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农 | 耻向春风开好花

朱良志 抱蒲堂 2020-12-15


金农有“稽留山民”一号,“稽留”,是淹留的意思。人的生命就是一段短暂的稽留。

 

金农认为,人只是世界的“客”。他有一幅图题识说:

 

香茆盖屋,蕉荫满庭,先生隐几而卧。不梦长安公卿,而梦浮萍池上之客,殆将赋《秋水》一篇和乎。世间同梦,惟有蒙庄。

 

人是浮萍池上之客,萍踪难寻,人生如梦。人是“寄”、“留”、“客”,所以何必留恋荣华,那长安公卿、功名利禄又值几何。


 

梅花,别有风光不爱春

 

似乎金农是一个害怕春天的人,他喜欢画江路野梅,他说:野梅如棘满江津,别有风光不爱春。

 

他画梅花,是要回避春天的主题。他说:每当天寒作雪冻萼一枝,不待东风吹动而吐花也。


梅花是冬天的使者,而春天来了,她就无踪迹了。



他有一首著名的画梅诗:


横斜梅影古墙西,八九分花开已齐。

偏是春风多狡狯,乱吹乱落乱沾泥。

 

春风澹荡,春意盎然,催开了花朵,使她灿烂,使她缠绵,但忽然间,风吹雨打,又使她一片东来一片西,零落成泥,随水漂流。

 

春是温暖的,创造的,新生的,但又是残酷的,毁灭的,消亡的。



金农以春来比喻人生,人生就是这看起来很美的春天,一转眼就过去,你要是眷恋,必然遭抛弃;你要是有期望,必然以失望为终结。


正所谓东风恶,欢情薄。

 

躲避春天,是金农绘画的重要主题,其实就是为了超越人生的窘境,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



金农杭州老家有“耻春亭”,他自号“耻春翁”。他以春天为耻,耻向春风展笑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他有诗云:

雪比精神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夸。

近来老丑无人赏,耻向春风开好花。


金农要使春残花未残,花儿在他的心中永远不谢。



芭蕉,沙门不坏之身

 

金农笔下的芭蕉,倒不是哀怨的符号,他强调芭蕉的易“坏”,是为了表现它的不“坏”之理。

 

时间的长短并不决定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建立在人的真实体验中。



他说:慈氏云,蕉树喻己身之非不坏也。人生浮脆,当以此为警。秋飙已发,秋霖正绵,予画之又何去取焉。王右丞雪中一轴,已寓言耳。

 

他又说:王右丞雪中芭蕉,为画苑奇构,芭蕉乃商飙速朽之物,岂能凌冬不凋乎。右丞深于禅理,故有是画以喻沙门不坏之身,四时保其坚固也。


雪中不可能有芭蕉存在,王维的雪中芭蕉,就在于表达生命的不“坏”之理。金农笔下的芭蕉叶,不是显露瞬间性的物,而是永恒不坏的真实。



他有自度曲《芭林听雨》,写得如怨如诉:


翠幄遮雨,碧帷摇影,清夏风光暝,窠石连绵,高梧相掩映。


转眼秋来憔悴,恰如酒病,雨声滴在芭蕉上,僧廊下白了人头,听了还听,夜长数不尽,觉空阶点漏,无些儿分。



金农有幅《蕉林清暑图》,上面题有一诗:


绿了僧窗梦不成,芭蕉偏向竹间生。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


芭蕉叶上三更雨,点点滴滴敲在人的心扉。


金农有《大蕉叶砚铭》,其云:


芭蕉叶,大禅机。缄藏中,生活水。冬温夏凉。


芭蕉在他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植物,而是表达他生命彻悟的道具。




竹子,无朝华夕瘁之态

 

金农还喜欢画竹,他的竹被称为“长春之竹”,也有“躲避春天”的意思。

 

金农认为,在众多的植物中,竹是少数不为春天魔杖点化的特殊的对象。一年四季,竹总是青青。

 

他说,竹“无朝华夕瘁之态”,不似花“倏儿敷荣,倏而揫敛,便生盛衰比兴之感焉”。



竹在他这里成了他追求永恒思想的象征物,具有超越世相的品性。竹不是那种忽然间灿烂,灿烂就摇曳,就以妖容和奇香去“悦人”的主儿。

 

他说:恍若晚风搅花作颠狂,却未有落地沾泥之苦。


意思是,竹不随世俯仰。竹在这里获得了永恒的意义,竹就是他的不谢之花。

 

竹影摇动,是他生平最喜欢的美景,秋风吹拂,竹韵声声,他觉得这是天地间最美的声音。



金农曾画“朱竹”,所谓“易之朱竹,写幽篁数竿”,友人戏称之为“颜如渥丹”。

 

他的这个“朱竹”是受到苏轼影响的。戴熙转述苏轼的一则画事说:

 

东坡曾在试院以硃笔画竹,见者曰:世岂有朱竹耶?坡曰:世岂有墨竹耶?善鉴者因当赏于骊黄之外。

 

金农在这里并非证明世界上有红色的竹子,而在于突破人们对世界的执着。



金农有“丹青不知老将至”印章,并题有印款:

 

惟此丹青挽回造化,动笔则青山如笑,写意则秋月堪夸;片笺寸楮,有长春之竹;临池染翰,多不谢之花。以此自娱,不知老之将至也。

 

 “长春之竹”、“不谢之花”,在金农一生中很具象征意义,花开花落的事实不是他关注的中心,而永不凋谢,像金石一样永恒存在的对象,才是他追求的。


 

金农对永恒存在意义的关注,不是因为金农好玄谈,好玄道,而是为了关注自己生命处境。

 

人在漂泊中,人在束缚中,人生短暂而脆弱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人无所不在网中的的处境,也很容易将人生涂上黯淡的色彩。

 

金农的艺术,是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对永恒感的追求,是为了解脱人生的困境,不去听使他白头的俗曲,而去观望那永不凋零的“不谢之花”。



金农对和煦春风的拒绝,是要模糊掉人的现实束缚,模糊掉人欲望的求取,将个体的生命融入的宇宙之中。

 

时世在变,我以不变之心应之;时世混乱,我以宁静待之。


我独得静缘,我是一个局外人,旁观人,一个看透岁月风华的人。透过迷离的世相,寻觅世界的真实。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堂主微信号:jybxl685

长按右侧二维码,加堂主个人微信号,

进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莳养之道。



| 往期推荐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懂你,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倪瓒 | 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 人唯孤独,方能出众

► 梅花,中国人的极致审美

► 人在低谷时,不麻烦别人,不伤害自己

► 人生的真味,在一茶一书一墨之间

► 瓶花,中国人的极致生活美学

 有趣的人,都能自得其乐

► 兰花之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 清供,中国人的雅致生活


抱蒲堂

莫道幽人无一事  汲泉承露养菖蒲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抱蒲堂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