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晓璐丨不朽还是死亡?——由《魔戒》中的爱情所引发的思考

叶晓璐 伦理学术 2024-04-22





晓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道德哲学。



文认为,《魔戒》中的精灵公主阿尔玟为了和凡人阿拉贡在一起,舍弃精灵所拥有的不朽生命,选择了有死的凡人生活。这一激进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凡人通达不朽的道路——通过自己的行动建立业绩;最后,借鉴阿伦特和纳斯鲍姆的相关思想,阐明了作为有朽的凡人要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不朽,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好生活”。在阿伦特那里,这种“好生活”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公民生活,通过行动在人类事务领域展示人的独特性和卓越性;在纳斯鲍姆这里,通过美德的实现以及“关系性的善”的实现展示人的卓越和高贵,过上一种欣欣向荣的好生活。


本文刊登于《伦理学术10——存在就是力量:急剧变化世界中的政治与伦理》第251-259页,公众号推送时略去注释,各位读者若有引用之需,敬请查考《伦理学术》第10卷实体书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伦理学术12——伦理自然主义与规范伦理学》

2022年春季号总第012卷

邓安庆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丨2022年8月 


《伦理学术10——存在就是力量:急剧变化世界中的政治与伦理》

2021年春季号总第010卷

邓安庆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丨2021年7月 






不朽还是死亡?

——由《魔戒》中的爱情所引发的思考



叶晓璐/著

▲ 本文作者:叶晓璐 副研究馆员



《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是英国作家、诗人、语言学家,被公认为“近代奇幻文学鼻祖”的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创作的长篇奇幻小说,该书经过12年的创作和4年的修改,于1954年和1955年出版,由《魔戒:魔戒同盟》(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oship of the Ring)、《魔戒:双塔殊途》(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oo Towers)和《魔戒: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三部组成,讲述了中土世界第三纪元末年魔戒圣战时期,各种族人民为追求自由而联合起来,反抗黑暗魔君索伦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恢宏曲折,引人入胜,后来衍生出了插画、音乐、动画片、电视剧、广播剧和电脑游戏等诸多产品,但都影响不大。而由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执导的电影《魔戒》(又译《指环王》)三部曲却大获成功,该系列电影共获国际奖项351项,提名284项,包括17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魔戒:王者归来》以获11项金像奖的成绩与《宾虚》和《泰坦尼克号》并列成为奥斯卡影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


▲ “魔戒”三部曲电影海报


电影《魔戒》将小说《魔戒》的宏大叙事图像化,取景精彩,表演精湛,情节跌宕起伏,思想内容丰富,可以阐发的主题相当多。笔者今天想阐发的是其中一个也许并不起眼的线索,那就是阿拉贡和阿尔玟的爱情。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在原著中,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附录中短短的十页纸当中,在电影中也是散落在每一部当中,但又稍微进行了一点改编。鉴于电影版本的影响力之大,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把《魔戒》电影版三部当中的阿拉贡和阿尔玟的这条爱情线索清理出来。


在《魔戒》第一部中,引出阿拉贡心上人的是阿拉贡在带领佛罗多等人逃离半兽人的某个晚上,他一个人在月光下深情忧伤地轻吟一首歌,惊醒了睡梦中的佛罗多,敏感的佛罗多问阿拉贡歌中所唱的女子是谁?阿拉贡答道:是一位叫露西安的女士,她是一位爱上凡人的女精灵。佛罗多又问:她后来怎么样了?阿拉贡答道:她死了。阿拉贡满腹心事又深情款款的样子,明眼人都能猜出来阿拉贡这个凡人也有着这样一位精灵女友,但是他忧心如果他们在一起以后的命运。果然,随着剧情的推进,佛罗多中了安格玛巫王的古剑,伤势严重濒临死亡,这时阿拉贡的精灵女友阿尔第一次出现了,她把佛罗多救到了他父亲埃尔德隆的领地——幽谷,其他人包括阿拉贡随后也到了幽谷与其会合。在那个幽深的裂谷里,阿拉贡和阿尔玟回忆了多年前他们相遇并私订终身的场景,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 “精灵公主”阿尔玟与“人皇”阿拉贡


阿尔玟:还记得我们初次相遇的场景吗?

阿拉贡:我还以为自己误入梦中。

阿尔玟: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你,不像如今顾虑甚多。还记得我跟你说的话吗?

