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山海关以一己之力,隔出关内、关外冰火两重天。临近春节,南方春暖花开一派争奇斗艳,而白山黑水大东北,还是天寒地冻白茫茫一片。东北人,大风越冷心越躁;东北人“猫冬”,就两个字,魔幻!
天寒地冻挡不住东北人的生活热情,早年间新鲜蔬果吃不到,索性借力打力,放在室外“天然冰箱”冷冻,化腐朽为神奇。冻货,应运而生。室外零下二、三十度,室内二十五、六度。这种温差下,冻货,就是刚需!酒足饭饱窝在热炕头上吸溜冻梨冻柿子,大灶一起炖一锅白菜冻豆腐,全家出动包上几百个冻饺子,贴着暖气吃一根儿冰果......在家“猫冬”的小日子,简直美滋滋。
黑黢黢的冻梨、邦邦硬的冻柿子、全身是孔的冻豆腐、软塌塌的冻白菜......这些南方人眼中的“黑暗料理”东北冻货,究竟有多好吃?
冻果,按照字面意思来说,就是冻水果。梨、柿子、葡萄、花红,放到零下几十度的室外冻一冻,风味奇妙。
对于南方人而言,冻果绝对是个稀奇玩意儿。但对东北人来说,没有冻果的冬天是不完整的。一到冬天,遍地摆摊的冻梨就变成了东北街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有在天寒地冻的大东北,才能造就出冻果的奇迹。01 | 冻梨
冻梨是东北冻果中的流量担当,黑不溜秋,锃亮泛光。每到东北人囤年货的时候,冻梨总是最吃香。南方朋友望而却步:“这玩意儿,能吃吗?”更有甚者直接反击:“你们东北人可真猛啊,冻炭球也能下口!”
黑炭似的外皮只是它甜度爆发式增长的“副作用”:那些本身又酸又涩的梨子,表皮干涩又没有汁水,但经过低温冷冻,内里的细胞结构被破坏,催化了果实中的多酚类物质合成有色物质,自然就变黑了。表皮变黑,但内里的果糖也完全溢出,甜度和水润度和原来相比翻了好几个倍!
吃冻梨前要先放在冷水里面“缓一缓”(东北话发音huān),给它解冻。小心小口咬开外皮,稠汁状的果肉嗦地一下就被吸收,汁液甘甜可口,简直就是无任何添加剂的“天然果冻”,口味老少咸宜。只要放下心魔,勇敢咬下第一口,你就会发出“梨怎么可以这么甜”的感叹!
不同品种的梨,冻出来的味道也千差万别。比如冻苹果梨和花盖梨味道偏酸甜,白梨偏甜,而冻水晶梨因为水分又少也不甜,一直处于冻梨鄙视链的底端。作为东北人必备年货的冻梨,丰盛的年夜饭后,它就担任起“解腻”的任务。充沛的汁水一秒弥漫在嘴中,冲淡了大鱼大肉带来的油腻味。坐在热炕头儿啃着冻梨看春晚,单是想象画面就足够快活。对于老一辈东北人来说,冻梨是儿时最喜欢的水果,也蕴藏着最经典的年味。02 | 冻柿子
在东北,要和人说“柿子”,那一定是秧上结的“西红柿”。树上结的柿子,大概率是冻柿子。冻柿子是冻果界的二把手。冻好的柿子像一个晶莹的宝盒,内里慢慢融化,本身自带酸涩的果肉,变成了一包又甜又浓的蜜汁。把上面深棕色的蒂盖揭起,插入吸管一吸,比蜜还滋润,唇齿留香。如果用勺子挖着吃,就像在吃冰淇淋,冰凉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东北虎》剧照
最新上映的电影《东北虎》一开篇,主角坐在挖掘机里,驾驶室外是东北零下二、三十的荒地。敲开水盆上结的冰层,露出几个明艳的冻柿子和黑黢黢的冻梨。他不紧不慢捞出一个柿子,揉揉捏捏,插了一根吸管进去,滋溜一吸,汁水全进嘴里——吃冻柿子,这是真行家!
花红,也叫海棠果,外形酷似苹果,但体型却比苹果小得多,更加精致。在冻果界,它也是香饽饽。
海棠果本身酸味浓重,很多人都不愿意直接食用。但把新鲜的海棠果冷冻后,果肉坚硬,酸甜可口,类似于冷冻山楂的口感,还夹杂着海棠果独有的香气。
冻葡萄在冻果家族里属于小众货,但吃起来的滋味儿真不错!葡萄的水分很足,这么一冻,就像冻了一包果汁。吃的时候不用缓,剥了皮露出晶莹剔透的冻果肉,直接咬,那滋味就像吃葡萄冰沙,坐在有暖气的室内吃不要太自在啊!
