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尼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20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世界文化之窗”第120

投稿信箱:755792341@qq.com


古 体 诗

木易石古体诗选

木易石(美国)

 

 

卜算子 秋叶

 

夜雨醉金枝,晨露惊红叶。

已是深秋暮色残,枫火寒霞烈。

别树碎花尘,伴雪滋根蕨。

待到东风野绿时,再闹春江月。

 

 

如梦令残荷

 

读友人拍放翁故里残雪冻荷照,忆游沈园,重温钗头凤。

沥雪含冰犹翠,小鸟费思如寐。

昏雨[1]打秋荷,风恶[2]水凉折桂。

谁愧,谁愧,何以陆郎羞对。

[1]:唐婉:雨送黄昏花易落。

[2]:陆游:东风恶。

 

 

五律望月

 

山照西阳去,湖流玉魄东。

冰蟾枫影上,瀚海碧光中。

皎兔迷仙道,嫦娥念俗宫。

灵丹时作泪,可为月朦胧。

 

 

五律 溪林秋意

 

曲径秋光暖,青溪碧影凉。

时听松果落,偶见柳枝扬。

水逆行舟缓,鱼馋钓叟忙。

忽然人语至,更绕野炊香。

 

七律 秋日瞥 (新韵)

 

霜染枫枝落叶残,露沾晨草野芳恬。

晴阳日下长衣晒,斜影荫中赤臂寒。

东院菊花燃似火,西郊塘柳翠如兰。

满天寻雁无飞迹,绿水闲戈怎欲南。

 

作者简介杨硕, 字木易石,曾任美国《工程材料杂志》编委,英国《国际汽车设计》杂志客座编委,美国机械工程师年会论坛主席。现为汽车制动系统噪音控制专家,凤凰美洲美东诗社顾问。著有《枕石听涛:木易石诗词五百首》


诗 歌

张书明自选诗

张书明(美国)

 

 

晨月

 

清晨的窗外万籁俱寂

安静得只有澄明的月光

来自浩渺无垠的宇空

宛若仙子下凡无声无响

 

衣袂飘飘轻拂高墙  墙体通亮

裙裳曼舞遍触大地  草木生光

空气里不见昨日飘荡的尘灰

想必它们自惭形秽悉数逃亡

 

那夜晚的月固然赏心悦目

却总是融聚了太多的情肠

醉心欢宴或是愁肠百结

少了这晨月的宁静安详

 

此刻的世界仍在酣睡

昨日遍地的欲念已被夜露涤荡

此刻人类无思  鸟兽无想

万物沉浸于月光的海洋

 

 

夏日午后

 

夏日的午后

我正在房间里专心地思索

突然外面沙沙的声音

越来越大的刷刷的声音

让我不解

 

走到门口才发现

刚才还炎阳高照的天空

已变得阴云布彻

雨水从望不见的高处落下

落在楼顶上又落下

落在树枝上又落下

然后落在草叶上

落在地面上

 

焦闷了好些个日子的世界

因一场没有预约的雨

感动地泪流成河

 

 

原野上的孤峰

 

亿万年前或许是矗立海底的定海神针

多少世纪雨打风吹才变成今日的容颜

在方圆百米的空旷里陡然拔地而起

以凌厉的高傲黑洞般吸尽行旅的视线

 

定然比不上漓江两岸峰峦变幻的奇伟

相比珠穆朗玛的峥嵘巍峨也许更让你汗颜

但是又有谁仅依靠自己的倔强和忍耐

就能在风来云去夏暑冬寒里傲立千年

 

仿佛百千年前领受一纸敕令的谪人

以老残之身跋涉漫漫长路来到这里戍边

又像是一位白髯飘飘的高仙老道

在苍茫里听任尘世翻覆静看沧桑流年

 

也许在凡夫俗客无法感知的高度

你用独特的波段吟颂着灵语慧言

倘若来日有幸再次与你相逢

我更愿是一朵云能盘桓在你的近处细听凝望

我更愿是一抔雨能落入你心魂的沧海桑田

 

 

