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OD综合 | 伦敦伊丽莎白线——中央段站点伦敦西区

城市设计 2023-02-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意笔记 Author 王鑫凯 唐皓


TOD

综合开发


 伊丽莎白线--Crossrail 1

伊丽莎白线(Elizabeth Line)是一条以地下隧道形式东西向横贯伦敦中心区的市郊铁路,串联起伦敦希思罗机场、西部的主要车站帕丁顿站、牛津街商业区、伦敦金融城、东部主要车站利物浦街站、金丝雀码头CBD、斯特拉特福德等,因此这条线路在过去几十年的规划构想中一直被叫做横贯铁路(Crossrail 1)。线路于2022年5月24日开通。



线路分段

线路已开通路段全长118公里,41站,平均站间距3千米。整体线路包括伦敦中心区中央段,东北支线(申菲尔德)、东南支线、西郊主线(雷丁)、希思罗机场支线。


01

中央段

从西部主要火车站帕丁顿站(Paddington)至伦敦金融城东边缘白教堂站(Whitechapel),全部为新建地下隧道,这一段线路走向与1880年代建设的地铁中央线(Central Line)平行,充当了中央线的快线。9公里长的中央段自东向西共设有6站:

伊丽莎白线中央段6站处在伦敦中央活动区(CAZ)范围内,因此也是全线TOD城市更新项目最密集的一段。

02

东北支线

白教堂站至在市中心东北三十多公里处的申菲尔德(Shenfield),途径的斯特拉特福德站周边是伦敦东北方向最大规模的城市再开发区域。

03

东南支线

白教堂站至市中心20公里处的修道院森林站(Abbey Wood),途径的金丝雀码头站、Woolwich等站均有大规模的城市再开发项目。

04

西郊主线

帕丁顿站至伦敦市中心60公里外的雷丁站。途径的老橡树、伊灵、斯劳等区域均有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





伊丽莎白线中央段伦敦西区3站


伊丽莎白中央段恰好位于伦敦中央活动区(CAZ),可以算是CAZ的横轴,串联起西部主要火车站帕丁顿站、最大商业区牛津街(邦德街站)、伦敦金融城(法灵顿站与利物浦街站)以及东伦敦科技城主要增长片区——白教堂站。



由于这一段处于伦敦最核心的区域,本世纪以来城市建设活动及其活跃,这6站周边积聚了一批高品质的城市更新项目,上一期我们已经分享了伦敦金融城三站:利物浦街站、法灵顿站与白教堂站。



本期继续盘点伊丽莎白线中央段伦敦西区的三个站:

1  帕丁顿站(Paddington )

2  邦德街站(Bond Street )

3  托特纳姆法院路站

  (Tottenham Court Road)


1

帕丁顿站(Paddington )

帕丁顿站是伦敦西部的主要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伦敦中央活动区的西边界。

国铁帕丁顿站主要承担伦敦往布里斯托尔、威尔士等地中长途城际列车服务,此外还承担伦敦都市区西部的多数市郊铁路服务、希思罗机场快线服务。


地铁帕丁顿站是世界上第一条(1863)地下铁路隧道的西端点站,现在是地铁贝克卢线(Bakerloo,棕色)、环线(Circle,黄色)与区域线(District,绿色)、哈默史密斯-伦敦城线(Hammersmith & City,粉色)换乘站。


帕丁顿枢纽主要轨道线路(灰色为伊丽莎白线)


国铁帕丁顿站地面站房


新开通的伊丽莎白线将东西两大主要火车站——利物浦街站、帕丁顿站直接、快速地连接起来。

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线的修建目的也是为了连接这两座尽端站,该地下隧道现在是哈默史密斯-伦敦城线的一部分,伊丽莎白线中央段较哈默史密斯-伦敦城线设站更少、速度更快、运量更大,可以视作哈默史密斯-伦敦城线的平行快线。


新建的伊丽莎白线地下站厅与站台位于国铁站房南侧,乘客可从地面通过天井进入负一层站厅。


伊丽莎白线帕丁顿站地下站厅与站台




帕丁顿地区凭借轨道交通优势成为伦敦本世纪最早进行大规模TOD再开发的地区。帕丁顿站更新区面积约20公顷,与国王十字更新区面积相当,但时间上早于国王十字车站地区。该地区更新项目较多,可以分为两大片区:

01

国铁车站东北部

——帕丁顿盆地(Paddington Basin)

02

国铁车站西北部

——帕丁顿中心(Paddington Central)


帕丁顿站5分钟步行圈内的主要公共建筑与更新建筑


帕丁顿站周边的主要更新区域


1.1

东北部

帕丁顿盆地  Paddington Basin


帕丁顿盆地位于国铁帕丁顿站的东北角,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该地区承载了伦敦联合运河的尽端型帕丁顿码头及仓储与工业功能。

帕丁顿盆地占地面积约12公顷,2000年以来成为帕丁顿站周边最早进行城市更新的一块区域,并由法雷尔公司编制了一版TOD综合开发规划,目前,多数建筑及公共空间已经建成。

