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粮断炊《画坛大隐李琼久》22
《画坛大隐李琼久》连载。
第七章 劳筋饿体
第一节 绝粮断炊
虽然李琼久才高八斗,有通天之能,以几幅画打动北京,并吸引了荣宝斋探宝人的慧眼,但是在那“宁可要社会主义一根草,也不要资本主义一株苗”的荒诞时日中,他和许多受难者样,被压在“五行山”下忍受炼狱的折磨熬煎。
辛勤劳碌一辈子的李琼久,早已到了该退休养老,安度晚年之际。然而文g”风暴袭来,先是“炮轰、火烧”,后被打入“牛棚”,横遭不白之冤,受尽折磨,最终带着一身污泥浊水,被一脚踢出校园。他可以忍受没完没了的政治打压,但开除公职,剥夺了一家人赖以活命的唯一经济来源,生存希望的最后一扇大门被关闭,命运已将两位孤苦伶仃的老人推上了绝路。
两千元的遣散费能让两老口吃多久呢?一次他对人说:“吃不完。我把这两千元钱用一根线穿成铜钱串,吊到喉咙管吞下去再拉出来,这样就吃不完了。”虽说是一句调侃,却五味杂陈,无限心酸。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尽管胡咏娴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开用,但有出无入,坐吃山空,很快一点点可怜的“遣散费”被花光吃尽。除了书画,手无缚鸡之力的垂暮老人,靠什么苟延两条老命呢?顽强的生命渴望让李琼久挖空心思,想尽办法,然而总是四处碰壁,无路可循。他在一封信中写道:“目前乐山生活急急上涨,把我们整得来倒死不活……而今是逆境之又逆境。”(1975年9月19日给苏国超的信)人到病急乱投医,无奈之下,李琼久只好使出最后一招,撕破老脸,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年老多病,精力有限,凡索画者,纸张自带,酌情给工本费。”尽管抹下老脸,纸条贴在门上多日,却无人问津。
“文g”时期,名家字画、文物古玩一概被打成“四旧”,难逃毁灭的厄运。此间,由美国辗转来自台湾的张大千弟子,乐山籍画家杨铭仪回乡定居,什么都没带,只带了两箱张大于等名家的字画回来。大家都嘲笑他,为什么不带点硬通货,却带回这些分文不值的废纸。可想当时的字画不值分文。
一天傍晚,罗明波邀约了盛志中、杨奇等几个学生到天后宫看望李琼久。这个时间,有的家庭围坐进餐,有的已收拾洗涮,唯独李老师家里锅灶冷清。“他们不可能出门,等我上去看看。”戴着近视眼镜、身材瘦小的盛志中自告奋勇。登上楼梯,推开房门,黑暗中拉亮那盏熟悉的15瓦灯泡,大家这才一同上去。
昏暗的灯光下,老两口闷坐床头,几个学生站在一旁,不敢吱声,屋子里一阵沉寂。后来,还是杨奇猜想两位老人可能在斗气,便劝慰:“有啥大不了的事情,何必动怒生气,伤了自己的身体不好嘛。”两位老人依然没有作声。罗明波凑近师母,关切地问道:“看来你们还没有吃饭,饿着肚子斗气,打肚皮官司。我下去给你们做饭,吃了饭再说。”正要转身下楼,早已憋不住气的师母脱日而出:“做啥饭哟,今天早晨坛子里就没有一颗米
了。”说完,便呜呜咽咽哭了起来。闷坐多时的李琼久欠了欠身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李琼久家中,竟然没有一粒米可以下锅。此情此境,让几个学生潸然泪下。罗明波含泪道:“只要有我们学生在,就不会眼看你们活活饿死!”很快,转身回家,拿来两斤米和一些蔬菜,盛志中忙着生火做饭。杨奇一边开导两位老人,一边搜肠刮肚,寻求下一步的应对之策。他说道:“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我认为可以起个‘干会’(即民间只贷不还的集
资贷款形式),每个学生帮老师凑五元钱,解决燃眉之急,然后再想办法找点事干,有了收入渠道,才是长远之计。”
李琼久在给学生唐明庆的信中写道:“没想到老来生活无着,竟到这种地步,为张罗找零活,都拖了两月之久。这两月几乎断炊,所以杨奇见到这种情况,出面为我邀了个‘干会’,可得一笔小款。他竭力主张不转着走,因为目前局势变化太大,谁也不能预料今后的变化,所以成了‘干会’。我内心是感到歉然的,拖累了别人不好…..."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第一章第一节 童年遗梦
第一章第二节 走出荒村
第二章第二节 小城强国梦
下期预告:
第七章第二节 流浪矿山
---
其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