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为何遍地是城堡?
山河合围的山西,堪称一座天然的巨型城堡。我的祖籍就在晋中市平遥县沿村堡。
其中的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大同盆地、长治盆地,又是一个缩小版的山西,而那一个个城、镇、村落,又都是级别、规模不同的城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四周合围、机关重重、氛围森严。
盆地之中,居于中央的是省府所在的太原盆地。端坐在汾河畔的太原城,无疑是山西这座大城堡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中国的城池,明代以前多为土城,朱元璋在明朝初期,对全国的城池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让容易坍塌的土城,变成了砖城。
山西为明帝国的铜墙铁壁,这个省内的各个城池修造得尤其高大、厚实、牢固,标准往往超过一般规制。
省省府太原城墙高大、规模远超过其他省府
府太原,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换算现在长度单位,太原城周长12公里,高约12.7米;而同为省府的济南府城,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阔五丈、深三丈,换算现在的长度单位,济南府周长只有6公里多,高度只有10米。作为县城的山西平遥,其周长也达到了十二里,高三丈五尺,即:城长6公里、高约12.7米。
一个县城的规模,竟然达到了山东省城的规制,可见山大明朝对山西城池建设的重视。
清代《山西省城街巷图》 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画师nala上色
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上古尧舜禹建都的传说就不说了,这里先后成为春秋晋、战国赵,以及隋、唐两大王朝的奠基之地。自建城以来以来,太原盆地中的晋阳(太原)城,是战国赵(前期)、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因走出了晋文公、赵武灵王等霸主,出过多个皇帝,太原被视为龙潜之地,所以得“龙城”称号。
五代十国之后,宋太宗统一南北方,据说因为担心太原龙气扰乱大宋江山,便烧毁了古老的晋阳城。先是火烧:“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再是水淹:封堵汾水、晋祠水,灌入晋阳,宋太宗又命将太原治所从榆次迁到唐明镇(今太原市区)。
宋初新建的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周长5.28公里、有城门四座。据说赵宋在新修太原城街道时,都筑成丁字街,取其谐音,“钉”破“龙脉”。这个军事要地,由名将潘美、杨业把守。金代诗人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说:“南人鬼巫好机祥,万夫畚铺开连冈。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从春秋到五代,城址在汾河西岸;从北宋到今天,城址在分河东岸。
一千年河西,一千年河东,这是对太原城池变迁的概括。
龙气的破坏之说,只能当段子听听。唐朝修造的晋阳城,比宋代新建的“晋平”城,要气派太多,规模也大得多。唐城,为五代王朝沿用,宋人为攻占它损失惨重,毁城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为了泄愤。另一原因是客观的:春秋以来,汾河西岸因大规模开发和战祸,生态环境恶化。宋人往河东北方向迁建新城,一方面因为河东环境更好,一方面更为了防御契丹铁骑需要。而“丁”字街,则有利于阻碍马匹的奔袭。
另一重镇大同,也不遑多让。
以大同城为中心的长城边关体系,更是中原王朝的北疆脊梁。这个边境大城的繁荣,有目共睹。谢肇制《五杂俎》说: “ 九边如大同, 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 而妇女之美丽, 什物之精好, 皆边陲所无者… … 谚称蓟镇城墙、 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 。
山西大地上的城池,又何止这两座大城。浩劫中幸存的平遥县城,成为中国农耕地区明清城池的活化石。
在一般行政城池聚落的外围,山西的山河与人,又合作联袂,设置了一个个雄关塞——让山西大地成为中国关隘最大多的地方,形成了“晋省处处是关山”(作家鲁顺民语)的格局。