帕丁顿盆地TOD综合开发规划

规划采用雷德朋式的人车分离布局,构建了连续的带状地面步行公共空间。


联合运河公共空间带

联合运河滨水公共空间一端连接了帕丁顿站的主要出入口,是帕丁顿盆地区域的公共空间主轴。


The Fan Bridge是运河上的一座扇形桥(常见的步行桥梁意向图)。



Paddington Square

Paddington Square位于国铁帕丁顿站东南出口处,是帕丁顿最新的一处更新项目,其开发过程有趣而又充满争议。

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原设计方案为一座72层高的办公塔楼(Paddington Pole),远高于其旁边帕丁顿盆地的各建筑,但这一方案受到历史遗产管理部门、天际线倡议者、威斯敏斯特市议会及多个社会团体的强烈抗议,他们认为其破坏了帕丁顿的历史文脉。


帕丁顿中心原高层塔楼方案

Renzo Piano回应,这栋超高层可以成为帕丁顿的新地标,高楼和民众步行体验并无绝对关系,因为人们能够实际感知的只是底层的公共活动空间。

然而,最终这个方案还是被规划委员会否决了。Renzo Piano不得不修改方案,降低高度至14层。

新的方案包括一个屋顶餐厅,游客可以在此270 度全景欣赏海德公园、威斯敏斯特和伦敦金融城地区。



Merchant Square

Merchant Square是一组位于运河北侧的大型混合用途开发项目,是对仓储和其他轻工业用地的更新,六栋建筑包含住宅、办公、零售和酒店等功能。


1 Merchant Square

这栋高层建筑将成为威斯敏斯特地区最高的建筑,在其空中酒吧可以欣赏整个伦敦CAZ的天际线。


4 Merchant Square

 公寓建筑4 Merchant Square


5 Merchant Square

5 Merchant Square位于联合运河东侧,是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玛莎百货和 Orange 总部入驻于此。


Brunel Building

Brunel Building位于国铁帕丁顿站东北出口、联合运河东侧,以办公用途为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NO.3 CANALSIDE WALK

位于Brunel Building南侧,以公寓为主。


The Point

由 Farrels 建筑师设计的办公楼,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Waterside house

由建筑师罗杰斯设计的办公楼,目前作为Marks & Spencer plc公司的总部。


Merchant Square Big Screen 

帕丁顿盆地中的城市广场,是员工日常休闲、举办活动的好地方。


Paddington Exchange


50 Eastbourne Terrace 

位于国铁帕丁顿站西侧,紧邻伊丽莎白线的新入口,包括7000平方米的甲级办公空间和900平方米的商业空间。


Westmark Tower 


1.2

西北部

帕丁顿中心   Paddington Central


帕丁顿中心位于大联合运河、A40高速路和国铁帕丁顿车站围合的区域,是一个占地4.5公顷的混合用途园区。帕丁顿中心凭借其突出的轨道交通可达性,为主要的国际企业提供了理想的总部空间,包括微软、Visa和保诚在内的18家跨国公司总部入驻了该园区。

帕丁顿中心包括五座独立的现代办公楼、两座公寓塔楼、一座四星级酒店,以及一个零售配套区域。

在空间设计方面,帕丁顿中心整体巧妙地利用地形高差,以实现“人车立体分离”。


Sheldon Square 

谢尔顿广场位于帕丁顿中心的中心,承载了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同事共进午餐和现场音乐、文化展演等各类活动,圆形剧场被周边办公楼宇的正立面围合,是帕丁顿中心的焦点。



3 Sheldon Square



2

邦德街站(Bond Street )

伊丽莎白线邦德街站位于伦敦西区最著名的牛津街商业区。现在的邦德街站是银禧线(Jubilee Line)、中央线(Central Line)和 伊丽莎白线(Elizabeth Line)三线换乘站,伊丽莎白线的开通将大大改善牛津街商业区的可达性。

18世纪起,邦德街便成为伦敦西区的重要商业街,聚集了许多享有盛誉的高档时装零售店铺。整条街道长约 800米 ,许多商店的正面宽度都小于6 m,从而使得邦德街的建筑是小而精、多元化的。


邦德街


1900年,联系伦敦老城就业区与西郊中产阶级住宅区的地铁中央线(Central Line)开通,介于两者之间的中央线西伦敦段沿东西向的牛津街敷设,分别在牛津街与邦德街、摄政大街十字各设置一站——Bond Street、Oxford Circus。

牛津街是世界上最早因地铁而带动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实例,地铁中央线开通后牛津街截留了大量5、6点钟下班的消费客流,大量商业投资跟进,因而迅速成为伦敦最大的商业区。一个世纪后伊丽莎白线邦德街站的开通无疑增强了牛津街的这一区位优势。


牛津街(东西向)与邦德街(左)、摄政大街(右)


圣诞期间的牛津街


伊丽莎白线下穿整个西伦敦历史街区,邦德街站便位于邦德街与South Molton Street大片历史建筑的下方。因此,邦德街站厅与站台不能采用常规的大开挖方式施工。他们在这一片历史街区找了两块可以拆除的小地块,从地面向下构造施工竖井,再利用盾构机横向开挖隧道型站台。


