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平/游陈炉古镇
游陈炉古镇
孙丹平
我们从河谷蜿蜒而上,黄土高原的厚重气息就扑面而来,新修的公路弯曲如蛇,在这一片黄土的氛围中异常清晰。路旁的村子一处接着一处,是平房和窑洞的组合村落,现在是五月,槐树和杨树像哨兵一样列队欢迎,一直排列到卯梁上才不见了踪影。公路弯上了高原,顺着山岭匍匐延伸,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就如一幅宽阔的画卷。近处是层层梯田,块块新绿像棉被平展铺开,脚下是纵横沟壑,看不到沟底究竟在何处?远处呢是沉沉暮霭,暮霭的远处应该还是千沟万壑。四周满眼的黄绿色由浓到淡,我们就走进了典型的渭北旱塬村居图。这里土层深厚,但干旱少雨,从农耕的角度来讲,绝对是个苦焦的地方,靠天吃饭的因素决定了即使人们辛勤耕作也不会有称心如意的好光景。
在高高的卯梁上驾车如顺流行舟,一把方向转过去,又一把转回来,像艄公放舟那样舒畅轻松,内心里不由自主就想唱几曲信天游,我这个从小被秦风楚韵熏陶的陕南游子,心底里却很喜欢陕北的音乐,眼前仿佛看到对面疙梁梁上穿着枣红大袄蓝色裤子的四妹妹,她在唱着那首曲子呢?望得见那个村村看不见那个人,泪蛋蛋就洒在沙蒿蒿林。我还想起《平凡的世界》里所描绘的陕北高原,想起路遥笔下那不屈抗争顽强奋斗的孙家子弟,我和他们的心很接近,又异常遥远。
公路像臂弯一样揽住山腰的时候,陈炉古镇到了,这里的窑洞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而又显得杂乱不一。背靠山体窑洞的水泥平顶,就是上一层人家的院落。盆盆罐罐垒成的院墙斑斑驳驳,亮亮堂堂,花草就随心栽在某个罐子里,满园绿枝藏不住,一枝红花出墙来。人家的楼门口,也是自然的倒扣着几只罐子,供游客随便歇脚吧!除过院墙外,石坎、地界、侧墙、目能所及的尽是形状大致颜色各异的陶器,坛坛罐罐、缸盆碗盏,都聚拢在房屋四周高耸如堡,状似蜂巢。每家的院落又随坡就势,彼此相接,参差错落,直接就是一幅色彩斑斓,风格迥异的东方油画。宽窄不一的小巷子地面,全部是陶器的碎片铺就,直如士兵,斜似鸟翼,有对称的图案,也有随心所欲的见缝插针,有意栽花和无心插柳在这里完成了高度的统一,古朴特别的气息就散发开来。
陈炉窑厂遗址保存得很完整,泥池状如梯田,场院平整空旷,蹄窑安静端卧,烟囱矗然耸立。这座承袭和延续耀州瓷技艺的陶炉,自宋代以来就以工艺精湛,产品精美而享誉华夏。当年的人们在这里的山中刨土取料,肩扛手推,手工制坯,蹄窑烧制,想起来一定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那时的瓷厂从山脚到山巅,东西南北绵延数里,炉火昼夜不熄,莹莹如灯,是古耀州瓷业繁盛的真实写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这座古窑,已成为陈炉古镇景区的金字招牌。
夜幕降临时分,我们一家三口漫无目的的在古镇的小巷子里穿行,这里海拔高,感觉有些清冷,丝丝小雨绵延而下,不由得就想到戴望舒的《雨巷》,但这是个静寂却不伤感的浪漫之夜。父亲木匠出身,他谈论墙角的走势,房屋的结构,感叹于这里路灯的别出心裁;侄儿才从中考的战场上得意归来,他沉醉于酸汤饸络的厚重口味,咋舌竖吹的狗娃泥哨声异常的响亮。而我喜欢朦朦胧胧陶馆里的蓝花“大老碗”,这写意的花鸟鱼虫图案简练鲜活,质朴大气,清雅如玉,比旁边宝石蓝的孔雀瓷瓶更惹人心扉。娇艳富贵的美未必世俗,淡雅质朴才应该是诗人的追求吧!中年人肩挑风雨,要分身有术提携老幼,可喜的是子欲养而亲尚健,幼淘气但还好学,三个人就这样走着,在古镇的街巷里悠闲的踱步,没有摩肩接踵,没有吵闹喧嚣,在“炉山不夜”里缓缓徜徉,谈论古今,守一份天伦之乐的岁月静好。
夜风已冷,古镇的灯火依旧璀璨,了解了千年瓷都神话的游人,肯定想知道风雨陈炉还有多少揪心的故事。历史风云跌宕起伏,耀州瓷器烟火依稀,当繁华不在,当釉彩尚存,按自己内心生活的我们,面对曾经的辉煌和渺远的未来,又该传承些什么?
2019年5月5日
往期推荐:
路遥/人没有什么伟大与渺小
陈忠实/《白鹿原》的创作历程
贾平凹/我写《废都》的日子
牛栏好品质,成就好孩子
这就是丹风
孙丹平/纳西篝火啊哩哩
约 稿
喜讯!初、高中毕业生的福音,西安轨道交通学校圆你高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