕。中外有关单位签署了21世纪中国印尼研究合作福州倡议。

当晚,全体代表举行了圆桌大会。印尼驻华大使苏更、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曹云华、香港印尼研究学社的吴文根教授、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杨晓强教授等先后发言,强调了加强中印尼关系学术研究和促进互利合作的重要性。

最后,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法加尔·B. 希拉万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施雪琴教授作总结发言,阐述了中印尼学术研究的前景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由印尼驻华大使馆、印尼驻广州总领事馆、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印尼研究中心、印尼蓝迪国际智库、香港印尼研究学社、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暨南大学印尼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印尼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印尼研究中心共同签署的21世纪中国印尼研究合作福州倡议全文如下:

21世纪中国印尼研究合作福州倡议

印尼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中国对“爪哇”的记载到荷兰近代殖民扩张中的“东印度之学”,从二战后美国方兴未艾的“印尼学”到印尼建国后本国兴起的“国学”,国际学术界对印尼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印尼研究愈发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尼研究始终是中国东南亚研究的重要内容。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高度契合,并已成为两国领导人的共识,中国加强对印尼的研究可谓意义更为重大。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印尼研究,助力中国和印尼两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我们借“中国-东南亚互通共享国际论坛”在福州举办之际,共同提出如下倡议:

1.立足于印尼国别和东南亚区域的现实问题,从多学科、跨领域的全球视角对印尼进行开放式的全面研究,突出印尼研究的中国特色和学术创新。

2.成立“21世纪中国印尼研究合作联盟”,每年择机在各地举办学术会议,建立凝聚中国印尼研究学者的交流机制和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中国印尼研究的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

3.推动中国印尼研究的国际合作,追踪国际印尼研究前沿,积极融入国际印尼研究的对话体系。

4.积极争取中国和印尼两国政、企、商、学界等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中印尼的友好发展。

5.加强中印尼双语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推动双方学者和学生互访,为研究生赴印尼学习交流创造条件,培育印尼研究后备人才。

我们坚信,在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印尼研究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印尼研究的繁荣而努力!

本报记者福州报道


今日《国际日报》相关报道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重要提示:放大阅读时双击版面,版面下方有缩放引擎。

(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警方将逮捕国会议长诺凡托 其前往肃贪委自首时出车祸

国会议长诺凡多昨要求继续调查肃贪委 当晚其住宅被搜查

哪国小姐最美?“国际小姐”总决赛印尼佳丽艳压群芳

特别报道:她去印尼看“妈妈”——广州女孩探亲之旅

印尼涉贪国会议长诺凡多:不要把我当歹徒对待

印尼巴布亚武装分离主义分子挟持1300名人质

反腐纪念碑工程也涉贪 印尼政府清廉指数全球排名90

印尼总统佐科维女儿昨大婚 乡下办婚礼 隆重而简朴

女儿今出嫁 总统寄语:精心维护家庭 要耐心 有勇气

印尼总统明天嫁女 发出8千张请柬 未邀友好国家领导人

印尼人权组织调查发现:茂物渐成恐怖主义温床

回应民主党批评 国企部长莉妮称雅万高铁非虚假项目


近期微信平台专稿 链接

成都市代表团访问印尼 “海外成都”印尼工作站挂牌

2017全球华人旅拍大赛开始啦!个人最高奖金两万五!

大咖云集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

印尼中国商会第八届“三一杯”羽毛球赛在雅加达举行

翁俊民:希望看到印中人民生活好起来

翁俊民携子孙回乡谒祖 为福建家乡捐资1.33亿元

自由港(公司)背后的重大秘密

中国学生在巴厘岛明屿善阁体验义工之旅

中国人在印尼做生意碰到的那些坑

立志做一名中文老师 ——印尼学生洪晶晶留学中国的故事

《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巴厘之窗》面向中国游客及当地相关产业经营者,主要介绍旅游景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相关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