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以人名命名的县
自古以来,不少地名是以人名来命名的,有些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些是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名字。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条第2款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故现在中国的地名比较少用党政领导人的名字命名。下列所列的是民国期间出现的以人名命名的地名。
中山县
1925年4月15日(一说4月16日),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中国民国国父孙中山)。【粤】
陈胜县
1926年9月21日,匪首陈德胜拥入固阳县城,并把固阳县改为陈胜县(秦末义军首领陈胜),同年冬被裁撤。【内蒙古】
列宁市
1930年2月17日,中共鄂豫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设置列宁市,由黄安县七里坪镇析置,驻七里坪长胜街,1931年(11月7日后),裁撤中共设置的列宁市。【鄂】
公略县
1931年10月(一说11月),中共设置公略县(红军第三军军长黄光略),由吉安、吉水2县南部区域析置,治水南圩(今吉水县城水南),后迁吉安县富阳区陂下村(今吉安市南),下辖陂头、富田、新安、东固、水南、罗家、白沙、冠山、拆桂、开仑、儒林等11个区。1934年10月被裁撤。【赣】
经扶县
1932年10月(一说1933年9月),设置经扶县(国军将领刘峙别名),由光山县南部5个里、17个保、黄安县的2个会析置,治新集(今新县县城)。【豫】
立煌县
1932年11月,设置立煌县(国军将领第十四军军长卫立煌),由六安县17个保、霍山县8个保、霍邱县3个保及河南省的固始县2个保、商城县14个保析置,属安徽省,治金家寨。同年12月,经内政部批准,立煌县由安徽省划归河南省管辖。【皖】
博生县
1933年1月13日,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5号命令,将宁都县更名为博生县(红五团副团长、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县址设宁都黄陂。1934年10月被裁撤。【赣】
彭湃县
1933年7月2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第四十六次人民委员会会议决定,设置彭湃县(中共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由宁化县的安远市、河龙排等和建宁县的均口区析置,治湖村(今宁化县城东北),后迁巫坊(今宁化县城东北),下辖辖安远,河龙排,伍家坊,泉上,固村等区。1934年5月裁撤。【闽】
杨殷县
1933年7月(一说8月),中共设置杨殷县(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杨殷),由兴国县西部、万安县南部边境析置,治均村圩(今兴国县城西),下辖均村、永丰、茶园、熬源、泮溪、黄塘、武索等7个区。1935年4月裁撤。【赣】
太雷县
1933年8月16日,中共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8次会议批准,设置太雷县(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由石城县横江、大由、珠江、洋地、龙冈、瑞金县的日东、湖陂及宁化县的淮阳等8个区析置,治横江东寮脑(今石城县城南横江),下辖横江、殊江、大猷、洋地、湖陂、日东、龙岗等区。1934年5月,中共将太雷县划为中央政府直辖县。同年10月29日裁撤,并入石城县。【赣、闽】
兆征县
1933年8月(一说9月初),中共设置兆征县(省港大罢工领导人苏兆征),由长汀县红鄞、大埔、张地、德联、古城、东陂、黄沙等7个区(一说6区)析置,治长汀县城关。【闽】
代英县
1933年9月(一说10月),中共设置代英县(中共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由上杭、永定2县边境太拔、芦丰、太阳、茶地、兰家渡等区析置,辖庐丰、横岗、茶地、大洋坝、太拔、蓝溪、丰稔7区,治太拔(今上杭县城东)。1935年1月裁撤。【闽】
明光县
1933年11月,中共将连城县更名为明光县(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李明光),县址设连城县城,下辖连文亨、北团、姑田、四堡、罗坊、席湖营、山下、林坊、梅村头等区。【闽】
登贤县
1934年3月,经中共中央政府批准,赤南县更名为登贤县(中国工人运动早期领袖罗登贤),治所由畚岭迁至小溪(今于都县城南)。1935年3月裁撤。【赣】
英安县
1934年11月,中共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将莺舞县更名为英安县(红31军政治部主任林英安)。【川、陕】
重远县、子长县
1934年12月,中共陕北特委决定设置重远县(山西省委军委代表杨重远),由延安、安塞、靖边3县的部分地析置。1935年5月,中共西北工委决定将重远县更名为子长县(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谢子长),下辖8个区。1937年9月6日,中共裁撤子长县,国共合作设置安定县。1942年2月28日,中共决定复将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同时驻地由安定迁至瓦窑堡(今县城)。【陕】
胡梓县
