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利治:计算数学专业铺路人

杜瑞芝 计算机六十年 2023-07-08

编者:计算机界,特别是计算数学专业的前辈都知道,1957—1959 年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聘请苏联专家梅索夫斯基赫开办计算数学讲习班,学员有李荣华、冯果忱、李岳生、李庆扬、蒋尔雄、康立山、徐萃薇等。但是,为什么会在长春举办这个讲习班?就很少有人提及,几十年后才知道原委,这是徐利治先生的功绩,并有一段曲折的过程。

徐利治教授1920923—2019311日),原徐泉涌,籍贯江苏常熟,出生于江苏张家港,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数学家、教育家,致力于分析数学领域的研究,并在我国倡导数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计算数学专业的创建人之一,为计算数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1954年7月,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数学系1954届学生科研小组(1953-1954) 毕业时,在徐利治先生住宅前合影。前排左起:刘荫南、指导教师徐利治副教授、系主任王湘浩教授、吴智泉;后排左起:欧阳鬯、李岳生、陈文塬、李荣华、伍卓群、成平、任福尧。

 

计算数学讲习班的由来

1956年,中国科学院派出了由曾远荣(南京大学)、田方增(中科院)和徐利治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全苏泛函分析及其应用会议。期间,徐利治认识了不少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著名数学家。苏联泛函分析领域的杰出数学家坎托罗维奇(L.V.Kantorovitch),教授(1912-1986在会议上做了很好的报告。

在泛函分析领域,坎托罗维奇引进并研究了一类半有序空间(后称为坎托罗维奇空间),他把泛函分析的理论应用于计算数学,发展了近似方法的一般理论,建立了算子方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坎托罗维奇在程序设计、函数论、数学物理、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变分法等领域也都有所建树。后来,他还深入研究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和经济学中的若干课题,并于1975年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会议期间,徐利治几次与坎托罗维奇做很深入的讨论,泛函分析中的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数学中的应用引起了徐利治更大的兴趣和关注。徐利治代表东北人民大学与他探讨了两国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可能前景。在徐利治的盛情相邀之下,坎托罗维奇教授决定安排他的大弟子梅索夫斯基赫(L.P.Mysovskih1921-2007)来中国讲学,梅氏是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的副教授。

回国后,徐利治兴致勃勃地与数学系的同事们一起策划了苏联专家在东北人民大学的讲学活动,并就泛函分析及其在计算数学中的应用这一专题举办了全国计算数学的第一个培训班。


风云突变化险为夷

徐利洽哪里想到,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中国的政治风云突变,他这位令人羡慕的学术地位和行政职务蒸蒸日上的红色专家,从人生、事业的巅峰跌入谷底。

当梅索夫斯基赫即将如约来到中国长春讲学的时候,这项活动的策划人徐利治(因1957的运动)已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作用大为降低。人们不禁担心:这次中苏合作的学术活动是否会搁浅?即使如期举行这次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几个月的准备工作能否半途而废、劳而无功?

匡亚明校长(1958年)

匡亚明校长不愧是一位政治家、教育家。他十分爱惜徐利治这样的人才,一直明里暗里竭尽全力为徐利治的事业发展铺平道路、创造条件。匡校长顶着相当大的压力,当机立断,主持起草了一份报告,以东北人民大学党委的名义送交吉林省委,申明这次学术活动的重要性,并说明此次学术活动必须由徐利治主持,强调他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特别指出他的政治问题毕竟是我们国家的内部问题,而中苏学术交流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问题。这份报告得到了吉林省委的支持,徐利治又一次走马上任,成了主角。

此时的徐利治暂把个人之事置于脑后,全力以赴投入学术交流的准备工作中学校不仅允许徐利治主持学术活动,还派李岳生和徐利治的学术助手冯果忱专门去学俄语。冯果忱提前三个月到东北师范大学的俄语专业进修口语,整个学术活动期间,都是冯果忱和李岳生为徐利治担任口语翻译。

