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55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纪实散文


瑞士娃美国交换年纪事

简妮真人(瑞士)

 


初秋的一个傍晚,在Niederdorf中央的一栋小房子里的天台上,我和一个闺蜜一边看着夕阳、一边久违不见地聊天、一边用餐。天空如洗、屋顶林立,不远处Grossmünster教堂的双塔矗立。空气中有隐隐的城市交通的噪音,时时被鸟鸣和蜜蜂的翅膀振动打破。夜色降临之前,我们共同的朋友老毕也来了,他们俩在室内开始练习Nabucco的片段。是如此安静、优雅的黄昏。

2015年起吧,我很不习惯地开始了空巢生活的前奏。那一年,孩子十五岁,暑假之前登上了去美国交换的旅程。对于她,是初涉世事,对于我,是回到没有孩子的单身状态,不得不找回自己的生活。突然自由了、没有负担了,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和简单。和朋友在城里共度傍晚的时光,就是我偶尔为之的一种自己的生活时光。如今我很庆幸自己开始打高尔夫球了,大多数的业余时间都是在球场上和球友度过的。

那年送孩子去机场的时候,担忧地看着她离去,尽管中介有一套专业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并且一再向学生和家长保证孩子去处的安全和可靠性,毕竟这是一个15岁孩子的第一次离家远行。我一再地叮嘱她:“你这一去,在那里就是一个人,爸爸妈妈离得远,去一趟不容易,帮不了你,如果遇到什么事,你就向上帝祷告吧,只有他能帮你。”我是基督教徒,一直相信,冥冥之中,上帝在看顾着那些需要他的人。

那一批一同上飞机去美国的孩子大约有二三十个,都是先到纽约集中活动三天,然后被安排飞到美国各地的监护家庭的所在地。那是他们交换经历中最美好的时光。女儿很快发来一堆阳光灿烂的照片,孩子们梦想成真地在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游玩、照集体照,如同放飞的小鸟。女儿脸上的笑容是久违了的那种幸福开朗,特别有感染力,让我更加确信这个让她去交换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这一学年之后她必须在原来的学校降一级。我想我们作父母的帮她解脱了一段心理上的压抑。这不光是我原来就有的打算,而且是在孩子自己的强烈要求和催促下成真的。为了去交换,我们从年初的时候就开始查找各个中介的资料,并且和不同的人交谈过交换生的经验。

之后我女儿被送上了去德克萨斯的飞机。在机场有监护人——一个单身中年女人带着她亲戚家的孩子们迎接她。一切都很顺利。这个单身女人同时还接养了另外一名意大利去交换的和我女儿同龄的女孩子。两个孩子上学的地方在坐车一个半小时之外的地方,每两个小时会有一趟车去往那个学校。看到女儿寄来的那个家的唯一的一张照片,比较简陋。我特地上谷歌地图上查了一下那个地址,是一栋小房子,周围邻居很少,隔得也比较远,特别偏僻。这个我们是有思想准备的,中介在介绍会里说过,找的监护家庭都特地是偏远的,很多是农民家里,理由是能保证安全和简单的生活环境,另外也有去过的交换生现场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很有气氛。我们选择相信中介的考虑。根据他们的介绍,那些监管家庭都很热情很善良,经过中介机构的鉴定,都是正经人家,这些就足够了。而且,让孩子吃吃苦锻炼锻炼,只有好处。

现在回想起来,那后面的真正原因是,大多数愿意接收交换生的家庭可能都需要那笔通过接受交换生而能得到的经济利益。当然中介在介绍会上会澄清他们和监管家庭不存在金钱交易,他们是非营利组织,包括他们的关系网上的负责人也是志愿者。具体如何操作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相信确实是有经济利益存在。这种交换和一年后我女儿学校自己安排的交换所处的家庭环境完全不同。

还有就是,孩子被分配去美国的哪个地方一般是看中介的关系网里的哪个家庭在中介网上认领了孩子的简介。学生是不能自己选监护家庭的,如果多出一千多法郎,可以选择去哪个州,仅此而已。我们出钱了,可是没有想要去的州的家庭来认领,只有一家德州的家庭认领了我女儿,所以只好接受了。

