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盘与低碳 :成都第一份本土绿色低碳公益研究报告发布


林盘与低碳:

成都第一份本土绿色低碳公益研究报告发布


"

成都平原早就有了延续千年的“碳中和”示范成果?

什么是公园城市的本土传统“绿色低碳”生活?

城乡公众和科学家们如何互动产生研究成果?

全球气候和双碳政策如何转化为在地行动?

"


成都的环保组织、科学家们和

市民村民们共同开展了一次公益研究


川西林盘蕴藏着绿色低碳生活智慧   摄影/孙吉



全球气候影响双碳政策,低碳减排需要在地行动。近日,成都第一份由科学家与社会公众共同调研并撰写的本土低碳研究报告对外发布,该研究报告是“发现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系列活动的初期成果,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联合清流智库实施,项目获得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承办,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协办的2021“蓉城智碳”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新项目评选及实践活动一等奖。


川西林盘已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摄影/孙吉


林盘与低碳的公众科学家们   摄影/孙吉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聚焦于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川西平原最具代表性和唯一性的传统人居模式——林盘(pan),邀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等领域的清流智库专家指导,通过公开招募“公众科学家”、进入到成都市主要水源地社区——郫都区安宁村、临石村、安龙村等地的传统林盘,访问农人眼中的林盘生活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借助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设立的首个林盘生态综合观测站展开数据分析,通过设立小组研究议题、林盘入户调研、村民茶话会、专家路径和方法指导等形式,引导公众围绕“绿色+低碳+生活”的融合主主题,从“全域成都视角+个人具体参与”的形式,探索新的公众科学研究范式。


公众科学家们挖掘的林盘低碳生活   制图/王铭铭


该项目从2021年10月启动,历时三个月,经过乡村农人与城市居民、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调查、收集、分类、记录和分析数据,结合林盘村民视角的定性归纳与智库专家指导的定量分析,最终形成近100页的初期成果报告。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研究报告,是成都第一份立足于从本土自然人文和社会传统中挖掘现代“绿色低碳”理念和实践的公益研究报告,该报告分五大章节,从全球气候变化、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与中国碳中和目标建立开展本地行动研究背景,从历史记载、村民阐述和学者定义呈现研究对象——林盘的整体风貌,从政府决策、生态价值、低碳生活、传统经验等角度分析本次公众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核心部分以林盘低碳生活循环图和气象宜居分析量化图展现研究成果,并最终提出林盘的低碳、环保、人文、美学、教育、科普、旅游等多元价值,由此思考的保护、利用和发展相关建议和下一步研究展望。


公众科学家们对林盘生态监测站数据进行的分析   制图/郭洁、张富铭


相信这份综合科学家、城市公众和乡村居民视角的独特“公众科学研究报告”,不仅有助于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打造第一个水源地绿色低碳社区科普教育基地,亦有助于引导公众从发现本土智慧开始参与环境保护,在倡导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当下,建立农村—城市人群的长期持续的互动联系,同时该报告将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承续、成都在全国率先探索“碳中和”绿色生态试验区以及以“1436”为理论指导(参见: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林强:“1436”是公园城市发展新范式,《成都商报》2019年4月23日)的公园城市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林盘具有低碳、环保、人文、美学、教育、旅游等多元价值   摄影/孙吉


报告已呈递给科技、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以及生物,气象、生态、旅游、林盘保护等相关领域专家和政协委员,中国新闻社、四川观察、四川在线、新浪网、潇湘晨报、成都生态环境局等媒体相继关注并报道。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参与者名单:

专家:陈庆恒、郭洁、陈维果、华桦、袁梦


市民:孙吉、邹倪、冯睿曦、马婕、刘友霏、陈辉莹、邹秋伶


学生:马瑞平、张富铭、王铭铭、徐宁、张岩、唐坤杰


村民:王成、宋群英、俞越如、陈明全、唐农富、左尤富、江泽兰、罗帐英、赵安君、赵嬢嬢、唐龙华、李季英、宋启富、范秀蓉





相关阅读

叹啥子“碳”,加入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家”招募|发现公园城市的绿色低碳生活

谁的《竹林盘》?— 川西坝子的乡村与时代 | 清流·林盘

中国国家地理&河流研究会:解读川西林盘传统智慧

科技in遗产:365天林盘生态数据监测行动|世界地球日

公众科学家们和林盘村民、气象学家分別聊了啥?|蓉城智碳

林盘与低碳:公众科学研究成果发布与绿色低碳研学营交流会 | 蓉城智碳




项目介绍


发现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

2021年7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启动2021年“蓉城智碳”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创新项目评选及实践活动。在各区(市)县的大力组织和各单位积极参与下,共收到参赛方案88个。专家对参选项目进行了严格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提报的“发现公园城市的本土低碳生活——成都水源地绿色低碳科普公众教育项目”荣获一等奖。

期待通过此项目的实践,能将本土经验融合“绿色“、”低碳“、”生活”后,创造出一种新认知本土途径,引导公众从成都全域视角和个人具体参与的形式,了解并发现公园城市中长存已久的“绿色低碳生活”示范性成果,探索以农村经验反哺城市实践的新公众教育路径。


指导老师



陈庆恒

生物学家

中科院生物所资深研究员清流智库专家



华桦

资深媒体人、独立撰稿人、人文地理作者

成都市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

《成都河流故事》主编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清流智库专家



张雪华

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研究员 斯坦福大学环境资源与政策博士主要从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与气候政策、环境制度学等方面的研究



郭洁
气象学硕士、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公众和专业气象预报领域的业务一线工作18获中国气象局西部优秀青年人才津贴四川省气象行业技术能手



胡君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生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生物多样性与植被生态学


主办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承办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与对外交流合作中心
协办单位:成都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项目团队孙吉 杨明茗 陈度 邹秋伶 马瑞平

同时感谢郫都区安德街道与安宁村村两委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关注“河流研究会”
一起还清流于大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流研究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