阿拉贡:你说愿意放弃精灵的不朽生命,把心交给我。

阿尔玟:我心依旧!我宁愿和你共度一生,也不愿独自一人长此久生,我选择凡人的生活。


在这里,阿尔玟首次提到为了跟阿拉贡在一起,也就是为了她和阿拉贡的爱情,她宁愿放弃作为精灵拥有的不朽生命(immortal life),而选择有死的凡人生活(mortal life)。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阿尔玟在说完这段话之后,送上了自己的精灵珠宝“暮星”(Evenstar)作为定情信物。“暮星”是阿尔玟的别名,代表着阿尔玟不朽的生命,把如此性命攸关的东西送给阿拉贡,可见阿尔玟的心意之坚决。


然而,就像所有的爱情都会碰到阻挠一样,在《魔戒》的第二部,阿尔玟的父亲埃尔隆德首先是做阿拉贡的工作,他以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为理由劝说阿拉贡让阿尔玟坐船离开中土世界,前往海外仙境(undying land),而不是为了跟阿拉贡在一起而留下来等死。从小被埃尔隆德当儿子养大的阿拉贡当然理解埃尔隆德对阿尔玟的爱,也不忍心违逆埃尔隆德的心意,所以在苍白地反驳了一下之后,还是忍着巨大的心痛违心劝说阿尔玟跟着他的父亲离开中土世界,去过那种“远离战争、伤痛和绝望”的生活,并且想把定情之物“暮星”还给阿尔玟。阿尔玟并没有收回她的“暮星”,这再次表明了她的选择和坚定。然而,具有预言能力的父亲给阿尔玟展示了她未来的结局,那就是即使阿拉贡打败索伦成为人皇,但他作为凡人,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阿拉贡死了之后,阿尔玟将一个人满怀悲伤地活在恒久不变的黑暗当中。这一凄惨的结局,加上之前阿拉贡出于无奈的“劝说”以及父亲出于爱意的“逼迫”,使得阿尔玟最终心灰意冷地决定跟着她的族人前往瓦林诺——那个不死之地。


▲ 阿尔玟与父亲埃尔隆德(电影《指环王3:王者无敌》剧照)


但是,到了《魔戒》的第三部,阿尔玟随着精灵族人准备登船离开的途中,路过一片森林,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幅场景,一个俊美活泼的男孩子跑跳着扑向阿拉贡的怀抱,并且回头深深地看着阿尔玟,他的胸前戴着阿尔玟送给阿拉贡的定情之物一“暮星”。阿尔玟恍然大悟,调转马头离开众人,又回到幽谷,于是与父亲有了如下对话:


阿尔玟:你有预知的能力,你看见什么?

埃尔隆德:我看见你的未来,我看见了死亡。

阿尔玟:但是也有新生,你看见有一个小孩,那是我的儿子。

埃尔隆德:那个未来几乎无法成真。

阿尔玟:但是仍有希望。

埃尔隆德:没有事情是可以确定的。

阿尔玟: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如果我现在离开他,一定会悔恨终生。


阿尔玟这一毅然决然的最后决定,让她失去了精灵的不朽生命,变成了一个凡人。但也是由于她的决绝,使得爱女心切的父亲用精灵之火重铸圣剑,以助阿拉贡一臂之力抵抗索伦的邪恶力量。


电影中的结局很美好,阿拉贡带领众人打败了索伦,重登王位,阿尔玟在父亲的陪伴下,带着亲手缝制的王旗,与阿拉贡相拥于王城,成了阿拉贡的王后。


▲ 阿拉贡和阿尔玟婚礼(电影《指环王3:王者无敌》剧照)


以上是电影中的阿拉贡与阿尔玟的爱情故事,结束于“从此以后,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美满的结局之中,想来是为了迎合人类对爱情美好期望的心理。但是,在托尔金的原著当中,舍弃精灵不朽的生命选择做凡人的阿尔玟确实如他父亲所言,晚景凄凉。与阿拉贡一起生活了一百二十年后,无论阿尔玟多么不舍,阿拉贡还是结束了生命,长眠于王陵;阿尔玟离开她与阿拉贡的孩子们和他们的人民,一个人来到罗瑞恩已经凋敝的林中,最终长眠于她与阿拉贡约定终身的山坡凯林阿姆洛斯上。原著中的这一结局虽然残酷但更具有冲击力,也更加真实,真正的爱情并不会止于童话般的完美结局,它还需要生活在一起、共同承担责任甚至苦难,美好与痛苦共存,这才是鲜活的爱情。对于阿尔玟而言,她在选择之初就对自己的结局了然于胸,但她仍然选择了,也更可见阿尔玟的勇气。真正伟大的爱情都需要这份勇气,愿意为了所爱的人放弃自己的身份、地位乃至生命,“愿意把自己切入世界和开始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当中”,愿意彼此成就创造共同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性的光辉得到极致的体现。


