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无脸男来做心理咨询 | 个案概念化

于晓雯 于晓雯
2024-08-22
    写在前面的话    

1、真实的个案概念化不会出现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和可识别的身份信息,此篇文章为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所以未隐去姓名。

2、本文包含心理动力学VS辩证行为疗法DBT的个案概念化。

3、正文35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01 来访者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第一印象、来访者主诉、问题呈现


    基本信息    

无脸男,全身笼罩在黑色长袍下,脸上戴着一只白色的面具,经常自己站在桥边,独来独往,若隐若现。他是一只神秘又怪异的鬼怪,没有人知道他的个人信息,他从哪里来,他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他有怎样的个性特征,就好像他的一切都是虚无的,他也在这种虚无中,习惯把自己隐藏起来。

    第一印象    

当他来到咨询室里的时候,显得有点拘谨和不知所措,他不善言谈,更多时候是沉默不语的。他对咨询师弯腰鞠躬,礼貌客气得有些刻板和用力。当回想起悲伤往事时,他会隐身起来,不让咨询师看到他。

    来访者主诉    

改善失控的情绪以及暴食问题,改变在人际中的讨好模式。

    问题呈现&促发事件    

无脸男一直有强烈的孤独感,他觉得没有人在意自己,他每天都在汤屋附近徘徊,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观察来来往往的人。有一天,他和千寻相遇了,千寻看到他之后,对他点了一下头。这是第一次有人看到他并主动跟他打招呼,从此他开始关注千寻。

在千寻去汤池工作的时候,千寻看到站在雨里的无脸男,千寻担心他被雨淋到了,就为他留了门,让他进入房间,无脸男感到了被关注的温暖和感动。于是他很想跟千寻交朋友,想要通过他的方式讨好千寻,为她付出。

无脸男看到千寻遇到了困难,为了帮助千寻,他偷了好多药浴牌子送给千寻,千寻只拿了一张用于工作。

无脸男虽然无法表达,但他能很敏感地捕捉到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他的内在非常的空虚和孤独,他没有自我,他用吞掉其他人的方式,让自己变成其他的人。

他感受到汤屋的人都很爱黄金,便用黄金诱惑青蛙,在青蛙接受了诱惑时,一口吞掉了青蛙,之后声音就变成了青蛙的声音,性格也变得和青蛙一样贪婪。之后他开始诱惑汤屋里其他的人,让他们用巨量的食物来交换黄金。

无脸男想要将成堆的黄金送给千寻,讨好千寻,但千寻不需要黄金,拒绝了他。无脸男浑身颤抖,内心非常的崩溃,行为开始变得失控,吞掉了汤屋里的两个人。

当他再次看到千寻时,又一次卑微地讨好千寻,想要给千寻食物和黄金,但千寻都说“不要”。无脸男的情绪被激发、彻底崩溃了,想要把千寻也吞掉。千寻给无脸男吃了苦丸,无脸男把之前吞掉的所有东西都吐了出来。

02 心理动力学的理解

虚无的外表、人际中的讨好、沉默无言、暴食行为

注:电影中的无脸男成长史和重要经历都是空白的,下面的理解基于作者的想象。

    虚无的外形    

无脸男虚无的外形,好像在表达着真实的他被隐藏了,这呈现了他早年缺少被关注、被回应的体验,他不知道如何跟他人、跟世界建立连接,也无法被他人看到和关注。无脸男没有稳定的自尊、没有形成自我同一性。

一个人的自尊和自我概念是通过养育者的镜映来建立起来的,身心感受到养育者是爱自己的,一个人才会本能的相信,ta是被爱着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而是一种底层的相信。

      人际中的讨好      

千寻对无脸男的关注就像照进无脸男内心的一道光,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别人看到,所以他不顾一切地讨好千寻。当他敏感地捕捉到汤屋人们的需要、他去讨好千寻时,他就像失去了真实自我、只能通过“假自体”来获取他人的关注和关爱。

“假自体”是温尼科特提出的概念,是指孩子非常了解父母的感受和需求,努力满足父母的需求来获得父母的认可。如果父母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时,孩子的真实感受、需要、欲望和想法就会被孩子习惯性地隐藏起来。

当孩子需要独立和成长时,只有假自体、而失去真自体的状态就会成为阻碍,“我应该、我必须”代替了“我想要、我愿意”。

无脸男的讨好模式让他失去了自主性,只有当他“真实的渴望”、“与生俱来的天性”被理解、被允许时,他才会拥有“我是真实存在”的感觉。

      沉默无言      

当问起他的早年经历,他只是摇头、沉默不语。咨询师尝试通过几种假设来理解:

第一,早年他经历了太多痛苦、甚至是创伤,因此这些回忆和感受被解离掉了,过去对他来说一片空白。

第二,他能记起早年的回忆和感受,但太过痛苦,他不想触碰,因此目前还不能在咨询中谈及。

第三,他想要告诉咨询师,但话到嘴边却无从说起,想要讲却讲不出来,他的内心有一种被堵住的无助和孤独,也许在他过去的经历中,每次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得到的回应都是指责、批评、审判,甚至是被惩罚,因此他的言语功能被压抑和阻碍了。