大乳山

传说中,大乳山是由为民除妖,卧身挡水的三圣母袒露水面的一只乳房而形成。

 

常言道大地母亲

见你后愈加笃信

此非虚言

 

在海的这边山的那边

称不上巍峨雄壮却仿佛高耸云天

海面上可是因你翻涌白色的波浪

山脚下可是因你流淌着汩汩清泉

 

登百级石阶而后山路蜿蜒

我一步一步来到半山腰间

俯视  我看见你丰实挺拔的躯体

仰望  你拥有我眼中最高的峰巅

 

荆棘丛生  可是岁月留下的瘀伤疤痕

碎石历历  可是勇斗海妖遗存的残片

层层块块宛如母亲皴裂的肌肤

让登临的游子心底里唏嘘慨叹

 

将身躯躺成阻挡孽潮祸浪的堤堰

让乳汁流作哺育万千生命的泉源

在咸涩的海水中卧看星转斗移

护伴一方生灵千载万年

 

没有路再可继续向上攀爬

纵然有  又有谁会忍心

踩着母亲赤裸裸的胸口

往前

 

 

后来

 

清风轻抚晨光里翠绿的叶脉

绿叶浅摇发出醉心的喝彩

后来

 

云朵在一汪碧水上踯躅徘徊

水波掩饰不住羞涩的期待

后来

 

雨滴轻拍沙滩上干涸的卵石

石头不言不语憧憬着未来

后来

 

蜜蜂在一朵花蕊间嗫喏良久

花朵幻想蜜蜂再一次回来

后来

 

没有

 

 

沙子

 

被汹涌的潮水冲下去

又带上来

被汹涌的潮水带上来

又冲下去

 

在时光和情感的潮起潮落间

总有一些什么永远地

留在了心灵的沙滩上

成为伴随我们生命历程的

永恒的记忆

 

作者简介:张书明,河北邢台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现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热爱文字,学生时代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飞天》、《长江文艺》、《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刊》等刊,著有个人诗集《走过青春》,诗作被收入多种诗选集。


散文

高迪和巴塞罗那

——母女游欧

海云(美国)

 

在巴塞罗那,有个人的名字会不断被看到和听到,他的作品更是在这座城市里随处可见,甚至在一些公共的场所比如城市公园的一角,一些没有明显署名的带点儿抽象意念的雕像或是装饰,你问作品的艺术家是谁,如果被问的人答不上来,摸摸头,基本上都会不确定地说:大概是高迪的作品。哈哈,不知九泉之下的高迪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总之,高迪,成了巴塞罗那绕不开的一座巨大的雕像。

高迪是何许人也?让我先费几笔介绍一下。

安东尼高迪生于1852年,一个铁匠的家庭,天生对于雕塑和空间解构有一种良好的感觉,又由于小的时候有风湿病,不能与同年龄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便在独自的孤单中把目光转向大自然,他有句名言“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所以他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直线,更多是用充满生命力的曲线来表达他的艺术感。

我发现很多小的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过早尝到孤独滋味的人,往往长大后也是与众不同,至少能更多的享受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光,并往往能衍生出某些“副产品”。比如,据说霍元甲小的时候也是体弱多病,才会被送去练武强身,终成一代武术宗师。

这也令我想起我小时候,因为跟着父亲生活,外科医生的父亲上手术台没有时间定数,就把我锁在他的医院宿舍里,宿舍里的那一扇小窗户,便成了我和外面的世界唯一的联系,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猜测着过路行人的目的地……那种孤独中产生的揣测和观察也导致今天我可以给我笔下的人物安排他们人生的轨迹和归宿。

扯远了,还是说回到高迪身上吧。

长大后的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大学里读建筑系,年轻时的他堪称花花公子,他一辈子没结过婚,但是,他后来设计了圣家堂,从此成了苦行僧般的修道士,为了筹款建教堂去乞讨,最终被电车撞死,被撞时他衣着像个流浪汉,送进医院没人知道是他。死后,巴塞罗那城里的市民自动上街为他送行,今天这座城市仿佛是高迪城,到处都是他遗留下来的艺术痕迹。他是巴塞罗那人的骄傲!

