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中有哪些薄弱学科?如何扶持?何以自强?
Editor's Note
院士仗义执言,道出学科实情。对饱受冷落的水文地质、矿物学等领域,在“一刀切”、“后继无人”的寒风中,AG一直敞怀拥抱。呼吁国家扶持,学科和期刊自信自强,高声宣示工作的重要性。“Ag不是银,沉默不是金。” 高唱中国地化学者在国际舞台的最美和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人文在线 Author 穆穆 符淙斌 等
点击上方“科学人文在线”可关注
一、薄弱学科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学科地位亟待提高
人才结构和科研队伍状况堪忧。与相邻的良势学科相比,薄弱学科人才队伍已严重弱化,杰出人才极为匮乏。截至 2017 年底,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学只有 1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 名“杰青”和 1 名“优青”,而气候变化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杰青”、“优青”分别为 9 名、20 名和 9 名;极地海洋科学只有 1 名“优青”,而热带海洋动力学有 4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 名“杰青”和 5名“优青”;矿物学只有 1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4 名“杰青”和 4 名“优青”,而岩石学有 10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8 名“杰青”和 11 名“优青”;沉积学只有 5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 5 名“杰青”,而构造地质学有 17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0 名“杰青”和 5 名“优青”;水文地质学只有 6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3 名“杰青”和 3 名“优青”,而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有 9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4 名“杰青”和 15 名“优青”;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只有 1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且即将成为资深院士,“杰青”和“优青”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
项目资助和平台建设严重不足。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与气候变化学相比较,近十年 973 计划分别为 2 项和 6 项,近五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资助项目比和金额比均约为 3∶10。水文地质学学科相比于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存在明显差距,近十年来后者获批基金重大项目 9 项,而前者至今尚无该类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领域项目申请指南中,以前者为主题的只有 2 项,而以后者为主题的多达 44 项。目前我国仍然缺乏针对极地海洋问题的国家级大项目,近十年极地海洋科学仅获得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而热带海洋动力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 11 项。同样地,矿物学获得 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而岩石学有 15 项;沉积学获得 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而构造学有 32 项。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相比,在很多大科学计划和项目中扮演了配角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角色。6 个薄弱学科仅有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低纬海洋研究具有多艘科考船,而极地海洋科学目前仅有 1 艘以供给为主的科考船。
简单的“一刀切”学术期刊分区使薄弱学科雪上加霜。在不合理的期刊分区中,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学和矿物学国际一流期刊仅为 3 区,沉积学和水文地质学国际一流期刊仅为 2 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SCI 期刊很少,大多属于 SSCI 期刊且影响因子普遍不高。其结果是严重矮化了相关薄弱学科的学术地位。
三、以 SCI 论文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人才结构、学科管理机制是造成学科薄弱的重要原因
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兴衰有其本身的规律,但是上述薄弱学科的形成却是我国目前科技评价体系严重不合理造成的,特别是唯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评价成果导致薄弱学科处于极端劣势。我国目前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贡献的评价几乎完全依赖于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忽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指挥棒下,SCI 论文已经被严重泛化甚至异化,导致高影响因子期刊较少的薄弱学科处于劣势。
期刊分区的评价体系阻碍了对薄弱学科优秀人才的选拔。忽略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简单按影响因子高低进行分区的期刊评价体系严重低估了薄弱学科优秀人才的学术水平和贡献,阻碍了对这些薄弱学科优秀人才的选拔。1978 年后,美国气象学会首位华人会士几乎没有 1 区的文章,如果按照中国目前的评价体系,是不可思议的。矿物学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为 3 区,创刊百余年来,40%的论文被引用不到 5 次,按现行期刊分区方式大部分国际著名矿物学家都难以获得认可。
评价体系和人才结构影响到薄弱学科科研经费的投入。在现有体制下,一部分学科发展模式是“高影响因子和高分区文章的产出→各种人才计划的入选→更多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的投入”。相反,国家战略需求不可或缺的若干薄弱学科,受现有评价体系制约,所谓高层次人才偏少,在科研项目竞争中处于劣势,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削弱了对国家需求的服务能力。
学科管理机制不利于薄弱学科健康发展。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仅强调一级学科的建设、评估和激励,在现有评价体系中成果显示度相对较低的薄弱学科将进一步被忽视。如极地海洋科学、矿物学、沉积学没有被列入二级学科。水文地质学学科的定位始终处于变动当中,学科隶属关系混乱,学科地位被弱化。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得不到重视与发展。其后果是,薄弱学科的发展后继无人。
四、深化改革人才和成果评价体系、扶持薄弱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特别支持计划是促进薄弱学科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球科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直接面对我国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减灾防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若干不可或缺的薄弱学科长期处于下滑的态势,严重影响了地球科学的学科生态和良性发展,与国际先进国家差距拉大,亟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给予大力扶持。
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才和成果评价体系。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专业人才和学术成果的评价体系。摒弃以论文数量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机制,取消论文期刊分区的评价办法,逐步实施和完善同行评议和代表作评价制度。在合理评价学术水平的同时,突出对社会服务和国家发展的贡献。改善对交叉学科“两不管”的现状,加强交叉学科评价标准建设。
扶持薄弱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和杰出人才培养。针对现有评价体制下薄弱学科杰出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实际问题,在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杰出人才的遴选中给予薄弱学科应有的指标。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和评估中,调整一级学科评估原则和指标体系,加强学科生态建设,保障二级学科均衡发展,促进薄弱学科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
设立国家战略需求薄弱学科发展特别支持计划。建议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地球科学领域为试点,设立国家战略需求不可或缺的薄弱学科发展特别支持计划。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着力支持薄弱学科的平台建设和科学装置研制。建议教育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薄弱学科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模。
本文摘编自《地球科学中薄弱学科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战略》(穆穆 符淙斌 等 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6)一书的附录《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扶持国家战略需求不可或缺的地球科学薄弱学科的建议》,该建议由穆穆、符淙斌等 32 位院士专家于2019年4月提出。本文标题为编辑所加。
推荐阅读
• End •
AG期刊公众号投稿方式
稿件(word文档)以邮件形式发送给邮箱
(applgeochem@outlook.com)
终稿会向投稿人确认信息无误后再发布
投稿内容包括且不限于
论文推送,学术活动,社群动态,招聘信息
推荐阅读
AG精选|澳大利亚东南部河流中主要离子浓度与径流量(C-Q)的关系:无机离子和营养物的来源与通量
AG精选 ▏中法合作团队利用锡(Sn)同位素揭示其在岩浆侵入煤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SSCI期刊Sustainability专刊征稿:发展与转型中的人地关系
瑞士PSI/ETH团队: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铯化学吸附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
/关注AG期刊
/获取更多信息
记得点击右下方的“在看”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