我女儿自从去了德州的这个偏僻的小村之后,真正体会到了不自由的滋味、辛苦的滋味和贫穷的滋味。

不自由是,那个监护妈妈要求两个女孩子一放学就必须回家,不能够参加课外活动,不能有业余生活,如果要参加学校组织或同学正式邀请的活动,必须提前三天通知家长。不能在同学家过夜。不允许搭同学或亲戚的车上学和放学,即使被热情邀请。周末的时候必须和监护妈妈一起去镇子里的超市买菜,不能在她不在的时候单独在家呆着。周末,监护妈妈自己在镇子上单独办事去的时候,两个孩子必须在超市外固定的地方等她办完事。很多的时候,两个孩子就坐在超市外面的地上几个小时地等监护妈妈办完事。所谓的办完事,是她在买完东西、会过朋友、办完事和娱乐完。有一次,两个孩子等了六个小时才等到妈妈,打电话也不接,因为妈妈还去看了电影才来接她们。

这种情况我们向中介反映了,要求调解,他们和监护妈妈交流过,监护妈妈说,限制孩子家外的活动是为了保障孩子不在外面出事。而那一次等了六小时,是因为她手机没电了。

说到穷的经历,美国的穷人,可能真的很穷,每周买食物的钱都很紧张,所以监护妈妈总是买打折和最简单便宜的食品,而且买得很少量,冰箱里常常是空的,晚上有时没有吃的。她们家的附近徒步是没有商店的,连个小杂货店都没有,临时买吃的也不可能。唯一有几个商店的镇子在车程两个小时之外,而且那个镇子没有正经的咖啡馆或餐馆。好在中午孩子是自己花钱在学校里吃。早餐是没有。这样过了一个月,我们没有向中介反映这个问题,因为这就是钱的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再说,就是反映了也没用。我们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每周末和监护妈妈去超市的时候自己买自己的食物带回家,我多汇给她生活费就可以了。女儿照做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她的食物常常被监护妈妈拿去吃掉了。问监护妈妈时,她说她不知道是我女儿买的食品。后来我女儿就知道了,要在食物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生活了三、四个月。我常常要劝孩子学会忍忍,反正就一年,熬熬就过去了,还有就是要不停地祷告。她对我说,她就象在监狱里。在家里只能和同居的意大利女孩说说话,可是她们兴趣和性格也不同,不觉得能成为无话不说的好伴。于是她只有祷告。

 

作者简介1999年远嫁中欧心脏、人间天堂瑞士,定居苏黎世湖边小镇。天津大学及澳洲新南维尔士州立大学建筑系毕业。广州、悉尼、苏黎世八年建筑师经历,曾作为瑞士建筑师参与过北京五棵松奥林匹克篮球馆设计。2007年起在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著名高端化工建材公司西卡总部任市场营销经理。以简妮真人的网名在海外华人中最具影响的北美文学城网站陆续写博客“人海欧洲”多年,分享其足迹以及海外旅居生涯沉淀出的独特经历、视角、见闻、情趣、生活方式和品味。将对生活的敏锐触觉、深爱和感悟用清淡节制文字写下,宁静、空灵,传递舒适温暖的气息。“人海欧洲”名列北美文学城名博榜榜首。


诗 歌


吴垠诗选

吴垠(德国)

 

 

废墟

 

残垣只剩下墙

苍穹难分内外

  也无所谓打开或关上

裂缝间催生的问号

无端凋零,又无故绽放

 

远古遗留下一面之词

哪阵风沙吹散的字样

是你怀揣千年的印章?

美人之美,山河之殇

黄昏   不过落款一枚夕阳

 

如若悲愤甚嚣尘上

愿几页单薄的过往生出风一般的翅膀

如若阳光逃不出夜幕

就让暮色学会发光

 

历史仅存碑文的时刻

碑文竟成了历史

真相无力言说的世代

言说即是真相

 

随你去旅行

 

突然不想落笔了

那朵小花  只需绽露半阙

自然成诗

 

突然就不愿吟唱了

静静的世界里

每一株闲草下  无声的激越  

都完整而清晰

 

还是不说了吧!