根据梅索夫斯基赫学术活动的发言稿,同时用俄文与中文出版了有关文集和专著。这次活动使徐利治、李岳生、冯果忱获益良多,也提高了东北人民大学数学系的知名度,推动了我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发展。


计算数学讨论兼培训班

徐利治利用苏联专家来华讲学的机会,在数学系的支持下办起了国内第一个计算数学讨论班兼培训班。当时,英、美两国的最先进的计算机要有几个大房间才能摆得下,徐利治不可能得到这样的计算设备,国内的电子计算机正在调试中,还没有提交运行。但他们没有止步,在学校的支持下,买进二三十台手摇电动计算机,夜以继日、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这种手摇电动计算机比前不久还在使用的机械式打字机略大一些,已能满足培训班的需要。他们用这些简陋的设备培训了一批从事计算数学研究的人才,并就泛函分析及其在计算数学中的应用这一专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计算数学专业起步

与此同时,徐利治还不失时机地主持创办了国内最早的一个计算数学专业。二战之后,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界的同行一般都能认识到数学的发展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数学的发展方向与研究战略必然会受到计算机科学的影响。徐利治的成功经验就是反应敏捷,行动迅速。他在计算数学中保持的好几个第一的纪录及而后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都和他此时较好地抓住了机遇有关。同时,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数学所也在计算数学方面有所举措,共同促进了计算数学专业的发展。

1959年,许多大学都办起了计算数学专业,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1966年以前,吉林大学的计算数学专业在国内外就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地位。1977年以后,吉林大学曾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计算数学专家,如李荣华、李岳生、冯果忱、王仁宏等。1961年以后,徐利治为这个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不但参与这个专业的创办、日常的行政与学术管理,还一直站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后来吉林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成立了国内第一批博士点,徐利治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本文摘自杜瑞芝《传奇数学家徐利治》)

注:在长春东北人民大学讲学的苏联专家梅索夫斯基赫(L.P.Mysovskih,1921-2007),与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的苏联专家斯梅格列夫斯基(Ю·Д·ШМЫГЛЕВСКИЙ)是两位专家。

2000年,徐利治教授参加华罗庚先生90寿诞纪念,在金坛华罗庚塑像前留影。

    徐利治先生简历: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任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助教。1946年任清华大学助教、教员。1949—1951年获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先后在英国亚贝丁大学、剑桥大学学习。1951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52年,徐利治同王湘浩江泽坚等人一起自愿到长春,在东北人民大学组建了数学系,徐利治任数学系副主任。他每年至少讲授两门数学专业课,1956年被提升为正教授。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遭停职、降薪的磨难,仍坚持学术研究。20年时间,先后在苏联、波兰、东德、捷克、匈牙利、罗马利亚发表了50余篇有创见性的论文,1961年徐利治受聘为美国《数学评论》杂志的特约评论员,因“文化大革命”1970年他被送吉林省长岭县插队落户,劳作之余仍孜孜不倦地钻研数学,19759月他重返吉林大学执教。

 

1940年,铜仁国立三中师范部师生合影,徐利治三排右六。


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证书

清华大学身份证

1980年徐利治先生平反,1981年吉林省委批准恢复党籍,在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和华中理工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兼职。1981年,大连工学院成立应用数学研究所,徐利治担任了首任所长,同时兼任华中工学院数学系主任。是年,创办专业杂志《数学研究与评论》,并成为首任主编。这一年,大连工学院和华中工学院两校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硕士授权点。1984年徐利治成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一生发表论文250篇(190篇为英文),专著10余种。

201931111时,徐利治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0年,徐利治先生90庆典,与董韫美院士、吴从炘教授合影。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

苏联对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建议

计算机教育“以俄为师”

高教部批准计算机专业设立

布朗防长到访武昌造船厂


教育革命和计算机人才培养

谁是第一个计算机系

大学校长与计算机教育


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破茧

领路大师赵访熊和徐献瑜

从徐献瑜、张世龙到王选的师承

华南工学院的程控立式铣床

不畏风险前行的何志均老师


计算机教育的第一批铺路人

沈志荣留美归国的计算数学铺路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