图片来源@最梅城
冻黄桃是近几年刚刚崛起的新秀,用冻黄桃做出来的黄桃罐头是小朋友贪恋的美味,酸酸甜甜的味道正是孩子的心头好。
冰果,在辽宁省就是冰棍儿、雪糕的意思。除了每个节气必吃的饺子外,雪糕是东北人冬天的最爱,男女老少都爱吃(点击回顾)。和外面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相比,雪糕怎么会凉呢!在寒冬吃上一根雪糕,这是东北人别样的浪漫。冻果是东北人茶余饭后自得其乐的消遣,像那甜蜜的一吸溜,带着点儿浪漫。冻菜、冻干粮是应对恶劣气候的生存智慧,是极寒气候下演变出的食物革命。豆腐、萝卜、白菜拿出来冻一冻,风味更妙。饺子、豆包冻一冻,能留一冬!
说“一哥们儿从菜市场回家遇见小偷,一豆腐把小偷砸倒了。”听着像段子,但去了东北就知道,段子,来源于生活。冻豆腐坚硬如冰,形似板儿砖,它脱胎于新鲜豆腐。卤水豆腐经过东北室外零下十几、二十度的低温冷冻,摇身一变,成为孔隙多、弹性好、有嚼劲儿的冻豆腐,炖白菜、涮火锅,它都是一把好手。
东北商贩用斧头分割冻豆腐
冻豆腐论块儿卖、论袋儿卖,就是不论斤。豆腐贩子把豆腐成板儿冻好(一板儿豆腐约有15块),拉到市场上卖,随身带斧头,要多少砍多少,“斧头砍豆腐”就成了东北集市上的一道风景。
火锅店里的冻豆腐
在东北人的冻菜谱系中,冻豆腐最大众、最普及、应用最广。它出现在火锅店里:从一众酸菜、羊肉里打捞出来,就着锅壁挤干净汤,丢进料碟儿蘸点儿酱。也出现在炖菜碗里:猪肉、粉条、白菜、酸菜随意排列组合,热腾腾一大锅。还出现在春晚的相声段子里:“你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
南方的野猫偷腊肉腊肠,东北的小家雀儿(qiǎo)偷什么呢?偷饺子!东北人甭管什么节日都吃饺子,入了冬频率更甚。腊月里备年货,全家上阵包饺子,码得整整齐齐几盖帘儿(盖帘,也叫篦帘,用高粱杆编织制作的托盘),放到户外晾晒,白花花一片,蔚为壮观!冻好的饺子存到缸里,一整个正月,除了年三十儿、“破五”(大年初五)饺子现包,其余的饺子都煮现成的冻货,方便省事儿。我们今天超市里卖的速冻饺子,最早就起源于明末清初辽沈地区民间过年的习俗。冬天的东北,蔬菜不易保鲜,为了补充维生素,东北人屡出奇招。一半储存在室内的地窖里,另一半索性丢出去冻一冻,别有一番滋味。
冬储白菜上市后,把白菜捂到雪里冻出冰茬儿,想吃的时候刨出一颗来,焯好了过一遍凉水攥成团儿,吃的时候蘸肉酱或是鸡蛋酱,就是一道得胃的小菜。
白菜受了冻,甜度得到进一步升华,焯过水后,口感更是脆中带韧,这些奇妙风味都是白菜的本体所不具备的。冻白菜是东北人记忆中的美食,现在很少在家做,反倒成了农家乐中的特色。
东北有句老话儿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看现在东北大米在全国横着走,早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东北地区可不产水稻,那时的东北人有什么可吃呢?豆包!
粘豆包是满族人的美食。清兵入关时,普通米面的粮食,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发硬干燥,粘豆包锁水性强,冻一冻也方便随身携带。
对于在外漂泊的东北游子来说,粘豆包是家乡的味道。黄米面和成面团,粘糯香软;包裹着大团豆馅,细腻香甜;贴一片苏子叶,增香防粘。上锅蒸熟,可以直接蘸白糖吃,香甜粘三味一体;也可以拍成小圆饼用油煎着吃,又香又脆。晾凉后送到室外冻一冻,足够吃一冬。
新年讨吉利,餐桌上一定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东北年货大集上的冻鱼,真是一道奇景!齐整整码在雪地上、直挺挺杵在雪窠里,银白晶亮一大片,那叫一个壮观!
冬捕的鱼货上了岸,根本不用宰杀,过一会儿就冻成一条条冰锥,自然保鲜,肉质水嫩不风干,解冻之后鱼肉一样美味。
在运输和储存条件都已日新月异的今天,想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随时可以吃到,但这些古早味的冻货,到了冬天还是会被念叨。
近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