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磅:坚决扭转“唯帽子”倾向!不得“明码标价”,不得发布各类人才称号名单、统计、排行
导 言
在美国私立和公立的学校都待过。对所谓的“帽子”有些了解。“帽子”有州政府设立的(类似东方学者,泰山学者),也有私人捐给大学的基金设立的(endowment,本金不动,用利息的钱来养教席),从助理/副教授(一般加一个career development)到正教授(偶尔加一个distinguished甚至university distinguished)都有。这些帽子教授的工资一般会比同级别没帽子的同事高一些。年轻的高10%左右,资深的差距大一些可能到50%或更高。也有“帽子”会附带一笔钱给教授配备行政助理,或者提供出差的特别经费。
规模较大的、人人垂涎的国家级的“帽子”目前只有NSF CAREER Award,可以参照国内的优青(但是评价方法很不一样,美国的选拔也不很科学客观,吐槽很多)。这个国家级的帽子只是一个相当于两个美国面上基金的grant(但平均到每年,资助力度其实无大区别),并没有绑定任何的工资提升。一般拿到CAREER Award,大部分人也可能成为其他学校挖角的对象,之前的雇主也可能给出retention offer或者counter offer,答应给rising star买一台重要仪器或者支持一两位学生的工资等等。是走是留,大家习以为常,但绝不会出现一个帽子让工资翻倍的情况。在很多一流大学,拿到CAREER Award也不一定就代表着上好了tenure的保险。
记得1994年,当时以总理基金的名义设立“杰青”,是由包括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友陈章良在内的一批海归学者建言,参考的就是NSF CAREER Award(后来1996年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设立了名额更少但也是给尚未tenure的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曾经美国的“杰青”也只能对标如今中国的“优青”了,这也成为这些年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突飞猛进的一个侧影。
中国情况太过复杂,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希望近期的改革能带来一些全新风气。在这个量变即将引发质变的关口,保持谨慎乐观,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科研大匠
1、正确理解人才称号内涵。人才称号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正确认识人才称号获得者的使命责任。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第一身份是教师。
2、正确看待人才与人才称号的关系。不将高层次人才等同于人才称号获得者,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唯一依据,不单纯以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扭转以“帽子”为牵引建设人才队伍的不良倾向。
3、不得以获得人才称号作为宣传重点,不发布关于人才称号的各类名单、统计、排行,不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人才称号为主要指标撰写的报告、编制的排行。不得将科研项目(基地、平台)负责人、项目评审专家、高被引论文作者、学术组织负责人等作为人才称号加以使用、宣传。
4、不将人才称号作为硬性指标,不针对人才称号获得者发布“明码标价”的招聘广告。不将国(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作为人才招聘引进的限制性条件。
不得招揽在支持期内的高层次人才,禁止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招揽和引进全职人才。
人才成果严格按照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东北地区挖人才。
5、支持期已结束的,原则上不再使用相应人才称号,确需使用的要标注支持期,如未规定支持期需标注入选年度。层次相近、措施相似、力度相当的不再重复设置,原则上不再新设。在相同层次人才计划实施中,同一人才在计划支持期内只能获得一项。
6、不将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评价的直接依据,减少评价结果与学术资源配置直接挂钩,不得将是否获得人才称号或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作为限制性条件或评价的重要内容,有关申报书中不设置填写人才称号相关栏目。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
• End •
AG期刊公众号投稿方式
稿件(word文档)以邮件形式发送给邮箱
(applgeochem@outlook.com)
终稿会向投稿人确认信息无误后再发布
投稿内容包括且不限于
论文推送,学术活动,社群动态,招聘信息
推荐阅读
AG精选|澳大利亚东南部河流中主要离子浓度与径流量(C-Q)的关系:无机离子和营养物的来源与通量
AG精选 ▏中法合作团队利用锡(Sn)同位素揭示其在岩浆侵入煤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SSCI期刊Sustainability专刊征稿:发展与转型中的人地关系
瑞士PSI/ETH团队: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铯化学吸附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关注AG期刊
/获取更多信息
记得点击右下方的“在看”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