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回放 | 南方科技大学 郑焰:Lessons Learned from Arsenic Mitigation

AG期刊 AG应用地球化学 2022-06-17

讲座回顾

一则超长的导言

  • 我们去年推送过国际水科学最高荣誉斯德哥尔摩水奖得主John Cherry的webinar,郑焰教授是该奖的提名委员会委员。下面这一张照片,是她参加2019年斯德哥尔摩水周大会期间与几位研究地下水砷的朋友的合影。

  • 她早年有一篇经典论文于2004年发表在AG上。这一篇也入选了AG Classics,我们邀请了瑞典皇家理工(KTH)的Prosun Bhattacharya教授来点评和讨论(上图左一),敬请期待。


  • 一篇AG Classics的采访中,点评嘉宾美国地调局资深科学家kirk Nordstorm,在谈到他对中国水文地质同行的印象时,高度评价了郑焰教授。

    "I had met the well-known hydrogeochemist Prof. Yan Zheng when she was still teaching at Queens College before she accepted a position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STech) in Shenzhen. Her perspectives on Western and Easter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specially her knowledge of arsenic geochemistry brings considerable strength to SUSTech."  --- Kirk Nordstorm
  • 而上面提到的这一篇经典AG论文的作者是王焰新院士。他们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字,他们都在地下水砷污染化学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认的贡献。(拓展阅读:王焰新院士于2009年提出的具有普适意义的苏打水成因新模式

  • 奇妙的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砷也诞生于火之中。西方认为是1250年,德国的马格耐斯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最早得到砷(的氧化物)。实际上,约在317年,这类物质就被炼丹家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成功。

识别二维码

直达回放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

直达蔻享学术


推荐阅读
AG经典
AG新星
复旦环境地球科学讲坛回放
“微言大义”

全国学术公众号100强:AG期刊

投稿邮箱|ag_eic@fudan.edu.cn

欢迎收藏,关注,“在看”,助力中国引领的国际学术舞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