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倪瓒 | 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汲泉承露养菖蒲 抱蒲堂 2020-12-15

清代徐璋绘《倪瓒像》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倪瓒《双调·折桂令》


 元 倪瓒 江渚风林图


清代曾参与编撰《明史》的倪灿,说过一句话:每叹世人辄学云林,不知引镜自窥,何以为貌!


话虽刺耳,但细细回味,却也道出了一个事实:世间再无倪云林。

 

倪瓒生于豪富之家,由于兄长是道家真人,所以倪瓒受道家影响很深,从小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事经营,自称“懒瓒”,亦号“倪迂”。

 

倪瓒 《幽涧寒松图》


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他一生不隐不仕,晚年漂泊江湖,别人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他以自性中的清净,拂去生命中的蝇营狗苟,用笔墨创造了一个幽微寂静的世界。


倪瓒 《水竹居图》


洁癖

 

艺术家是靠直觉,而不是逻辑,来思考的。所以大才多有怪癖。古代文人好高洁,倪瓒将其发挥到极致,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洁癖。

 

倪瓒爱喝茶,他的泡茶用水十分讲究。每次仆人挑水回来,他只用身前的那桶水来泡茶,而身后的那桶水就用来洗脚了。友人问为什么,他说怕仆人放屁,污染了身后的那桶水。


倪瓒每天都会安排仆人对庭院清理多遍,不仅如此,就连院中的梧桐树,也派专人每天清洗几遍。有的梧桐树不堪折磨,竟被洗死。


倪瓒 《容膝斋图》

 

有一次倪瓒看上了一位歌姬赵买儿,但又担心她不清洁,便叫她先去好好洗个澡。洗完倪瓒仍觉得不干净,便要她再去洗,如此洗了再洗,一直洗到了天亮……

 

倪瓒家的厕所更是讲究,厕所下面垫有香木做的木格,底下填上土,中间填满鹅毛,排泄物一落入木格,就会被飞起的鹅毛盖住,臭味也就飘不出来了。所谓“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洁癖,只是倪瓒的一种生活习惯,后人透过历史的迷雾,放大了这个怪诞的标签。就像水晶球越是干净,人们都想去摸摸,最终遮蔽了他性情中的干净和纯粹。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孤傲

 

有一次,宋代皇室后裔赵行恕远道而来,倪瓒特意拿出亲制的清泉白石茶招待,没想到赵行恕太过耿直,当场给这款茶一个差评。


倪瓒驳斥道: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随后,与赵行恕绝交。

 

倪瓒的孤傲甚至到了壮怀激烈的程度。所谓壮怀激烈,不一定非要像武将英雄岳飞、辛弃疾那样外显。


作为一介文人,倪瓒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有着壮怀激烈的文人风骨。

 

倪瓒《枫落吴江图》 


元末起义军“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

 

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


画家黄宾虹曾经为了支持革命,竟然私铸钱币,这在任何朝代都是杀头大罪。所以黄宾虹是能理解倪云林的,他的画论中说:观乎人品,画亦可知。

 

艺术家的一笔一画皆源自起心动念,人格境界不高,书画作品也会流俗。当我们慨叹倪瓒的书画境界之时,其实就是仰观他的精神境界。


《渔庄秋霁图


不染尘

 

倪瓒的孤傲和高洁,通过他的绘画,结结实实地在历史中留下光辉的一笔。

 

倪瓒只画山水,很少再画人,顶多画个凉亭。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人,他回答说:世上安得有人也?他已孤傲到了可爱程度。


倪瓒的兄长和母亲去世后,倪瓒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再后来,倪瓒的爱妻蒋氏病死,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来越孤苦无依,内心苦闷,无所适从。

 

再加上元末明初,社会动荡,于是倪瓒散尽家财,乘舟浮游于太湖之上。


倪瓒 《琪树秋风图》

 

这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精神,即使是乡野农夫,即使物质上贫困潦倒,只要人格是干净的,那么这样的乡野农夫在精神上依然生机勃发。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他 67 岁,鉴于其声望,朱元璋意图召他进京供职,倪瓒坚辞不赴,作诗云:轻舟短棹向何处,只傍清水不染尘。

 

 倪瓒《墨竹图》册页

 

 古淡天真


在人生的后 20 年,倪瓒一直泛游太湖,他面对如此的优美景致,内心并没有太多波动,清净至极。

 

无论是近处的枯树,还是远处的山峦,他都只用极少的笔墨,有些时候,甚至连一颗红色的印都不钤(多数印章都是后人所印),但却勾勒出了一位世外高人的遁世脱俗之感。

 

倪瓒的内心世界更是纯洁如初,他从不做违心之事,更不会因权贵折腰。所以他的画就像他本人一样,永远都是那么干净。


倪瓒 古木竹石图

 

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

 

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

 

倪瓒真正做到了既“隐”且“逸”,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

 

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评曰: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

 

倪瓒 题画书法

 

倪瓒的才情还不止于此,苏州著名古典园林狮子林也是在他的参与下最终完成造园,他不仅题诗作画,还绘有《狮子林图》一画。那年,倪瓒 73 岁(一年后病逝)。

 

至明代中期,倪瓒的画已被世人奉为至宝,富贵人家以有其画为幸事。后来,连弹幕达人乾隆都说:元四大家,独云林格韵尤超。

 

倪瓒不知道这一切,知道也不会在乎吧。他创造一个世界,在那里,武功赫赫的十全老人,也不过是一介凡人。


《秋亭嘉树图》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jybxl68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懂你,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人唯孤独,方能出众

► 世间事,贵痛快

► 梅花,中国人的极致审美

► 金农 | 一生知己是梅花

► 人在低谷时,不麻烦别人,不伤害自己

► 人生的真味,在一茶一书一墨之间

► 瓶花,中国人的极致生活美学

 有趣的人,都能自得其乐

► 兰花之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 清供,中国人的雅致生活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