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渔 | 闲来写就诗文卖,鲜衣怒马过一生

汲泉承露养菖蒲 抱蒲堂 2020-12-15



伤哉!造物生人一场,为时不满百岁。况此百年以内,有无数忧愁困苦、疾病颠连、名缰利锁、惊风骇浪,阻人燕游,使徒有百岁之虚名,并无一岁二岁享生人应有之福!


——李渔《闲情偶寄》



他倡编的《芥子园画谱》流传至今,被黄宾虹、齐白石等视为经典范本;

 

他写成的《闲情偶寄》深谙生活之道,被林语堂称作“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他笔下的《肉蒲团》魔幻情色……

 

他叫李渔。



向往仕途,生不逢时

 

1611 年,浙江金华下李村的一位母亲怀胎 11 个月仍未生产,有位白发长者路过此地,看望产妇后建议道:胎儿是“星宿降地”,需到祠堂才可顺产。

 

移步祠堂后,男婴诞下,长者说孩子非凡胎,是“仙之侣,天之徒”,于是父母为其取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

 

襁褓识字、过目不忘、下笔千言...你尽可以将这些赞美之词扔在童年的李渔身上。

 

母亲更是学习孟母“三迁教子”,鼓励他读书出仕。


 

在明朝覆亡之前,李渔曾三次进入赴考。

 

24 岁,他去往金华参加童试,一举成名。

 

29 岁,他来到杭州参加乡试,名落孙山。

 

31 岁时,风雨飘摇的明朝举行最后一次乡试,他再赴杭州应试,由于局势动荡,只得中途返回金华。

 

不久,满洲鞑子的铁骑横扫江南,明代终结。攻陷金华之时,杀人如麻。李渔《婺城行吊胡仲衍中翰》:


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

轻则鸿毛重泰山,志士谁能不沟壑。

 

功名未遂,身经离乱,心灰意冷的李渔返回兰溪后,一度过着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田园生活。


 

作家,文人,商人

 

1651年,李渔因为在村子里兴修水利而输了官司,心情低落。

 

仕途无望,田园生活也充满了苟且,不甘心就这样过完一生的李渔,卖掉了自己的园子,居家迁往杭州,开始了“杭漂”的新生活。

 

也就是在这里,他的艺术才华得以被发现和施展,而他自己也终于找到了仕途之外的生活方式。

 

这一年的李渔四十岁。

 

李渔通过观察发现,在杭州城里,各个阶层的人都对戏剧和小说很有兴趣。茅塞顿开的李渔从此开启了热门小说畅销作家的生涯。



他在杭州居住的十多年时间里,一共写下了六部传奇和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其中有《怜香伴》、《风筝误》等六部传奇及短篇小说《无声戏》、《十二楼》。

 

他的小说通俗易懂,又多是写男女爱情,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审美,所以一经面世,不是畅销,而是脱销。

 

他不仅写小说,还是一位成功的编剧。他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了剧本,在戏曲舞台上进行演出。

 

而他将《风筝误》等十部小说改编成的合集《笠翁十种曲》,成了清朝戏剧界的圣经一般的必读科目。



由于李渔的小说实在是太畅销了,很快世面上就出现了盗版书籍。

 

杭州书铺里刚刚出现了李渔的新作,数日之内,远在三千里之外的地方也同时更新上市了。

 

盗版书不仅侵犯了李渔的著作权,还严重影响了李渔的经济收入和声誉。


李渔对此十分反感,甚至不惜和盗版商当面对质,甚至于对薄公堂。

 


芥子虽小,能纳须弥

 

告别西子湖,来到六朝古都,李渔文化事业上的另一个高峰到来。

 

他先是购得一处小院,名曰芥子园,取“芥子虽小,能纳须弥”之意。

 

为了防止别人私自翻刻自己的著作,后来又成立了芥子园书铺,他大部分著作都在这里印刷发行,其中就包括流传至今的《闲情偶寄》。

 

他看到了出版行业的巨大商机,不仅出版自己的作品,而且还出版其他作者的畅销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由于李渔经营有方,又注重声誉,“芥子园书铺”变成了清朝两百年间最具影响力书局之一。



擅长戏曲,自组戏班

 

居金陵期间,李渔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戏剧的推广。

 

56岁的李渔应朋友之邀去游历山水,在山西临汾和甘肃兰州找到两个极有戏剧天赋的孩子。

 

一个叫王姬,一个叫乔姬。李渔喜出望外,将这两个年仅十三岁的女孩子带回了南京,悉心调教,组建了自己的戏班。


李渔身兼编剧、导演、明星经纪人、剧场领班为一身,将自己的小说搬上了戏曲舞台。


 

在李渔带领戏班踏足娱乐圈,红遍全国的几年间,也是李渔收入水平最高的几年

 

不过好景不长,乔、王二姬因过度劳累先后逝世,李渔的戏曲事业遭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失去了乔王二姬的李渔,精神和情感上都备受打击,他决定返回杭州,买山而隐。

 

七年之后,李渔在杭州吴山北麓的层园里故去,葬在西湖边,实现了他“老将诗骨葬西湖”的夙愿。


 

多艺通才,生活玩家

 

李渔的生活并不奢靡,但讲究精致与品位。

 

从词曲、音律到服饰、器玩,从园林、居室到饮食、养生……李渔的所有玩好,皆为其性情所寄,而不是为了显示富贵奢华。

 

李渔爱吃,他是大闸蟹的“瘾君子”。但他还是个很现代的轻食主义者,在《饮馔部》篇,他的排序为蔬食第一、谷食第二,而肉食为第三。

 


爱生活者多爱好花木。李渔可谓爱之成癖,甚至不惜忍饥挨饿,以罗致之。他说:

 

性嗜花竹,而购之无资,则必令妻孥忍饥数日,或耐寒一冬,省口体之奉,以娱耳目。人则笑之,而我怡然自得也。

 

李渔向有“四命”之说: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

 


他在生活日用方面,也颇花心思。大至园林设计,小到桌椅、箱笼等器具,无不用其奇思妙想来创造。


他特别指出,构造园林最忌奢靡,他说:

 

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之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塞责。



李渔是成功的生活美学家,一生蓄声伎、好歌舞、游山水、筑园林、嗜茶酒、谙美食、着蓑衣、披僧袍、读闲书、作雅事,有情趣,懂生活,爱女人。

 

他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活色生香,用鲜衣怒马的一辈子,完成了自己对想要的生活方式最好的诠释。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jybxl68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 人世间,唯有爱与时光不可辜负

► 笋,春光第一品

► 人到绝境,必有转机

► 金农 | 耻向春风开好花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懂你,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 人唯孤独,方能出众

► 梅花,中国人的极致审美

► 人在低谷时,不麻烦别人,不伤害自己

► 瓶花,中国人的极致生活美学

► 兰花之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