1935年1月,中共鄂东南道委指示将修武崇通县更名为胡梓县(省委特派员吴致民,化名胡梓)。【赣】
申熙县
1935年1月,中共设置申熙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红25军军长蔡申熙),由宁羌县析置,治关口坝。同年3月被裁撤。【陕】
忠发市
1935年3月31日,中共设置忠发市(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发,后改称中法市),由阆中县城析置,下辖城区2区及城郊16乡。同年4月(一说5月)被裁撤。【川】
济时县
1935年4月11日,中共设置济时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委员甘济时),驻雁门场上街今税务所址,隶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下辖江西馆(今青林口乡)2区,雁门、茅坝(治地在今敬元子)2乡,新街等17村。【川】
寿昌县
1935年春,中共湘鄂赣边区设置寿昌县(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由崇、通、修三县交界的苏区析置。【赣】
善集县
1935年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将澄迈县更名为善集县(琼崖起义领导人杨善集)。【琼】
志丹县
1936年6月,中共将赤安县更名为志丹县(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陕】
葛荣华县
1938年1月,景县人葛荣华的“抗日义勇军大队”打垮陈玉虎伪政府,建立葛荣华县。同年8月,中共冀南区第三专员公署改组葛荣华县政府,建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冀】
企之县
1940年3月,中共设置企之县(曲周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郭企之),由曲周县东部香城固、潘店2区及临清、威县临近3区析置,属冀南区第四专区,同年4月,中共将威县第什营、程志庄、白果树、枣园一带95个村划归企之县管辖。1945年11月裁撤,并入威县。1949年8月,企之县更名为曲周县。【冀】
靖远县
1940年6月,中共设置靖远县(冀南区第六专署专员盐山县人杨靖远),由盐山至庆云公路以西,盐山到旧县公路以东,宣惠河以南区域析置。【冀】
建屏县
1940年8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批准,以平山、井陉、获鹿三县的部分区域设立建屏县(病逝平山县的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1945年10月裁撤。【冀】
筑先县
1940年10月,中共将聊城县更名为筑先县(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鲁】
振华县
1940年11月(一说1941年6月、1945年),宁津县改名为振华县(在宁津县牺牲的地委书记马振华)。【鲁】
之光县
1940年年初,中共设置之光县(1939年晋察冀边区冀中政治主任公署公安局第一任局长李之光),由清苑县张保公路以东,安新县西部区域析置。1945年,之光县更名为清苑县。【冀】
赵镈县
1941年中共设置赵镈县(一说为1944年2月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改名),由临沂县西南部,费、峄、郯城3县部分地析置(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治漫子(漫溪村,今苍山县城西北东网镇东南4公里)。【鲁】
士敏县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将端氏县改置为士敏县(抗战将领武士敏)。【晋】
晓峰县、云彪县
1942年1月,中共将新望县更名为晓峰县(三地委组织部长郗晓峰)。1942年6月,中共将晓峰县更名为云彪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刘云彪)。【冀】
左权县
1942年6月18日,中共将辽县更名为左权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晋】
宏毅县
1942年10月,中共冀南区党委和冀南行署决定设置宏毅县(冀南军区司令员杨宏明和政治部主任孙毅民),由临清县、企之县、清河县各一部分析置。1945年11月裁撤,并入威县。【冀】
紫石县
1943年1月,中共设置紫石县(苏北爱国人士韩紫石),由东台、泰、如皋3县析置(一说由泰北办事处改置),下辖海北、曲北、李堡、海富4区,治沙岗莫家庄。1948年3月7日,中共将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苏】
翕儒县
1943年3月,中共冀南行署决定将赵元宁县更名为翕儒县(抗日县长陈翕儒)。1945年2月,赵县与翕儒县合并,恢复原赵县。【冀】
吴起县
1943年3月,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战国初期军事家吴起,习惯仍作吴旗县)。【陕】
南峰县
1943年7月,莘朝边办事处(莘县南部、朝城县北部)改置为南峰县(朝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齐南峰)。1945年5月裁撤。1945年9月2日,中共将朝城县改名为南峰县。【鲁】
齐滨县
1943年8月9日,中共鲁西南地委决定将曹县更名为齐滨县(晋冀鲁豫第22公署专员刘齐滨)。【鲁】
耀南县