纸上漫漫的江河涓溪

唯独  掌中那一滴雨

惊动了  触心的凉意

 

原来都不必了

简简单单,我和你

抛掉言辞的行李

从天地间那一道缝隙里

冲出门去

 

 

或许是厌倦了

一场场盛大的修辞

有人饮下了  整杯白水

无色无味

 

透明的事物  毫无沉重感

直通向陌生的世界

煮沸  孑然的生死与灵魂

水的味道  越搅拌越单纯

 

波纹只晃动了日光

人影便从水里醒来

专注的笑  原来极有穿透力

痴人一眼认出了自己

 

他们生如白菊

活着是为了祭奠死去

死亡荣获了敬畏

便赐予生以华丽

 

白日做梦的饮者

痴情于疯言疯语

有些密码  不属于智者

有些战争  立于必败之地

 

他们残容上的水滴

不是眼泪

简单的世界  容不下伤悲

它不过  是痴心里的一场雨

在尝尽尘世的况味后

呼应了  水的透明

 

作者简介: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会员。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现代诗主编,凤凰诗社欧洲总社副秘书长。联合国《世界生态》杂志顾问。德国华商报专栏栏主。诗歌与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欧洲时报》等各刊物。出版有文化比较类书籍《总算懂了中国人》,参与创作多本诗歌散文合集。有诗作入选《中国百年诗歌精选》,《华人文艺家大辞典》,《当代国际名师名人名家选集》。


小 说


夏婳小说两篇

夏婳(美国)

 

家宴

远处步行街鼓楼的钟声响了,咚,咚,咚,不紧不慢,声音也不大,但足以让老人从梦中惊醒。老人从躺椅缓缓坐起,心里感叹着:“应该是十点吧,这人老了真是不中用了,才刚起又睡着了。”这也是儿子女儿都不放心他们单独生活,一直追着让他们去美国定居的原因。

老人尝试着站起来,进门去看老伴收拾得怎样了?今天他们要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在餐馆吃个团圆饭。弟弟妹妹都是专程从省外赶过来,虽然是他的弟弟妹妹,可也都是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妹妹还带着两岁的孙女,说是要给舅公看看。怕只怕这一别,再见就不知何时了。

“再见”老人叹了一口气,谈何容易?飘洋过海飞机十几个小时,然后再高铁,再怎么着,前后算起,两天都要过去了。他都奔八十了,还怎么可以如此地舟车劳顿,儿子女儿早就发话了:“你们这次过来,就别想着回去的事了,儿女在哪,家就在哪!”

儿子女儿都有道理也有孝心,只是家人的区分法却大不相同。老人的心里儿子女儿是家人,弟弟妹妹也是。幼年丧父的他和母亲一道艰难地拉扯大弟弟妹妹们,弟弟妹妹就是他生活里无法瓜分的一部分,怎么就被儿子女儿给归为外人之列了呢?但是孩子们却振振有词:“你把姑姑叔叔他们视作家人没错,可是姑姑叔叔都跟去他们的儿女城市,又有谁跟着你生活?”

“是啊,又有谁跟着我?”老人念叨着,自从老母亲以九十八的高龄过世后,他们似乎就不再像一家人了,过年过节也不聚在一起了。只是有空的时候,偶尔会来探望,这曾经为他们付出像父亲一样的哥哥。他对老母的许诺照顾弟妹一生竟然成了半句空话。这也让他苦恼不已,老伴点醒梦中人:“照顾是指弟妹小时候,如今弟妹也是当爷爷奶奶的年纪了,需要照顾的是我们了!”