在地下隧道站台建设完成后,再对施工竖井进行上盖开发。上盖建筑的底部作为出入口与站厅,上部作为办公或商业物业。按照开发协议,东西两处办公物业所得利润须与伊丽莎白线的轨道运营商——港铁公司(MTR)按比例分成。(这套上盖开发的模式是伦敦地铁19世纪以来的商业运营惯例。)


伊丽莎白线邦德街站要在施工面狭小、保护历史建筑、减少噪音与振动的苛刻条件下完成建设,同时还要协调私有土地所有者、地产开发商、轨道运营商、施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难度十分巨大,这导致其成为了全线最后一个开通的站点。

 伊丽莎白线邦德街站

蓝色为地下站台,黄色为地面施工区域,深绿色为东、西竖井及站厅

伊丽莎白线的所有地下站台均有250米长,可容纳10节编组列车停靠(国内地铁多为6节编组)。伊丽莎白线邦德街站的出入口及站厅分别位于站台东西两端的汉诺威广场、戴维斯街,两处各有一个站厅上盖开发建筑。


西站厅:65 Davies St 

65 Davies St 是车站西站厅上盖开发的办公建筑,其是根据伊丽莎白线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第一份合作开发协议而建造的,该建筑面积虽小,但设计却是由多家建筑设计公司联合完成。


65 Davies St 须与周边历史建筑保持协调



东站厅:18 Hanover Square




3

托特纳姆法院路站(Tottenham Court Road )

伊丽莎白线托特纳姆法院路站位于伦敦西区的中心地带,是地铁北线(Northern Line)、中央线(Central Line)和伊丽莎白线(Elizabeth line)三线换乘站。


与伊丽莎白线邦德街站的条件相同,托特纳姆法院路站也位于大片历史街区下方,因此站台采用盾构开凿,站厅分设于站台两端,并进行上盖开发。


伊丽莎白线托特纳姆法院路站地下构造



托特纳姆法院路站西站厅位于迪恩街(Dean Street),东站厅位于 St Giles Circus,东西各有两栋上盖开发建筑。

托特纳姆法院路站东西两端上盖开发的四栋建筑


东站厅:1&2 Soho Place

1&2 Soho Place是车站东站厅上盖开发的南北两栋混合用途建筑,包含办公、零售、剧院和公共空间。Soho Place两栋建筑的物业同样须与港铁公司按比例分成。


 1 Soho Place(北楼)


 2 Soho Place(南楼)


西站厅:



西站厅北楼

西站厅南楼



Centre Point St Giles Square


St Giles Square是一组位于东站厅东侧的混合用途更新项目,包括一栋高层建筑、一栋9层公寓建筑,连接二者的商业裙房,以及三者围合而成的公共广场。


Centre Point 建于 1960 年代,是伦敦最早的几栋高层建筑之一,2008年挂牌为二级保护建筑,2015年起该塔楼及连带的裙房被统一更新改造为混合用途。


这座标志性的 34 层(117米)塔楼被改造成 82 套一居室至五居室的高端住宅公寓,公寓可欣赏白金汉宫、圣保罗大教堂和伦敦塔桥等全景。

沿牛津街的裙房原为一处公交调度站,现在改造为商业用途。

Centre Point 楼下的邦德街站出口广场


沿牛津街的裙房原为一处公交调度站,现在改造为商业用途。原公交调车场及两条支路被整合改造为一处步行广场。

Centre Point裙房



Outernet St Giles High Street 

位于Centre Point 大厦南侧,包括约1.4万平方米的零售、休闲和娱乐空间、办公和住宅。更新涵盖了丹麦街、丹麦广场和圣吉尔斯大街上的多座二级保护建筑,其中一些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666 年伦敦大火之前。



Central Saint Giles

建筑位于Centre Point St Giles Square东侧,由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设计,包括3.8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目前是谷歌伦敦总部之一。


Castlewood House 

建筑位于Centre Point St Giles Square东侧,约2.2万平方米的混合功能建筑。


73-89 Oxford Street

位于托特纳姆法院路站西站厅旁边的混合功能建筑,包括约4300平方米的零售和4000平方米的甲级办公空间。


70-88 Oxford Street 

位于西站厅北侧,约3500平方米的旗舰零售空间,7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


134-140 Oxford Street

混合功能建筑,地下有慢行接驳自行车停车场。


Holden House 54-68 Oxford Street

混合功能建筑,约1.4万平方米的办公与商业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该改造项目保留了原历史建筑的立面,该立面可追溯至 1910 年。


Ilona Rose House Manette Street 

该建筑包含高质量的办公空间、零售、餐厅、艺术画廊/艺术教育用途、酒吧和8套公寓。其中地下 4 层是专为 Soho Estates 的租户需求而建造的,该区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 Soho 电影和创意产业的集中地。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推

曼彻斯特建筑地图


伦敦2050年城市与交通发展计划


TOD  |  伦敦伊丽莎白线 ——中央段站点


罗杰斯"千禧穹顶"被风暴撕毁!高技、高造价VS极端天气,建筑应该担责吗?


理查德·罗杰斯去世,他给世界留下了什么?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