我们在巴塞罗那参观的高迪设计的第一座建筑是Palau Güell,中文翻成桂尔宫。

这座私家住宅是高迪早期的作品,是他为一位富商设计的家庭住宅,建于1886年到1888年之间。高迪的建筑作品今天都可供大众参观,很多都收门票以支付维修费,也都保护得不错,门票一般都是每人二十五六欧元左右,非常值得一看。

这栋住宅的大门很特别,如抛物线一样的拱门,很高大,却并不只是为了气派好看,而是为了马车可以通过,马匹可以停在地下一层。

我们进入这栋豪宅是从底楼开始的,先看了地下层,鹅卵石、和天然石块埔的道路一直往下,人走马走都很方便,地下层是专门为马匹动物和佣人设计的,主人家和客人住在上面几层。宴请厅、客厅、卧室一间间看过去,先生以为看完了,就拾阶而下了,下了楼的他找不到我,电话连上,我告诉他我在楼顶上,楼顶的一个个尖塔才是这栋住宅的标记性象征,他忙不迭又爬了上来。

楼顶露天的小尖塔有的是由石头镶嵌的外表,有的是瓷砖拼成的图案,不仅美观,更让人站在屋顶上不觉得地中海的阳光刺眼,有它们遮挡且自成一派风光,再放眼望出去,巴塞城的市景又是另一种味道,尽收眼底。顶上尖塔装饰

在巴塞罗那参观的第二栋高迪的建筑是Casa Batlló巴特略之家,有时候也被称为House of Bones.

徜徉在这栋小楼里,上上下下,仿佛置身在海洋中,旋转上升的楼梯犹如一条巨鲸的脊椎骨。站在巨大的楼里客厅的玻璃窗前,看着外面的世界,有一瞬间我有种回到童年父亲医院宿舍的错觉。虽说那一扇窗户要比父亲宿舍的窗户大得多,可那种外面世界的喧闹和室内的寂静的强烈对比,让我觉得十分的熟悉。街上的行人游客很多,大多也都站在那里看着这栋大师的杰作,窗里窗外一起走过了一百多年。

这栋小楼建于1877年,原本是一栋普通的住宅楼,因为地理位置极佳,Batlló买下请高迪来设计,本想重建,但高迪建议保留原来的骨架,重新装修就好,不过这一重装确实彻头彻尾地改头换面了,最终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说这个建筑是高迪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看了高迪早期和鼎盛时代的代表作,不可避免地想去看他最辉煌灿烂的至今还没完工的最后的作品: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也是因为朋友和我们的住处离圣家堂是走路距离,故而放在了我们游览巴塞罗那的最后一天。

圣家堂建于1882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天主教堂,最初的建筑师也不是高迪,最初由一个宗教团体出资,另一个建筑师设计,可因为建教堂的费用太高,设计师与宗教团体发生了歧义,三十一岁的高迪接手过来,没想到这改变了高迪的一生,在接下来的四十三年中,高迪渐渐越来越投入,浪子艺术家成了苦行僧,最后竟然把自己完全搬到这座工地上来住,在1926年的一个早晨,为了筹经费,被车撞死。他的后半生等于彻底贡献给了这座教堂,可他走的时候,教堂离完工依然遥远,高高的脚手架和起重机这些年一直都在那里,也成了巴塞罗那一景。

图:圣家堂——建筑一百多年仍未完工的世界文化遗产

高迪被葬在教堂的地下层,接受络绎不绝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敬拜。现在的教堂与当初高迪设计的已有了距离,似乎是越建越恢弘,学艺术的女儿看了很是不以为然,说应该尊重艺术家/建筑学家的设计,后人不应该随意修改。

教堂的设计很有自然主义的色彩,像很多西方教堂类似,总是包含着圣经的故事,教堂有三个立面:诞生面,受难面和荣耀面。每个里面有四座塔,十二座塔代表着耶稣的十二个门徒。建筑中央的六座高塔代表着四部福音的作者:马太、马克、路加和约翰、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基督。高迪之后,担任这座教堂建筑师的已经又有四代人了。