需要照顾地是老人他们,可以照顾他们的都远离着,不是他乡就是异国。老人觉得他早已是枯树一棵,再要挪动就是一团枯木成灰了。可是哭哭啼啼也是不惑之年的孩子们却说,如果他们不动,就是把孩子们的幸福也做了陪葬。陪葬这个字眼太重,虽然理解孩子的心意,可这个词还是深深伤到了老人的心。那他乡异国,他们不是没有去过,寂寞得连爬过的蚂蚁都被他们当作朋友要喂饭招待。这份凄苦寂寞,孩子们如何懂得和知晓?熟悉的一草一木,乡音乡亲,哪里是一挥手就可以说一刀两段的呢?

老人记得他本来是兄妹十人的,只是后来就只剩下四个和老母亲。所以老母亲年近三十生下的他居然飞跃成了长子,一下子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那些日子他不记得是怎么熬过来的,全家可以吃饱穿暖那是最大的愿望。如今都吃穿得很好了,但是另生出来的悲哀让他觉得一点也不亚于当年的严峻生活。

弟妹和邻居朋友都羡慕着:说他好福气呀,儿女出息又孝顺。是的,很贴切,儿女很孝顺也没有错,老人他们也没有错呀,那么问题在哪里?一次又一次的离别,背后的肝肠寸断究竟是谁的错?

老母亲在时,他们兄妹牢牢地拴在一个城市,年节饭都一定要在家里一起吃的。要是母亲知道,现在弟妹们回家乡都在外面住和吃,包括他这次的送行饭,老母亲浑浊的眼会再一次泪水横流吗?以前,每次孙子辈离开家乡时,老母亲总是一边抹泪一边祝福,站在阳台上,踮脚目送着那些没有回头的背影。如今,他也要成为这个背影了。只是早就没有了老母亲的身影,连那带阳台的老屋都拆迁了好些年。

老伴听到他的脚步声,停下了包红包的手,抬头问他:“你说,是不是每个人再添一百块?下次也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再包给他们了!”老伴的眼圈红红的,这些年来,他们夫妻,为包给弟妹家红包的事情吵得几乎都要离婚了,如今……他挥了挥手:“你看着办吧!收拾好了,我们就出门吧,别让他们大家子等着!”

老人转身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寻思着,这次家宴后出发美国前,他还要去看看老母亲聊聊天。不知下次清明可不可以回来扫祭,也或者说不知下次清明他是不是列入了被扫祭的范围……

 

小摊贩

 

刘大妈最不喜欢路边小摊贩,她觉得小摊贩有违市容,不讲卫生,而且会干短斤少两的缺德事。做了一辈子的机关工作的她,沿袭下来的是刻板,买什么都到商店,就连买菜也是规模大的菜市场。虽然卖菜的还是小贩,但那里总归还是有市场管理人员的,感觉上正规多了。

可如今刘大妈不得不和小贩经常打交道了。刘大妈住的老房子拆迁,补偿是不错的:有一套以前双倍面积的房子和一些现金。只是房子所处的地理位置就远不如以前的方便。虽然环境很优美,但也没有了抬脚就是的菜场和超市。

刘大妈唯一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就随着心上人远嫁他乡,她也没有了选择。拖着行动不便的老伴,刘大妈恋恋不舍地搬到了新家。新家的楼下广场每天都有大超市免费接送班车,和她一般的年纪的邻居踊跃乘坐。但刘大妈没这心境,老伴中风之后,她很怕她不在家时老伴会有意外发生,总是把外出时间控制得尽量短一些。

不过不久,刘大妈就有新发现,小区的小摊贩不少,或者是新区较偏城管无力管辖的缘故,可这的确给刘大妈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活的鸡鸭鱼,不能说应有尽有,可刘大妈这类老式家庭的需求基本可以满足。这年底快到了,有的小贩贴心地把春联,中国结,桔子树等年货都准备好了来卖。

邻居们都提醒刘大妈小心小贩们的小心眼爱占便宜,刘大妈只是笑笑而过,还真没再往心里去。相对于给她带来的便利而言,这些可以忽略不记。有次刘大妈收了一张五块的假币,不过刚到手就被她火眼金睛发现,小贩二话没说就给换了一张,还给刘大妈道了歉。迁入新居以来的日子,刘大妈算是对小贩的感觉是彻底翻了个,还暗自体谅小摊贩的真心不容易起来,基本不再讨价还价。

