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痛和远方(总第148期)
编前语
2016年的网红“共享单车”,随着资本的持续注入,似乎又将它的热度带到了2017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共享单车,一些不文明现象也相应出现,“国民素质低下”说开始流行起来。本期杜课,我们将与杜骏飞老师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共享单车使用乱象的原因是什么?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共享单车的痛和远方
问: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Vivi
答:杜骏飞 教授
1
问:前一段时间,微信上一篇文章《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引起了许多人对共享单车不文明使用现象的热议,很多人认为这反映了国民素质低下。您认为这种乱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杜骏飞:
无可非议的是,这种乱象的原因之一确实是文明素质。但我们要审慎思考的是,对国民素养的讨论是不是要对全社会作推论?另外,这一不文明现象是不可避免、无可救药的吗?
我对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共享单车的使用地区,用户身份、年龄、文化程度等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化特征。如果仅仅将所有使用共享单车的不文明现象堆砌起来,就刻意强调“国民”素养之低,那未免有些以偏概全,管窥蠡测了。
我们要承认问题的存在,但我们首先不是放大问题,而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框架。
孙中山曾把建立民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我个人以为,国民素养的培育也不外乎如此。
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缺少对国民素养的训练。怎么训练?个人如果不能做到自律,那就需要他律的存在。此外,还要为自律、他律提供必备的条件与环境。
现阶段,需要制定一些刚性规则来约束、训导市民。但针对乱停乱放,政府是不是也可以划定足够多的停车区以纾解停放困境?
从有序管理看,有人损坏、盗窃公共单车,商业公司是不是可以设置用车时读取用户信息,加强后台监控?
实际上,共享单车的乱象,让我们看到的是,不仅仅是少数市民的文明素养的不足,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治理、政策供给、法制环境、企业服务管理的多元缺陷。
至少,我们现在知道了:建设一个全民性的、零准入的公共服务工程很难一蹴而就。
这其中,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广泛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均衡,以及潜在社会矛盾的解决和处理。
目前共享单车乱象的出现,只是这一系统缺陷显露出的冰山一角罢了。
随着越来越多资本的注入、共享单车市场的广泛开发,它还会有更多的病症显现出来。
但切记的是,不能只顾怨天尤人,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理性的思考。
包括杜课的读者们。
2
问:共享单车的未来会去向何方?会不会速朽?
杜骏飞:
我现在在下班路上,手里没有共享单车的战略数据,所以以下判断是经验式的和主观的,仅仅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我们现在谈论共享单车,更多是从资本和市场的角度,而忘记了它内核里的公共服务性。
坦率地说,共享单车的“繁荣”,其第一动因是中国公共交通治理的缺失。原本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城市公共交通,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始终低迷,背离了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曲线;而在“最后一公里”这样的社会需求出现后,既没有由政府部门主导这样的公益服务、也没有大企业与政府合作这样的商业服务,最终才成就共享单车对所谓社会痛点的发现,也造就了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的畸形竞争。
自然,管理部门还在犯第三个错:没有实行真正科学高效的市场管理。
如果在经历了市场的检验之后,共享单车项目被发现是缺少盈利手段的,最终被取缔或淘汰,那么这一接近公益的项目是不是会停滞下去?以后更多的类似于共享单车的项目是不是会裹足不前?
我认为,至少这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第二种可能性是,共享单车市场经历过资本和政治力量的整合之后成为了寡头市场。如果每一辆单车的使用规则都由少数几个公司或部门决定,这样的垄断是不是也会对它的公共服务价值造成损害?
站在一个消费者和市民的角度上来看,人们更关心的是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需求能否被满足;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上看,我更关心共享单车的公共服务性能否被识别及实现。
3
问:您对共享单车的市场管理有什么期待?
杜骏飞:
我是人文主义者,也一向是善治的倡导者。我个人对共享单车的期许是,它应成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工程;退而求其次,它至少应该成为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让资本与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与资本的双赢。
进一步地说,特许经营类PPP模式应该是最适切的具体模式。
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条件下,政府控制好这种准公益项目的所有权,同时引入有限竞争和准入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我的初步判断是,这种思路,应该是很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在改善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时可资参考的。
至少,这类思路,对于治理当前共享单车市场乱象,会有所裨益。
共享单车:"红"与"不红"?
文/劳尔
有人说,2017年共享单车大批次的使用和生产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似乎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就爆红了。
也有人说,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饱和,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它的热度不那么高了。共享单车即将褪去“网红”的外衣。
我倒觉得,共享单车不能说是一夜爆红。
任何一个新的创新项目想要成功,我认为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1.它潜在的需求市场有多大
2.它的商业模式是否合理有效。
共享单车现今的火爆,可以用像“滴滴”、“uber”等互联网专车在前两年的崛起来类比。
首先,用户出行的刚需是永远存在的。相比于汽车租户,自行车租户显然拥有更大的使用者基数,既然互联网专车服务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共享单车为什么不能呢?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共享单车的推出一定会刺激新的市场利基出现。
当然,类似于“共享单车”概念的产品我们其实早有接触,之前政府部门推出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不也有相似的功能吗?但是由于公共自行车的停放仍需要固定的站点,所以它实质上还是没有满足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愿望。现在共享单车的app化,随停随放等特点最大程度迎合了使用者的出行需求,真正做到了用户至上。
其次,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据我了解,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资金,实现现金流并进行扩张。这里面,考虑到分时租赁租费的低廉和其维修成本的高昂,主要的盈利手段其实是用户一开始缴纳的押金。共享单车的押金普遍有一个特点:它虽然可以随退随取,但不能作为租赁费使用。这样一来,大量的资金就被单车公司占用,每辆单车就像一个储蓄所。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要进行注册,你的身份信息也被这些公司所掌握,这样的商业模式可谓一举两得:既培养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粘性,也实实在在让用户掏了腰包。
至于有人说它现在不红,我倒没有看出这样的迹象。它从出现到现今的火爆,确实已经经历了两三年的时间。现在的单车市场是否已经趋于饱和我不知道,但确实还有很多人,还没有接受共享单车的理念,甚至没有听说过共享单车的概念。
如果一个产品明显还处于上升期,你不能因为你对它使用的程度就判断它“红”还是不“红”。
编后语
你怎么看待共享单车的不文明使用?
你认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认识和想法。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
文字:职场|课堂鬼故事|死亡课|杜课密码|唯一的你|《人民的名义》七问七答
点击这里,查看杜课所有往期精彩内容~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劳尔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