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潞西市改名芒市的前前后后

译孔 方舆论坛 2023-03-16

沸沸扬扬的芒市更名活动终于告一段落。回顾更名过程,之所以如此受各界关注,除了因为废除不得民心的原名、减少歧义、使用大家一直以来惯用的名称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认为芒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单字市。虽然潞西市更名芒市的本地支持率高达96.96%,但是国内还是有很高的反对呼声,究其原因,乃大家对本地情况不甚了解所致。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维基百科)

潞西更名芒市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三点:习惯、知名度和歧义。

首先说市民的习惯。

我曾于2007年刚到芒市不久后在博客中发表过一篇名为《被冷落的“潞西”》的文章,以一个“外地人”的眼光记述了“满城尽挂芒市牌,唯有政府见潞西”的真实状况。不难看出,“潞西”二字作为县一级地名的出现,已经存在了76年(1934-2010),作为县级市名也存在了14年(1996-2010),但市民的认同程度,远不及传承了千年的音译名称“芒市(茫施)”。“芒市”二字,小可指芒市镇(现在的勐焕街道办事处),大可指整个潞西市,需要根据交流对象来定。显然,具体到对于非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潞西市”这座城市来说,市民的日常生活交流中是不会出现“潞西”二字的,“芒市”二字才是大家对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市域的习惯称呼。

其次说芒市的知名度。

在云南省内,芒市的知名度大于潞西,不是一点点。从交通上来说,长途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告诉大家西南边陲有个芒市和瑞丽,机场登机牌上告诉大家目的地是德宏的芒市;从饮食上来说,遍地开花的“傣味”要么挂芒市傣味,要么挂德宏傣味;从旅游上来说,行程宣传从来都是“芒市——瑞丽——腾冲”;如此种种。也就是说,在全省范围内,人们也是习惯用芒市的。另外,在有的场合中,“德宏”、“潞西”、“芒市”三者是指同一个地方,比如天气预报,但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大大削弱了其中任何一个的知名度。举个例子,大理州大理市和楚雄州楚雄市这种州市同名的情况,对外宣传统一就用“大理”或者“楚雄”,而德宏、芒市的对外宣传,有时用“德宏”,有时用“潞西”,有时用“芒市”,这样显然会让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是三个没有关联的地方,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打造芒市的知名度来说不是件好事。

再说潞西和芒市引起的歧义和误会。

芒市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些时候在外地被人问起哪里人,答“潞西”,会被人误解为红河州的泸西县。泸西早年凭一个大红大紫的地下溶洞“阿庐古洞”博得了全省的美誉,可以说“泸西”二字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在泸西这样的光环下,潞西被“收编”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后来潞西人在外一般都说自己是德宏的或者芒市的。其实,地名音同、音近的情况并不罕见,比如昆明宜良和昭通彝良,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潞西和泸西也可以用德宏潞西和红河泸西加以区别,但为什么芒市人就不能容忍潞西呢?大家设身处地试想一下,作为一个芒市人,自己城市本身就有一个响当当的千年美名“芒市”,对外却要用地图上所标注的“潞西”来表达,而且竟然还被另一个名字相近的、光环巨大的县所混淆,何苦呢?也就是说,对于影响不大的外人来说,重名无所谓,但对于身在其中的芒市人来说,结合“芒市”二字的习惯、知名度,与其费尽口舌解释此“潞西”非彼“泸西”,还不如直接就用平日里大家都习惯的“芒市”,何乐而不为?另外,现在省级以上的地图几乎不标注作为潞西市驻地镇的“芒市”二字(2008年芒市镇改设勐焕街道办事处后更无法标注“芒市”),所以以前经常有外地游客拿着芒市的机票、车票,满地图地找“芒市”,更有外地游客身在潞西找潞西,身在芒市要去潞西。

以上三点综合起来,足以表明市民强烈要求更名的愿望。

那么,国内的反对之声主要将矛头指向哪里呢?也不外乎这么三点:

第一是芒市开了国内单字市的先河。

吃螃蟹的总是要受到质疑和攻击,更何况这个单字市是在全国没有单字市的先例却有过“沙市市”、“津市市”这样的市名的背景下诞生的。大家对既有的一堆单字县、单字镇、单字社区毫无兴趣,却对这个国家破例特批的单字市感慨万千,有的觉得“芒市委”这样的简称很别扭,有的觉得应该像“沙市市”和“津市市”一样更名为“芒市市”,更有甚者其实只是在为“死不瞑目”的“沙市市”而抱不平。不过,这只是个习惯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习惯的。