1943年9月,长山县更名为耀南县(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马耀南)。【鲁】
匡五县
1943年9月,中共将陵县更名为匡五县(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匡五)。【鲁】
林森县
1943年10月(一说1944年8月11日,1944年10月10日),闽侯县更名为林森县(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闽】
永智县
1943年11月,中共设置永智县(八路军129师新八旅政委肖永智),由冠县西北部和馆陶县东部析置。1945年12月被裁撤。【鲁】
赵陈县
1943年秋,中共将枣北县改称赵陈县(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冀】
武训县
1943年堂邑县更名为武训县(堂邑县办义学的武训)。【鲁】
功岑县
1943年中共冀南行署将永肥县更名功岑县(永肥县县长马功岑)。1945年裁撤。【冀】
子洲县
1944年1月1日(一说1月10日),中共正式将绥西办事处改置为子洲县(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李子洲),由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子长5县各划出一部分析置,属绥德分区。【陕】
自忠县
1944年8月10日,宜城县更名为自忠县(抗日将领张自忠)。【鄂】
雪枫县
1945年1月12日,中共永城县委于县北侯搂召开彭雪枫师长追悼大会。会上宣布永城县更名为雪枫县,2月6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批准将永城县更名为雪枫县。【豫】
黄骅县
1945年8月(9月正式实施),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新海设治局升县并改名为黄骅县(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分区副司令员黄骅)。【冀】
复程县
1945年9月,中共设置复程县(晋冀鲁豫边区第22专区专员袁复荣及军分区司令员朱程),由曹县东南部7个区析置,治青堌集(今曹县县城东南)。【鲁】
竹庭县
1945年11月26日,中共将赣榆县更名为竹庭县(东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符竹庭)。【苏】
包森县
1945年11月,中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热辽区行署决定,蓟南办事处改置为包森县(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1946年年底中共将包森县复改置为蓟南办事处。【冀】
康杰县
1945年春,中共设置康杰县(晋豫边区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嘉康杰),由闻喜、夏、垣曲3县交界地区析置,属太岳五专区,同年12月18日裁撤。【晋】
麓水县
1946年1月,中共将滕县更名为麓水县(华东野战军第8师师长王麓水)。【鲁】
靖宇县
1946年2月14日,中共将金川、濛江2县合并(一说由濛江县更名)设置靖宇县(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吉】
叶挺县
1946年4月25日,中共苏皖边区政府经过慎重商议发出通告,同意盐城县更名为叶挺县(北伐名将叶挺)。1949年4月22日,叶挺县复更名为盐城县。【苏】
中正县
1946年4月,奉化县更名为中正县(中华民国党政军领导人蒋中正),旋复名奉化县。【浙】
炳辉县
1946年6月29日,中共决定将天长县更名为炳辉县(皖东根据地开创者、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将军)。【皖】
振堂县
1946年8月(1947年初正式设置),中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决定将新河县更名为振堂县(宁都起义领导人新河县人董振堂)。1949年8月1日,振堂县复名为新河县。【冀】
尚志县
1946年11月,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和他所领导的抗日将士在珠河县的丰功伟绩,珠河县第一次农工代表会议通过决议,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1947年5月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复,“珠河县改称尚志县,准予备案”。【黑】
杨忠县
1946年12月,中共设置杨忠县(八路军115师教导旅政治部主任杨忠),由惠民县西南部、济阳县东北部及商河县东南部析置,治仁风镇(今济阳县城东北),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鲁】
乙化县
1947年2月,中共将密云县分为东西2县,其中河西地区建乙化县(八路军晋察冀步兵第十团团长白乙化),隶属平北专属(后改冀察专属)。1949年2月13日,乙化县政府迁入密云县城,8月15日,密云、乙化2县合并,仍称密云县。【京】
徐翼县
1947年9月,中共设置徐翼县(中共鲁西北第三地委委员徐翼),由东阿县西南部的刘集、关山等区与阳谷县东北部的阿城、七级、范海、安乐镇等区析置,治今阳谷县安乐镇,后先后迁至七级镇、阿城镇,属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鲁】
原文刊于《方舆》2011年第3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