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袁松虎:氧动态界面活性氧产生机制与环境效应
通讯员:舒志鹏,复旦大学博士生
复旦大学环境地球科学前沿讲坛于7月26号10点完美打响第一枪,,本次学术会议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袁松虎教授,线上会议由王梓萌老师主持。适逢台风“烟花”登录上海,很遗憾未能与袁老师兑现Prof. Songhu on the Songhu Road! 的邀约,但在线上700余位师生的热情参与下,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袁松虎教授此次给现场和云端的朋友带来的学术报告题为“氧动态界面活性氧产生机制与环境效应”。袁松虎老师基于活性氧物种的研究背景、野外观测、产生机制、环境效应评估等多个方面对地下水自由基非光照产生途径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学术报告结束后,袁老师与观众进行了近30分钟的学术交流,对老师和学生提的问题做出了细致和深入的讨论。直播回放已上传网络,错过直播的同学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至蔻享学术观看!
视频回放链接:https://m.koushare.com/lives/room/049023
五、总结与展望
视频回放链接:https://m.koushare.com/lives/room/049023
最后我们精选了提问环节中的5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下吧!
Q1: 袁老师能否讲一下超氧自由基的测定方法?
A:超氧根自由基的检测应该是三种活性氧物种里测试难度最大的一个,我们课题组也正在尝试用超氧化钾和歧化酶的方法,但是得到效果都不是很好,主要可能是因为还原体系中的有机质及空气的干扰会比较大。考虑到测试过程过于复杂,所以我建议不是化学背景的同学可以不用把过多精力投入在上面。
Q2: 有机质的供电子能力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测定?
A: 有机质供电子能力我们是借鉴瑞士ETH Michael sander课题组建立的方法,他们采用电化学介导测定了有机质及铁矿物的供电子能力,这也是在方法学上比较创新的工作,值得我们相关研究人员学习和借鉴。
Q3: 请问老师二价Mn会与二价Fe类似产生羟自由基的效果吗?
A: 环境中Mn(II)的活性要远低于Fe(II),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很清楚的发中性条件下Fe(II)很容易被空气氧化,而Mn(II)则很难,pH 7条件下Mn(II)可能需要数年才能被氧化,只有当pH大于10才可能快速氧化。如果在有配体络合的条件下,Mn(II)可能被氧化,形成超氧根和双氧水,但形成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仍远弱于Fe(II)。
Q4: 厌氧体系中羟基自由基能否形成,如果可以形成机理是什么?
A: 纯厌氧体系确实可能产生黄铁矿,现在的研究主要二硫化矿物表面缺陷位点可以,形成羟基自由基,不过其产量要远低于有氧体系。
Q5: 您的研究表明地下水界面有活性氧产生,这是否可以作为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手段?比如向地下水环境原位注入二价铁和含氧水?
A: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考虑到地下水偏还原态的环境,因此Fe(II)的注入必须性并不大,而注入含氧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也在推进相关工艺也期待有所进展。
推荐阅读
一段分水岭的故事:庆祝AG期刊创刊35周年 从“taikonaut”到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近50种矿物 国际地球化学协会IAGC 2021年各奖项公布 彩蛋| CNSAg:同在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碳氮硫银 AG35年发表的Tributes:从地球化学之父到中国当代的学科英雄 郑永飞院士:做“科学家办刊”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地球科学中有哪些薄弱学科?如何扶持?何以自强? AG公众号的纲领:毛泽东做自媒体的日子 AG2020年影响因子 3.524! 美好寓意(35年,24小时)
AG经典
AG新星
“微言大义”
全国学术公众号100强:AG期刊
投稿邮箱|ag_eic@fudan.edu.cn
欢迎收藏,关注,“在看”,助力中国引领的国际地球化学学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