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昌房健民:走向First-in-class必须有一个有利于原始创新的新药研发环境

药时代 2021-12-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药经理人 Author E药经理人


前言

E药经理人在2021年农历新年期间对入选“2020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企业的创始人或掌舵者进行了系列访谈,问题聚焦在中国何时能够从fast-follow走向first-in-class?需要补的功课有哪些?中国创新药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具备哪些能力?有哪些影响医药创新的“卡脖子”技术需要去攻克?如何看待火爆且争议的License-in模式?


以下是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E药经理人:国内大多药企都还在做Fast-follow,真正的First-in-class很少,中国何时能从Fast-follow走向First-in-class?完成这种蜕变需要创新生态中哪些环节的匹配与完善?
房健民:First-in-class药物需要两个条件,其一,企业有科研实力创造First-in-class的药物分子,这往往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扎实的研究工作基础;其二,企业有经济能力支持First-in-class药物研发,First-in-class药物不仅研发周期长,而且失败的风险高,因此要求企业具有经得起临床试验失败考验的能力。当前,国内在研品种中,真正属于First-in-class的产品还很少,但有少数企业一直在做,尤其在近几年,First-in-class的新药品种数量在不断增加,虽然成为主流还为时尚早,但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要完成这个蜕完,我感到药企本身需要成长,需要提高研发水平、增加经济实力,同时,还必须有一个有利于原始创新的新药研发环境,投资机构不能急功近利,医保必须允许原创药有较高的价格等等。
E药经理人:中国创新药公司真正走向国际市场,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房健民:产品能走向国际市场关键一点是需要有全球领先的药物产品,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新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已经有少量中国公司的药品在美国获批,或者正在美国和欧洲进行关键临床试验,因此,可以说国际化的过程已经开始了,相信随着更多的产品进行国际多中心试验,并在欧美获得批准上市,这一趋势会越加明显。
E药经理人:从中国医药创新技术层面来看,还有哪些卡脖子的技术没有突破?
房健民:从创新药物的研发来说,现在没有什么特别卡脖子的技术我国需要突破。但我们缺乏源头创新,尤其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工作,以及相关的技术转化工作。
E药经理人:在目前中国的医保政策下,可以培育出更多的创新药企吗?为什么?
房健民:目前的医保政策不利于培育创新企业。药价太低,医保限制太多,使创新药企难以从新药的商业化中获得足够的资金,并进一步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这些情况不利于新药创新公司的发展。
E药经理人:如何评价License-in模式对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建设的影响?
房健民:License-in 模式曾经对中国新药研发企业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可以较快地获得临床试验期间的产品,加快企业发展。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好的项目越来越少,风险在不断增加,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难以进行国际化。因此,有的投资者并不看好这一模式。
END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内容仅供感兴趣的个人谨慎参考,非商用,非医用、非投资用。版权归拥有者!衷心感谢!文中图片、视频取自网络,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

推荐阅读



药时代,聚焦新药研发,荟萃行业精华,分享交流合作,共筑健康天下!

点击这里,欣赏更多精彩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