无论如何,这座未完工的教堂是地球上第一座未完成的工程却列入世界遗产的建筑物。教堂预计在不久(2026)的将来完工,也许那时,我们可以再回去看看完工了的圣家堂。


作者简介:女。现居美国新泽西。创办海外文轩文学写作圈(2009)和海外文轩文学网站(2011),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主席,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和北美纽约华文作家协会成员。



随 笔

爱情巫术

落梅摇香(澳大利亚)

 

Sharon唯一的一个儿子,J,算是个好孩子。有份正经的工作,虽然是体力活工资不算高,至少不算混混。当然J来店里买东西时也经常满口酒气,脸色通红,情绪莫名其妙地亢奋,但在我们看来。能自食其力已经难能可贵了,很多澳洲懒人是不愿工作的,宁愿想方设法拿国家救济。而且,让澳洲人不喝酒,等于让中国人不喝茶一样荒唐。

J有个女朋友,是我们这片长得最漂亮的一个,五官精致,轮廓立体,但身材娇小,看似还是个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要知道澳洲本地女孩,大部分发育很快,我们开店三年,亲眼见到10来岁的小姑娘如何在两三年时间内一下子窜成前后凸凹有致的少女,如果饮食不加控制,不出几年,就会变成经常在电影电视里见到的那种比水桶还粗壮的肥胖女人。

J的女朋友则不是,她给人感觉像只容易受惊的小鹿,每次都是躲在J身后,眼神有些游离,喜欢神经质地咬手指,无辜的神态会让人产生一种保护欲。J也确实很怜惜她,凡事都会让著她。我想,这倒是一对让人感觉比较舒服的情侣。

但事实证明,所有的表象都存在迷惑性。大概有一段时间我没见到J的小女朋友和他一起出现了。终于有一天J又喝得醉醺醺来店里买东西,情绪很亢奋。我随口问起他女朋友怎么样了,他大声说,别提那个bitch了,她欺骗了我,她跟另外一个男的好了四个月,却把我蒙在鼓里。她是个恶魔,我永远不要她再进入我的生活,never!噢,我听了心里也吃了一惊。没想到那纯洁无辜天使般面容的漂亮女孩,竟有颗常人难以捉摸的心。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倒还罢了,被识破的欺骗,一拍两散的情侣,世间不过又多了两个熟悉的陌生人。但生活这个导演技术高超,其制造出来的情节,往往让旁观者口瞪目呆。是的,又过了一段时间,J和他前女友,不,应该又成了现女友,一起出现在我们店里。还是天使般纯洁无辜的神态与面容,还是那副小鸟依人的摸样。我不知道J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和纠结,再次接受了她。作为局外人,我只是如常般问候和招呼著他们。

但是我知道,人世间的男女之情,从来没有应该和不应该的道理。倘若动了真情,便如飞蛾扑火,前方燃烧的火焰,在他眼里不是毁灭,而是重生。而这感情里的另一方,无疑具备一种爱情巫术,那天使无辜般的面容,和游离不定的眼神,便是这巫术最大的杀伤力。


报纸版面

征 稿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是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诗稿长句式70行左右,短句式140行左右。文稿字数1000-1500字。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报纸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重要提示:放大阅读时双击版面,版面下方有缩放引擎。

(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惊曝!廉价航空狮航飞行员工资超低薪

沙特十年处决多名印尼女佣 原因只一个

香港魔术师叶望风的魔幻历程

印尼坠海死亡航班诡异故事多

狮航客机坠海无一生还 华裔乘客十余人

廉价航空客机雅加达起飞坠海 寻获到残骸

印尼会是“下一个中国”吗?

一女子向人权组织投诉考女警要验贞操

征地遇阻 西万隆县长:我们其实不需要高铁

有人焚烧伊斯兰旗帜?警方逮捕三人

印尼“溯源码”燕窝工厂揭秘

印尼要建东南亚最大机场 年吞吐量1亿人次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1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1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17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