第四,也许他内心存在某些冲突,比如把对父母的愤怒感觉成为攻击父母而产生巨大的内疚感等等情况,就像《国王的演讲》中博迪口吃的内心冲突是无法面对无力承担国王之责的恐惧。

也许还有其他假设,当前咨询师暂时把这些假设搁置于内心,等待后续咨询慢慢展开。

P.S.如果来访者完全无法通过语言来交流,更适合艺术治疗、箱庭疗法、舞动治疗等非言语的心理咨询方式。

      暴食行为      

当无脸男感到失控时,他通过暴食的方式吞下大量的食物。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理解,一个人的身体意向,代表了自我、自体的形象。过量进食会损坏身体,暴食也像是无脸男在进行自我攻击,同时也意味着他的创伤大概率发生在前语言期。

他内心高度依赖,并对自己的依赖感到强烈的恐惧。依赖会唤起他的无助感和脆弱感,唤起他早年需要满足却没有回应的极端无助的体验,所以他通过食物来自给自足,“我可以自己满足自己,我不需要任何人”

他通过吃来满足内在情感的匮乏,通过吃来安抚自己的焦虑和负面情绪,通过吞掉客体来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连接。通过食物,无脸男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变化,来弥补生活中缺乏的控制感和亲密关系中的缺失。

无脸男很难让人触及到他的情感,他用身体的方式、吞噬的方式去消化他内心的冲突,实际他的内心非常的痛苦和无助。

03 辩证行为治疗DBT的理解

基于情绪调节模型为理论基础的疗法


       情绪调节模型       

暴食行为常常与负性情绪相关,包括焦虑、抑郁和愤怒。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更容易受到强烈的负面情感的影响,而且神经性贪食症患者更难觉察自我情感。(神经性贪食症=暴食+清除行为,如催吐/过量运动/服用泻药等)

情绪调节模型是建立在大量研究上的治疗模型,将负性情绪与进食障碍联系起来。在情绪调节模型中,异常进食行为(如暴食、限制型进食等)是为了改变或控制负性情绪而形成的非适应性行为。暴食行为为缓解负性情绪提供了负强化的作用。

辩证行为疗法为情绪性进食问题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干预框架,可以同时处理情感、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多重因素,能帮助个体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情绪性进食行为。

04 咨询思路与方向

心理动力学&辩证行为疗法


       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咨询是一种建立在深刻的理解和共情之上的咨询方式,它不直接针对症状工作,而是通过提高自我功能、理解无意识的表达来改善症状。

1、促进自体感的发展。

咨询师进行共情-内省的倾听,提供自体客体的镜映需要,安抚被引领的理想化需要,陪伴同悲共喜的孪生需要,让来访者的自体感得到发展,修复破损的身体意向,进而减少暴食行为。

2、情绪的命名与理解。

“情绪调节能力和内在冲动(攻击性&性)的强度有关,如果内在冲动过于强烈,自然会像煮沸的水一样溢出来,付诸行动而呈现在外。持续的情绪困扰的背后常常有深刻持久的心理动力原因,这也是因此需要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动力学咨访关系中才能被识别和理解(闫煜蕾)”。

来访者通过咨询增强对于情绪情感的涵容和耐受,并理解情感和内在冲动的来源,降低冲动性的暴食行为。

3、识别和重建内部客体表征。

帮助来访者理解暴食行为的内在客体关系模式,通过长期稳定的咨询关系中获得的新体验,从而形成新的内在客体表征,以真实经验发展出其他模式来取代伤害性的客体关系。

      辩证行为治疗DBT      

DBT是基于情绪调节模型的咨询疗法,从 DBT 理论的角度来看,情绪失调是适应不良行为,暴食被视为试图调节强烈情绪的手段。

DBT通过“正念、人际技能、情绪调节、痛苦忍受”四个模块的技能训练(如下图),帮助来访者学习调节情绪的技巧,改善负面情绪,通过“人际技能”帮助来访者建立关系或远离有害关系,从而降低暴食频率。

         咨询室的故事 | 无法控制的暴食1咨询室的故事 | 无法控制的暴食1
咨询室的故事 | 无法控制的暴食2
咨询室的故事 | 无法控制的暴食3
咨询室的故事 | 无法控制的暴食4

后续故事,未完待续

年更博主,随缘更新

推荐阅读:

心理咨询预约:咨询师于晓雯

当安陵容来做心理咨询 | 个案概念化

心理咨询中的改变 | 心理动力学(一)

心理咨询中的改变 | 心理动力学(二)

个案概念化 | 心理动力学流派

心理自助日记 | 2023做内心更强大的自己

不同心理咨询流派如何进行心理评估


关注我,用心理学视角看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学考研经验&资料分享  

心理学科普&心理自助手册  

读书分享&思考  

家庭教育知识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于晓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