以上是笔者所整理的《魔戒》中阿拉贡与阿尔玟的爱情故事,与大部分的爱情故事相比,它的激进之处在于:故事的主人公之一阿尔玟为了爱情舍弃了精灵族所拥有的不朽生命,这是一个跨界。虽然这只是一个奇幻故事,因为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不朽生命的精灵存在,但是却在象征的意义上体现了爱情巨大的力量。渴望不朽,期待拥有长生不老的生命,这大概是人未经反思就存在的本能,多少人为了拥有长生不老的生命而做出种种徒劳的努力,但是在爱情面前,它变得无关紧要了。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试着思考一下,爱情中的什么因素,使得本来拥有不朽生命的精灵公主阿尔玟选择了有死的凡人的生活,并且愿意承担最后凄凉的结局?这个因素对于人类而言有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去往海外仙境路上的阿尔玟(电影《指环王3:王者无敌》剧照)


让我们还是从电影情节本身出发来试着探索这个问题。在电影中,让阿尔玟最终违抗父命选择做凡人妻子的决定性因素是孩子,当然这并不是说她爱孩子甚于爱阿拉贡,爱情是先行发生的,因为她爱阿拉贡所以希望跟阿拉贡有爱情的结晶,他们共同的孩子让她看到了自己有死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父亲曾经预言的黑暗未来也有了希望,她对爱情的信念最终得到了确信。所以,她在去往海外仙境的森林中看到了她和阿拉贡未来的孩子时,就再也没有一丝犹疑地跟父亲摊了牌一不管怎样,就是要跟阿拉贡在一起。“对世界的信念和希望也许在福音书宣布的‘福音’中可以找到它最荣耀、最简洁的表达:‘一个孩子降生在我们中间’。”新人的出生意味着新的开始,意味着生生不息,意味着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朽。


当然,孩子只是一种很直观的意向,它表明了有死的凡人还是希望通过某种东西来通达不朽。对于阿尔玟而言,孩子的出生就是一种方式,但那只是一个自然的事件,她还需要更深层次的延续不朽的方式;而这种心愿,不仅仅是阿尔玟的,也是阿拉贡的,不仅仅是阿拉贡的,也是希望在某种意义上延续不朽的生命的所有有死者的心愿,那就是通过行动建立自己的功业。阿拉贡,作为阿尔玟所选择的托付终身的对象,被阿尔玟赋予了作为人皇的使命。而阿拉贡,最终不负所望地建立了丰功伟绩,这个过程,亦是他渐渐地赋予自己“神性”的过程。


▲ 《魔戒》原著作者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3-1973.9.2)