这祥和的气氛却因一个突发事件而改变,那天刘大妈买了两把水灵灵的小青菜,手头没零钱,递给小贩一百块找。可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城管来了!”小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人和担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剩下刘大妈独自握着两把小青菜在风里发呆。

事后刘大妈和邻居都觉得可能是小贩和同伙串通好了,因为之前和之后他们都没看到任何城管。为此,刘大妈伤心了好一阵,看来人还是不能太善良。刘大妈开始坐免费的车去超市买菜了,时间长一些担心多一点可总比上当受骗的感觉好。

有天刘大妈刚从超市回来,一人拦着了她:“她姨,上次是您买我的青菜给的一百块吗?”

刘大妈一愣,这件事她刻骨铭心,可小贩的长相当时根本没注意。

小贩边说边掏出一堆零钱:“这是您的找钱,我找了您好些次,都不见您,问了好些人才问到这里可以碰到您!”

刘大妈的心瞬间翻腾起来,百般滋味涌上了心头……

 

作者简介:夏婳,曾获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小说,新诗,歌词剧本一些奖项。作品收入各类文本书籍。国内外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搭错车》《环环扣》和长篇小说《花落的声音》。正在出版长篇小说《一路狂奔》《梦落纽约》。


诗 歌


黄春祥诗选

黄春祥(中国·江西)

 

在雨中

 

我希望雨点大些

再大些

把我身上的灰尘洗掉

把我心灵的灰尘洗掉

我是雨中的一株草

我是雨中的一棵树

久居人间

我的身上、心里

不经意间

染上了俗世的尘埃

这一场雨

下得正是时候

但我希望雨点大些

再大些

大到足够

把我的思维淹没

 

假如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花

没有草,也没有树木

只有乌泱泱的人头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间?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禽

没有兽,也没有蝼蚁

只有孤单单的人类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间?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诗

没有画,也没有音乐

只有昏沉沉的本能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间?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爱

没有情,也没有慈悲

只有赤裸裸的欲望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间?

 

假如一个人没有这么多的问题

他该活得有多么单纯,多么幸福

 

河边的树

 

高于河水

以俯瞰的姿态

看河水汤汤

不舍昼夜

每一时刻的河水

都不同于另一时刻

河边的树

也四季变幻颜色

对着河水炫耀

树没有想到

有一天,河水暴涨

竟然漫过了

漫过了,它的头顶

虽然就那么一次

只那么一次

河边的树

由此改变了对河水的态度

它把自己的影子

深深地,深深地

投映到河水的清波里

 

作者简介:黄春祥,笔名:冰河入梦。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首批会员。抚州市作协副秘书长,抚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如是诗刊》创办人、总编。著有长诗《中国河》、《抚州历代名人》,出版诗集《月下指月》、《翠绿的回忆》、《微弱星光》三部。获得包括《诗刊》、《诗探索》在内的全国各类征集奖数十次。成功为电影《牛敞亮还乡》、《我们村的女当家》创作了主题歌歌词。



报纸版面


征 稿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是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内外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前总统哈比比:没有爱心的智慧是危险的
首届“Deal Shaker走进中国”呼伦贝尔高峰论坛
印尼前总统哈比比病逝 在其治下东帝汶独立公投
印尼总统佐科会见巴布亚领袖 巴方提9项要求

雅泗铁路日本遇挑战 中日争夺战或将重演

印尼国会修订肃贪委法令 或将削弱打击贪腐力度

巴布亚各方签署和平宣言 止暴治乱 控制局势

印尼未吸引中国投资家更多关注 佐科总统懊恼

印尼快速反应部队在巴布亚空降 属例常演习

印尼将举办新首都命名竞赛 政府卖地筹款

外国势力介入巴布亚骚乱 四名澳大利亚人被驱逐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5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5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52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51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50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47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