山西的关隘,不仅在边关为了拱卫各个城池。关塞几乎遍布全省每一个山口、河谷、水口、平原。
刘震宇先生是设计师,平时酷爱绘图,他画了一张山西三位地形图,并在上面标注了山西主要著名的关隘,这些数量不到山西所有关口要塞的十分之一。
▼
绘图 @ 刘震宇
重重关山的格局,深刻影响了山西民居的建筑观。山西人居住的那些拥有又高又厚院墙的大院落,还有那些像城堡一样的村落,堪称关、城、堡、寨等大堡垒的延伸。不同的是,它们是半居住、半军事性质的,建在适于居住、耕作的平原或山坳里。地势起伏、防御功能都是这些村落规划的重要标准。
城堡和城墙,是山河赋予给山西人的一种生存之道。
古堡式的村镇,在古时候是遍布山西的。山西第一大水系——汾河流域,目前遗存的平遥堡村、介休张壁堡、灵石梁家堡、汾西师家沟堡,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最密集的古堡群,分布在山西第二大水系——沁河流域。这种高大的中国式城堡,其风情、其气势,不亚于著名的欧洲中世纪城堡。
沁河流域,晋东南城堡群中,最有名的当然是阳城县皇城村(原名黄城村)的城堡“皇城相府”,一座分为上、下双城的城堡。
城堡整体依山势而建,高处向下俯瞰时,“双城”宛若一只头北尾南的巨龟,因而有“龟城”之谓。
“皇城相府”内外双城格局手绘图
沁水县湘峪村,原名乡谷村。谷与峪同义,“有谷而无山水”,所以有碍风水,后人便在添“水”加“山”。
▼
湘峪古堡的密集建筑,有“五步一楼,十步一桥”之密集,有“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之繁复,有“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之宏伟。
▼
这些村镇古堡,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种叫“山河楼”的建筑,它们出现在视野最佳的位置,是村落古堡里的最高建筑,取“河山为囿”之意。皇城相府、郭峪古堡中的河山楼有7层之高,层间有楼梯相通。这是明清时期乡野间的“高楼大厦”。河山楼往往只在一面辟拱门,外门为石门,可以防火,门后设有杠栓。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聚落选址的条件无法与秀美的江南相比。黄土层易于渗水、气候干燥少雨、地面植被较少,给风水选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晋东南村落还是尽量追求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宝地模式。
下图为晋东南典型古堡地理环境与建筑格局,城墙之内最显眼的高大瞭望楼,就是当地人说的“山河楼”。
▼
作为民间修造的防御性堡垒,它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楼顶建有垛口,便于监测敌情,底层深入地下时辟有秘密地道。楼中还备有井、碾、磨等设施,以应付长期围困。
在人类所谓的文明史中,相当长的时间是并不文明的掠夺史。在掠夺与反掠夺的冲突中,这些城堡既彰显了沁河望族的荣光,又反映了人生在世的无奈。
阳城县北留镇郭峪古堡,其山河楼颇为有名,当地人叫“豫楼”,建于明崇祯十三年,长15米、宽7.5米、高30米。
▼
高平市区西南15公里,蟠龙寨古堡为“村中之堡”,酷似犄角的城门楼、高大气派的院门,幽深曲折的老巷,体现了用心良苦的设计技巧、等级森严的家族制度。
▼
当我们走出晋东南,再去看晋中那些著名的晋商大院,它们虽然不是村庄,不是城池,但这些院子的外墙,也高大厚实,氛围森严,也有城堡般的气势。
大院、寨子、村落、镇子、县城、府城,这一个个城堡,最终组成了山西这座巨型超大城堡。这样规整而森严的地理单元,这样的省份,在中国独一无二。从山河围成的山西省这座巨星城堡,到一个个聚落、院子——身上都有城堡的身影和元素。
沁河古堡
张壁古堡
注:转自头条号大地理馆。
华夏五千年!
晋乡人遍天下!
山西最新简历|山西|永济|偏关|霍州|盐湖|绛州|洪洞|碛(qì)口|三交|山西之美|山西低调|山西名山|山西民歌|山西唐诗|山西蒸馍|山西文物|山西彩塑|建筑山西|文明山西|航拍山西|山西移民|山西秘密|山西行政|山西公路|山西县歌|山西县景|抱愧山西|太原建筑|太原变迁|晋中县赋|晋中平遥人|大槐树移民|70年前山西|山西老照片|山西国史地位|山西历史文化之脉|山西多少县北京多少营|山西人也太低调了|山西建国内首条轨道旅游专列|山西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山西山之西,太原不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