阿拉贡是第二纪元中土世界反抗索伦的战役中斩断索伦手指夺得魔戒的埃西铎的第三十九代嫡孙,而埃西铎是中土世界第二纪元亚尔诺和刚铎王国开国国王伊兰迪尔的长子,历经三千多年,阿尔贡是硕果仅存的亚尔诺和刚铎王国的唯一血脉,也是黑暗势力索伦最忌惮的人,所以在索伦重新复活的当口,理应站出来重新领导人民打败索伦,建立新的亚尔诺和刚铎王国。但是,阿尔贡是一位头脑清醒、性情谨慎之人,他通过故事深知魔戒的威力以及人性的懦弱和贪婪等弱点,他的祖先埃西铎,那个英勇无比斩断戴着魔戒的索伦手臂之人,却斩不断对魔戒的贪欲,从而失去了销毁魔戒的机会,也为索伦的复活埋下了祸患。当然,自己最终亦死于魔戒之手。作为埃西铎的后人,阿拉贡很害怕自己会重蹈祖先的覆辙,所以选择放逐自己,在荒山野岭中做了三十多年的游侠(Ranger),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始终隐姓埋名,悄然而低调地活着。直到他再次见到阿尔玟,阿尔玟看到顾虑重重的阿拉贡,明白他的担忧,告诉他只是埃西铎的后人,不是埃西铎,所以并非注定重复埃西铎的命运,阿尔玟说:“你的时代就将来临,你将面对同样的邪恶,并战胜它!魔影还未笼罩一切,没有掌控你,也没有掌控我。”在原著中,阿尔玟对阿拉贡说:“魔影固然黑暗,我心却欢欣鼓舞。因为将有伟人凭借英勇消灭魔影,而你,埃斯泰尔,将位列他们当中。”换言之,阿尔玟希望阿拉贡作为一个有死者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功业成为一位伟人,获得不朽的名声,从而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朽。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受到阿尔玟督促和鼓励的阿拉贡逐渐打开心结,接受自己的命运一带领他的人民战胜索伦,重建亚尔诺和刚铎王国。关于建功立业的重要性,亦在不同的场合得到强化,阿尔玟的外婆——Galadriel女王、第三纪元中土最强大的精灵之一,嘱咐阿拉贡要做出自己的抉择,“是超越你父辈自伊兰迪尔时代起建立的荣耀,还是与你仅存的子民一起坠入无边的黑暗”。言下之意很明显。而阿尔玟的父亲埃尔隆德,在发现自己的爱女已经决意要跟阿拉贡在一起之后,退而求其次,希望阿拉贡功成名就,成为命中注定的人皇,才能在某种程度上与阿尔玟的精灵身份相匹配。生性淡泊、深知人性贪婪的阿拉贡就是这么一点点地受到启蒙,去接受自己该承担的命运。这一点在当埃尔隆德告知阿拉贡由于索伦的力量日益强大,导致阿尔玟逐渐失去生命力;换言之,如果阿拉贡不打败索伦,阿尔玟就会死亡时,直接刺激了阿拉贡的义无反顾,他下定决心要与索伦决一死战,不顾死活地到恐怖的亡灵之山借兵。临出发前,他对埃尔隆德讲:“我不是为了自己。”隐含之意很明显:深爱着阿尔玟的阿拉贡,为了挽救爱人的生命,豁出去要与索伦决一死战了。爱情的力量在此得到了闪闪发光的证明!爱情的力量也最终成就了阿拉贡!


▲ 手持纳西尔Narsil)圣剑决战的阿拉贡(电影《指环王3:王者无敌》剧照)


阿伦特(Hannah Arendt)曾经说过:“人,虽然作为个体是有死的,但他们以做出不朽功业的能力,以他们在身后留下的不可磨灭印迹的能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不朽,证明了他们自身有一种‘神’性。”带领人民打败索伦建立了新的亚尔诺和刚铎王国的阿拉贡,建立了自己的功业,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在另一种意义上具有了“神”性,也证明了他与阿尔玟之间的“旗鼓相当”(虽然爱情本身并不会要求旗鼓相当,但爱情中有一种“效法和模仿”机制,让人产生一种希望与对方更为相像的欲望)。


至此,我们可以说,凡人的不朽依靠建功立业来得以延续,《魔戒》中的爱情故事作为一种隐喻的形式说明了这一点,阿拉贡如果最终没有打败索伦做上人皇,阿尔玟就会死亡,他们的爱情也就无法延续。换句话说,只有阿拉贡通过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某种“神性”,才能弥补阿尔玟为了他们的爱情而舍弃的不朽的生命,他们的爱情也最终能开花结果。


这并不是孤立事件,不少文学作品告诉我们,当我们真的可以选择不朽时,真正伟大的人还是会选择做一个有死的凡人。《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Odysseus),有机会留在奥杰吉厄岛上与女神卡吕普索(Calypso)过那种永世不灭、永生不老,没有疲劳、没有哀悼,拥有平静快乐的似神的生活,但是奥德修斯拒绝了女神的好意,选择了回家,回到妻子珀涅罗珀(Penelope)和儿子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身边,哪怕他将因此而承受有死的人生、危险的航行以及同样有死的逐渐衰老的妻子。也正因为这样的选择,奥德修斯成为他自己,这些选择包括:“他自己的历史,人类生活的形式以及存在于该形式中的卓越的可能性,爱和内在于该形式中的成就。”而不是像女神卡吕普索的生活一样,是“隐藏着的”“无形的”。诚如纳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所言,《奥德赛》表明了“文学作品本身否定了对神的生活的选择,而选择去探索人类生活形式所特有的价值、实践智慧、爱和美德等,这些是我们可以期望在人类生活中找到和实现的”。


