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终时強而有力的正念可以避免不善的業相生起

帕奥禅师 欢喜觉悟 2019-05-04

臨死之時,如果一個人有很強的正念,他能否避免過去善惡業的業相(kamma-nimitta)生起?

答3-8:強而有力的正念可以避免不善的業相生起。但是何謂強而有力的正念呢?若禪修者進入禪那,並且一直到死亡之時還能保持完全穩定的禪那,你可以說該禪那的念是強而有力的。那種正念能夠避免不善業相或欲界的善業相生起。它只緣取禪相為對象,如:安般似相或白遍似相。

           另一種強而有力的正念是與觀智相應的念。如果禪修者所達到的觀智是行捨智,那麼此念是強而有力的。這種正念也能避免不善相或會取代觀禪相的其他善相現起。觀禪的對象是行法的無常、苦或無我本質。他的臨死速行心(maranasanna-javana)可能緣取那個本質為對象。臨死前的那個觀智能產生天界結生心(deva-patisandhi),他自然會投生到天界去。

關於這種人於來世身為天人時可獲得的利益,佛陀在《增支部‧四法集‧聞隨行經SotanugataSutta, Catukka Nipata, Avguttara Nikaya》中開示:「So mutthassatikalam kurumano abbataram devanikayam upapajjati.  Tassa tatthasukhino dhammapadaplavanti.Dandho bhikkhave satuppado, atha so satto khippameva visesagamihoti」──「諸比丘,一個凡夫(puthujjana)死亡之後,他可能投生於某一層天。在那裡,一切行法很清楚地出現於他的心中,他可能會延遲對佛法的思惟或對觀禪的修行,但是他要證悟涅槃是非常快速的。」為什麼那些行法會很清楚地出現在他的心中呢?因為前世臨死速行心及生到天界之後的有分心都緣取行法的無常、苦或無我本質為對象。由於「作主人」的有分心知道行法無常、苦或無我的本質,所以他能夠很輕易地培育觀智。根據這部經,死時擁有與觀智相應的強力正念是有益的,因為它能產生緣取觀禪對象的有分心。在死亡發生之前,你應努力具備這種正念。

舉例而言,《帝釋問經Sakkapabha Sutta》中提到的三位修行止觀禪法的比丘。他們有很好的戒行與禪定,但是他們的心傾向於生作女性乾闥婆(gandhabba天界的音樂神與舞神)。他們死後投生於天界,成為非常美麗、光芒四射的乾闥婆。在他們前世為比丘之時,每天到一位女居士家托缽,並且為她開示佛法。這位女居士證悟初果須陀洹,她死後投生為帝釋[1]天王之子──瞿波迦天子(Gopaka)。那三位乾闥婆為帝釋之子表演歌舞時,瞿波迦看見她們非

常美麗、光芒四射,他想:「她們如此美麗、光芒四射,過去世造了什麼業而有這樣的果報呢?」於是觀察她們的前世,見到她們是到他前世身為女居士家中托缽的比丘。他知道他們的戒行、禪定與智慧都很卓越,因此想提醒她們前世的事情。他說:「當妳們聽聞和修行佛法之時,眼睛與耳朵注意在什麼地方?」這三位乾闥婆當中的兩位回憶起前世,因而感到很慚愧。她們當下再度修行止禪與觀禪,而且快速地證悟三果阿那含,然後命終,投生到淨居天[1],並在那裡證悟阿羅漢果。第三位乾闥婆並不感到慚愧,因而繼續作乾闥婆。

所以,不需要找人壽保險公司,這種正念是最佳的保障。



[1]淨居天suddhavasa-deva-色界中最高的五層天;乃是三果阿那含與四果阿羅漢居住的地方。他們不會再投生於更低的界,只會在淨居天達到最後的解脫。(Com M Abh .6 p.193



往期图文:


佛陀的十二种恶报

发现自我之旅

完成课程的人的智慧会退失吗?

慈心第一的须菩提尊者和论法第一的大迦旃延尊者

愤怒导致丑陋的容貌 | 业的运作

健康第一的大弟子拔固拉尊者

没人指导能否修行成就? | 帕奥禅师问答集

生命的意义 | 从无明至证悟

     住于欢喜   走向觉悟      欢迎关注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