第二是芒市的“市”字既做专名又做通名。

这一点几乎是反对派质疑的焦点,认为通名和专名混用是一种荒唐的做法。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下潞西市为什么没有更名为“芒市市”:其一,“X市市”的叫法是否合情合理?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说,合理;但是从市民使用的角度说,就不太合情了。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沙市、津市两个“市市”甚至“石狮市”的前车之鉴,为了今后的称呼方便,潞西市申报更名时直接就没考虑“芒市市”,而是申报了“芒市”。其二,有反对意见称芒市的“市”本来就是音译专名的一部分,更名时直接改用作通名是不合理的。如果说“市”字从专名变为通名不合理,那么曾经的达县市、万县市中的“县”字从通名变为专名就合理吗?现在的辉县市和景德镇市是不是也要考虑改名?其三,撤县建市(区)没有出现过“X县”改为“X市(区)”的情况,大多数都是改为“X州市(区)”,同时该市的专名就由“X”变为了“X州”,也就是说,专名是可以更改的,那么,既然连撤县建市(区)的同时都可以更改专名,这堂堂正正的更名活动还不能将专名“潞西”更名为专名“芒”吗?其四,众所周知,“芒市”二字为音译,“芒”既不是芒果之意,“市”也不是城市、建制市之意,那么,既然是音译,我们就可以在不考虑汉字字面意思的情况下取其音译简称,如吉林乌拉简称吉林,喀什噶尔简称喀什等,同样,芒市简称芒。综上所述,芒市并没有将通名与专名混用,之所以误会,是因为先前的新闻中有一句“‘芒市’的‘市’既是专名又是通名”的报道,但仔细想想,哪个单字县不是这种情况?

第三是很多人认为既然要“正本清源”就应该改为“茫施市”。没错,正本清源是好事,不过既然是音译词,为何一定要是“茫施”这两个字呢?再者,正本清源能顺应民意吗?如果现在提出将北京更名为燕京,将南京更名为金陵,有多少人能接受?是传承历史还是没事折腾?从辩证的角度说,没有新地名就没有历史地名,“本”和“源”是相对的,今天的任何一个地名在将来都有可能成为历史地名,就像我们不可否认“潞西”曾在芒市历史上留下76年短暂的时光一样。简言之,芒市目前至少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历史地名:茫施和潞西。

以上是社会各界质疑芒市更名的主要三点。

另外,有网友提议,“潞西市”应该更名为“芒州市”或者其他“芒X市”。其实这种做法是严重的倒行逆施、违背更名初衷的。大家仔细想想,潞西市为什么要更名,市民的初衷是什么?潞西的更名和全国上下为了旅游而更名的黄山、石林、张家界以及甚至为了抢注虚构地名而更名的“香格里拉”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显而易见,中国九成以上的更名几乎都是“官意”,而芒市更名则是不折不扣的“民意”,既然要顺民意,就必须更名为众望所归的、有着强大群众基础的“芒市”。如果芒市是月球上的一座待命名的山峰,那么网友大可尽情天马行空,想像出比芒市甚至比芒州市更美妙动听的名字,叫啥都无所谓,只要好听、好记,但事实上,“芒市”是一座实实在在存在的城市,是一个对市民来说有着难舍难分情结的亲切的名字。因此,芒市更名的各种方案从优到劣应该是这样一种顺序:芒市、芒市市、维持现状潞西市、茫施市、芒X市。

作为一个从小不在芒市长大的人来说,我对芒市并没有多少情结,之所以对芒市更名作这样一番解释,并非在维护芒市什么,只是想消除各界对芒市更名的一些误会,希望大家能够从芒市市民甚至云南省民的角度设身处地重新认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原文刊于《方舆》2011年第1期。


扩展阅读:

宁夏市县区地名由来 |青海省州县地名由来 | 西藏市县区地名由来 | 淮南淮北两市得名由来 |
三江源:三条江河藏语名称由来 | 黄河与以“黄”命名的县级地名 | 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 | 清代语讹政区名探析——从灵壁县到灵璧县 |
政协委员提议:黄冈市正名黄州市 | 成都别称知多少? |
地名:牛年说牛 | 地名趣谈:失散的双胞胎 | 地名趣谈:侬覅杠啦,跌饿是阿拉额 | 地名趣谈:三迁五竹 |
地名趣谈:重名市辖区29组66个列表 | 地名趣谈:同域重名市区县37组列表 | 地名趣谈:同域省/地/州与市/县重名16组34个列表 | 地名趣谈:异域重名50组106个列表 | 地名趣谈:近似重名地名23组50个列表 | 地名趣谈:地名颠倒话68组142个列表 | 地名趣谈:同音单字县地名15组35个列表 | 地名趣谈:同音4个以上地名13组56个列表 |
非自治的民族区划:民族乡、民族镇和民族区 | 单区/无区地级市62个列表 | 矿区/新区/林区/特区11个列表 |
地名礼物送给妇女节:四川省大竹县有个妈妈镇 | 新疆的三个组合地名—伊宁、米东、巩留 | 新疆的县级组合地名沿革 | 地名的阴柔之美,盘点川渝「女性地名」 | 县级以上的组合地名溯源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