▲ 奥德修斯与卡吕普索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阿尔玟,还没认识阿拉贡之前的阿尔玟是精灵,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虽然已经活了2710年,但凡世岁月的流逝于她如风过无痕,她的容颜一直是少女模样。于她而言,那两千多年的生活是没有历史的,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只有在她选择了跟阿拉贡在一起,与阿拉贡一起创造他们的生活,她的生活才凸显出来,拥有了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事实上,凡人拥有不死的生命并不是一件好事,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有一部长篇小说《人都是要死的》,里面的主人公福斯卡是一个跟但丁同时代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城邦的君主,为了能建立更大的功业,他喝了长生不老药,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活了六百多岁,最终却只想一死,他把永生看成是厄运,因为当一个人被取消了死亡的可能,他最终感到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单调乏味、空虚无聊以及那种深深的孤独感了。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从《魔戒》的爱情中引出了对于“不朽和死亡”的探索,但是这个话题却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凡人要追求不朽?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笔者在此想介绍阿伦特和纳斯鲍姆两位思想家的相关思想抛砖引玉,以期得到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


在阿伦特那里,她区分了“不朽”(immortality)和“永恒”(eternity),与不朽相关的是公民的生活或者说政治生活,亦可称“积极生活”;与永恒相关的是哲学家的生活,亦可称“沉思生活”。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人类通过创造作品、业绩和言辞来达到不朽,这些活动都需要复数性的人之境况;而永恒的体验则需要远离人群,在纯粹的思想运动中达到完满和终结。阿伦特貌似是在冷静地分析“积极生活”和“沉思生活”,但实际上她的理论关切还是在“积极生活”,在阿伦特的视野中,好生活(good life)就是通过行动和言说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卓越性的生活,这种“‘优良生活’(good life)(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公民生活)不仅比日常生活更好、更愉快或更高贵,而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纳斯鲍姆则区分了“内在超越”(internal transcendence)和“超越人性”(transcending humanity)。前者是在承认人的有限性和脆弱性的前提下,通过行动(个体把自己内在的美德实现出来)和交流(“那些与公民身份和政治依附相联系的活动,以及那些涉及个人的爱和友谊的活动”,总称“关系性的善”的实现)来克服人类的极限,实现卓越;后者纳斯鲍姆则以柏拉图(Plato)为例,把人看成是自足的和纯粹理智的存在,祛除任何感性的羁绊,只进行纯思的活动,从而自己变成“另类的存在者一那种卓越超群但却对外界充耳不闻的存在者”。这是一种视角的转移,纳斯鲍姆把它称为“外在的神目观”,是一种“摆脱常人的需求和局限性的哲学家的立场”;也是一种超越人性的做法,它试图把人变成一种似神的存在。毫无疑问,在纳斯鲍姆那里,好生活(good life)属于内在的超越,通过行动把潜在的美德实现出来;通过在城邦中过政治生活和与另一个人进入友爱关系来繁荣自己的人性。


▲ 阿尔玟与阿拉贡在凯林阿姆洛斯(电影《指环王1:护戒使者》剧照)


从以上简单的论述可以看出,对于两位思想家而言,作为有朽的凡人要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不朽,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好生活”,在阿伦特那里,这种“好生活”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生活,通过对行动在人类事务领域展示人的独特性和卓越性;在纳斯鲍姆这里,她亦汲取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资源,通过美德的实现以及“关系性的善”的实现过上一种欣欣向荣的好生活。有死的凡人要追求不朽,就是在人之有限性这一本体论的亏欠情况之下,追求卓越。阿伦特言:“尽管人终有一死,却不是为死而生,而是为着开端启新而生……行动就是人的一种创造奇迹的能力。”纳斯鲍姆言:“人类的有限性铸造了人类的卓越,并给予出色的行动以意义。”诚哉斯言!






相关主题阅读:情人节特刊丨爱这个人与爱智慧本身 ——从《海德格尔与阿伦特通信集》看阿伦特对于爱的理解

·END·


近期回顾





欢·迎·订·阅


欢迎订阅《伦理学术》

投稿邮箱:ethica@163.com或fudandeng@vip.163.com

关注公众号:Academia_Ethica或长按二维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