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归元禅寺:破解历史照片的拍摄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3-07-08

   许多历史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成为回顾、解说、分析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但是往往由于没有及时的标注,所以给后人剖析照片的要素带来很多困难。在《溯源中国计算机》的调研历程中,多次遇到类似问题,有些得以破解。也是对历史图片的另外一种解读。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原理》是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册重要图书,编委会的最后一次审稿会在华中工学院召开,但是开会时间原本缺失,会议资料几乎荡然无存。辛亏审稿结束后编委参观汉阳归元禅寺有一张留影,可也没有记录拍摄时间。时光荏苒,当事人也遗忘了大致日期,甚至年份也其说不一,还有人不记得曾经到会(所以很热门的“口述回忆”也要认真核对历史要素)。但是这个会议的召开时间,对于分析编委会的全部工作,特别是对早期图书出版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价值。幸运的是由于涉及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背景和人事参数,终于确定了大致的拍摄时间是“1985年4月”。

第一,清华大学教师徐光佑,1982年12月至1984年12月赴美国purdue大学做访问学者,而他本人已遗忘参与过《外设原理》审稿,但从会议名单、合影照片,还有编委会的审稿文件,都证实他参加了武昌编审会议。徐光佑为审稿人,他参加的审稿会议,应当在编辑工作后期,也就是1985年上半年内。

第二,武汉会议有两位军人编委参会,1985年5月1日,全军更换85式军装,而吕辉和.陈明廉都未换装,因此会议最晚在4月30日之前召开。实际《长江日报》在1985年4月30日,已经刊发了部队换装的照片。

八五式军装(1985年5月1日换装)

第三,会议合影中有6人穿着衬衣,其中3位短袖,而武汉在4月份气温平均25度,最高30度以上(据当年《长江日报》报头气温)。因此会议召开日期最应当在1984年4月中下旬。

     看见武汉当时气温起伏不定,就知道参加合影的本地人士反而穿着长袖制服的原因。工作忙碌,没有注意天气预报更换服装。

    从四次编审会议和5张编辑人员合影照片,反映出在当年的文字编辑、印刷条件下,《外设原理》编辑出版工作的紧张节奏和漫长的人工印刷过程。1982年10月,编辑工作启动,12月,29位编委先后到会初审稿件。1983年3月,经过3个月的工作,完成审稿,随后交印刷厂付印排版。当年的印刷厂是手工捡字,花费2年时间完成三校的核对与修改,编委分头工作不用聚会。1985年的4月,应当全面完成书稿版式,大家会齐过目,印刷成书则是10个月之后的1986年2月。


华中工学院对《外设原理》的出版,给予了积极支持,可惜没有组织编委和校方人士合影,也会是一个历史的留存。当然,有的专家说多次到过华工,也没有想到在大门口留影。

  1960年10月,华中工学院被批准成为全国重点建设高等学校。1988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26日,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外设原理》编审会议选择华工,也是因为该校在计算机应用和外设研发方面卓有贡献,大约要细读本书才能看出端倪。

1982年,华中工学院图像识别研究所用国产器材、设备完成了一套完整的图像处理系统。

新华社消息:我国第一个水电站经济运行微型机实控系统,1984年初由华中工学院水电能源研究所和湖南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这套控制系统具有开机、停机、调频、调压、报警等18种功能。它可根据电站瞬息多变的各种因素,在1/10秒钟内对电站反馈的多种信息进行处理,并在一秒钟内作出决策和发出指令,使电站的发电机时刻都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可增加发电量2%——3%。

《外设原理》武昌审稿会议,前排座位右起张江陵(华中工学院)、陈明廉(总参)、唐守仁(计算机总局外设处)、虞浦帆(华东计算所)、.刘庭华(电子部52所);后排右起,周烈强(国防工业出版社)、叶济中(华中工学院)、徐光佑(清华大学)、吕辉(地空导弹学院);左一,付敏(华中工学院)。

大家仔细看看,还能从这张照片中看出哪些历史要素?

感谢为破解这张历史照片要素热心帮助寻找当事人的多位朋友!

2015年《溯源中国计算机》,从定稿到出书也就不到一个月。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

从《外设原理》出版看人工铅排印刷

急寻30年前的电报分集器

中流砥柱现身!第一个数字网络的开拓者!

从计算机转报到全国转报网络

网络自动化斩获转报人工

深切悼念公众电报业务专家李达先生

北京电报大楼的申遗操作表

余梦伦:转入计算数学专业的火箭弹道设计专家

4292:凯旋机械厂的三线回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