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城笑忘录(总第140期)
周末还是轻松一点吧,写一段小说。
本文以词典体互动写作,同学们均可留言增添关于螺城的片段。你们的留言会与本文形成共同作品。
本文纯属训练想象力和批判性的写作游戏,并无实指。
螺城笑忘录(一)
文/杜骏飞
引子
螺城是一个古老的海边小城,本地常住人口一万人,农田一万亩,史书记载文明史已达一万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1米左右。陆地由西向东低微倾斜。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第一章 螺城政治
壹:文件的起草
在螺城,市长的工作,会委托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会让助理协助,助理会让秘书执行,然后,秘书会让实习生起草。
所以,螺城政策文件及其管理水准基本上由实习生决定,实习生也是螺城知识水平最高的阶层,大多是博士出身。
也因此,望子成龙的螺城书香门第,如果知道自家孩子智力超群,已不可能跻身干部阶层,都会退而求其次,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为实习生。
贰:领导的退化
在螺城,法律要求市长必须提拔敬仰自己的从人,这位从人的水准大多不如前者,但他会获得更好的机会被提升,并在提升后继续青睐一个敬仰自己的从人,并使其被提升。
于是,螺城里,“干部”这一物种,在最近两百年里不断退化,近一百年更是每况愈下,以至于很多领导目不识丁。
也因此,干部之间相互攀比政治前途时,不是比谁更有文化,而是比谁更无知。如果一个干部炫耀说:“我现在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周围的干部就会流露出羡慕而嫉妒的神情。
叁:开会的价值
在螺城,大事均由市长决定,开会商量只能是走过场;市长觉得无足轻重的事务,倒是会请大家开会讨论讨论,但由于众说纷纭,还是需要市长拿主意,而市长又实在顾不上此类事务,所以大多搁置了事。
因此,螺城的会议,通常是一种庄严无用的仪式,大家严肃地坐着,各自牵着邻座的衣角,或一言不发,或喃喃自语。
市长有空来开会时,会在会场上空所悬挂的座位上坐一下,如果无暇与会,副市长则会在墙上张贴市长的画像,以便大家行注目礼。
肆:官场的流派
在螺城官场,有三个流派:喝酒帮,说话帮,无用帮。
喝酒帮的法则是,会喝酒的干部会成为生产力,会喝酒的女干部则是先进生产力。
说话帮的法则是,会说话的干部会成为干部,会说话但不说的干部会成为高级干部。
无用帮的法则是,基本无用的干部会得到好评,完全无用的干部会得到所有人的好评。
伍:穿着的规律
在螺城,所有人穿着的衣服,都是完全按照每一届市长的喜好而流行的,所以早晨起来,大家都会收听广播,市里会告诉大家今天市长穿什么衣服,以便大家自觉跟从。
不过,身份级别还是可以从穿鞋上标记出来:穿着球鞋,属性为底层;穿着皮鞋:属性为白领;穿着布鞋:属性为领导;穿着拖鞋:属性为主要领导。
所以走在街上,大家都会低着头,紧盯着周围人的脚,默默地互相评估着。
螺城故事与单位政治
文/刘梦婷
提到单位你会想到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金字塔。即便是仍处于象牙塔中的我,也深知等级在一个单位的森严程度。
单位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一个零件各司其职,缺一不可。但能作为动力支撑其整个机器运转的,只那一块小小的电池亦或是其他作为动力核心的物件。
而在一个单位之中,能够成为动力源头的只有作为“金字塔”顶端的、我们所谓的“领导班子”了。
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就如同将军坐在营帐里,身未动挪动半分,却早已眼看六路,耳听八方,心思如七窍玲珑塔,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暗藏玄机。像具备专业素质的演员,猜不透他们心中所想。很多人用“老狐狸”来形容自己的领导,我想,用在此处,是无比贴切的。
论资历,论世故,论智谋,作为下属的大多数人必然是比不上领导的。唯一可能胜过领导的学识,也很可能毫无施展的机会。更何况能人遍地都是,哪个单位不是藏龙卧虎,锋芒毕露未必就能换来节节攀升,一着不慎反而会遭到冷遇。
与我们想的不同,很多领导喜欢提拔平庸之才,而那些所谓“庸才”可能也并非真“庸”,他们只是平日善于规避锋芒,而在恰当的时机又让自己的灵光一现在不经意的瞬间展于人前罢了。这也正印证了那句“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领导也深知这一点,并依此,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维持了领导班子作为“单位大脑”,无可撼动的地位。
依照此规律,的确可以让一个单位在一个人或者说几个人的带领下按照制定好的程序精确运转。但这同时也容易让单位陷入一种离了领导或者领导出了岔子,整个机器就完全瘫痪崩溃的被动境地。
更糟糕的情况是,领导过度独断,一手揽权,人才得不到重用,渐渐产生腐坏堕落的风气。单位成为”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空皮囊“,等待它的便也只有消亡殆尽的结局了。
你可否为这篇《螺城笑忘录》增添一些有趣的想象?
同时,欢迎留言并摘录你阅读中最有感触的本文片段,与我们分享你的思考。
感谢收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职场|课堂鬼故事|死亡课|杜课密码|唯一的你|《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梦婷 劳尔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