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编者按】地球化学作为一门化学与地质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70年的发展历程。70年来,地球化学在我国得到了大力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完整的地球化学学科体系,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及高校相应的系科专业设置,有大批的从业人员,国内从事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的专业队伍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地球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已经在地球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地球化学数据在地球科学研究成果中几乎无处不在,地球化学对地球科学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然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中,地球化学学科收到的申请书总是较少;在国家教育部学科设置目录中,地球化学只是地质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那么,究竟是什么制约了国内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的地球化学该向何处去?在国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时,对这一世纪之问的回答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地球化学乃至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的制定乃至科研体制的改革。2019年8月10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的地球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院士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他的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滕方振教授一起讨论完成了现在的稿件。作为该领域领军人物的两位地球化学家试图通过他们对初心和使命的解读,促进国内地球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者介绍郑永飞(左),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美国矿物学会会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副主编。滕方振(右),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矿物学会会士,《Geocheim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