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cal Acceptance | 解读和练习:第一章
【Week01】配图:小女临摹的竹子照片:)
“我们活在一个完全界定并限制了生命经验的清醒梦境里”P9——这句话说清了现实生活的本质,“限制”在于我们缺乏“正见”,对真相的理解是失实的,看似清醒而自主,其实是幻梦一场,这个梦境的关键在于:误认为此时此刻的自己“不够好”。
我个人很有感触的是这个点:“那些备受自我残缺感所苦的人,往往会受到理想化世界观的吸引,因为这些理想化世界观提供了净化与超越瑕疵本质的可能性。”P13
实际上我因为家庭的缘故,从初中开始就饱读世界名著,用“理想化”的防御方式对抗自我的低价值感并回避现实生活的挑战。现在学习心理学,也了解到很多原生家庭中相对缺爱的孩子会早早地屏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缺陷”,转而追逐“完美”的理想世界。这是幻梦,这是泡泡,这是街边要被冻死的小女孩点燃的火柴,在幻想世界中取暖,即便这一切终将熄灭。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先有自我,再谈无我。“自我”尚未形成,处于“前个人”的发展阶段,莫急着谈“无我”,试图跃入“超个人”的发展水平,这是灵性回避的陷阱,很危险。
回顾成长过程中,低价值感从何而来?文化、家庭对个人形成的影响。我想列举三件“小事”:小学——被合唱队领导公开批评,掩埋真实自我;中学——选文科,还是理科,爸爸决定;大学——学生会干部的点评,“你有些情绪化”!
于是,我们的生活,是基于恐惧的对瑕疵的回避和遮掩,而不是出于爱!
误解:每个人拥有独立存在的“自我”。缺乏因缘观,缺陷和执取。
正见:没有永恒不变、独立存在的“自我”。树立因缘观,接纳和放下。
在生活中如何理解和应用?提起和放下!
“真正的解脱自在就是‘对不完美不忧虑’,也就是说,如实接纳我们身为人的存在,如实接纳所有的生命,不完美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这原本就是存在的一部分。”P21——感到分离和匮乏是有功能的,同时培育智慧和慈悲也是有功能的,分化与联结,从自我价值的迷惘中获得解脱,体会我们本自具足的灵性(爱意觉知)!
期待大家的共读同修和体会分享!本周文字和音频开放,下周开始,飨读团专享。目前已经有86位伙伴共读同修,欢迎有缘的同学继续加入!
感兴趣请参考相关文章:
Radical Acceptance | 舍友朗读:第一章 缺乏自我价值感之迷惘
Radical Acceptance | 舍友朗读:本书序章
Radical Acceptance | 塔拉·布莱克:九次神奇的呼吸(中英文音频引导)
Radical Acceptance 推荐序、译者序、作者序要义(竹子音频解读)
共读同修每周安排:
周六:舍友朗读
周日:专享资源
周五:答疑解惑
每天:自由打卡,随缘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