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2023年科技产业八大领域投资展望 | 云岫研究

助力硬科技的 云岫资本 2023-03-25

2022年对所有人来说都不容易,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大国博弈、能源革命……种种事件带来了资本市场的重大调整,创投行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云岫始终坚信科技投资的价值,不断助力科创企业,稳中求进、坚定成长,围绕科技产业汇聚向上的力量,携手优秀的科创企业与诸多合作伙伴,一同迈入“硬科技的纵深时代”。


后疫情元年,我们对经济与行业的发展持有乐观谨慎的预期,并基于对科技产业的全面观察,形成了在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工业设计软件、AIGC、生命科学/医疗科技八大领域的投资逻辑梳理。


以下为各领域详细内容:

半导体

汽车电子方兴未艾,国产替代击楫中流

2022年,云岫资本持续关注宏观与微观因素对半导体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挖掘能在半导体设备材料、EDA等产业链上游解决技术掣肘的国产替代机会,能解决后摩尔时代算力瓶颈的Chiplet等革命性创新技术的机会,以及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生命科学等前沿科技应用领域需求拉动的专用或通用芯片机会。我们持续助力具备全球领先性技术实力的企业,服务了全流程EDA设计云平台「伴芯科技」,EDA智能工业软件及系统研发商「芯华章」,晶圆厂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弥费科技」,Chiplet车载中央计算平台芯片厂商「芯砺智能」,Chiplet架构高性能CPU设计公司「超摩科技」,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导者「思朗科技」,生物芯片头部供应商「领挚科技」等。
在新的一年,外部大环境或将继续千回百折。我们认为:顺应下游需求爆发的大赛道在国产替代上倍道而进的大赛道是2023年的半导体产业链的两条主旋律,汽车芯片、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大信创或将诞生优质的半导体企业。
  • 汽车芯片:产业链的变革将孕育出一众本土汽车芯片龙头

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货超600万辆,占汽车总出货量比例首超25%,汽车芯片在一级与二级市场的表现均超预期。我们认为,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新四化所带来汽车芯片红利方兴未艾,电子电气架构从过往的分布式ECU到未来的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过程也将带来更多的芯片投资机会,我国在这场产业链变革的风潮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辅以地方政策的持续支持,2023年将是诞生一系列本土汽车芯片龙头的时机。

  • 碳化硅:需求拉动,沿产业链布局或是最佳策略

层见叠出,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的加速渗透,碳化硅上车节奏显著加快。2022年上市的诸多新车型均搭载了碳化硅功率模块,碳化硅产业链扩张的趋势将在2023年持续升温。从衬底和外延到器件设计,再到制造封装,抑或是IDM型项目的顺利落地,均为碳化硅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增长动能。

如云岫正在服务碳化硅IDM企业「长飞先进半导体」,碳化硅衬底供应商「超芯星,化合物半导体衬底「九识科技」,以及化合物半导体长晶设备公司「磐石创新」。由下游需求拉动的碳化硅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将是2023年的投资重点,我们预期每个环节都会相继诞生龙头企业。

  • 半导体设备材料:外部打压已至深水区,产品验证节奏加快

从2022年起至今可以说是国际局势动荡的一年,其中“芯片法案”“出口管制”与“三国联合封锁”等对我国先进工艺制造的打压举措频出,未来或许有更严格的技术封锁与打压出现,半导体制造对本土供应链的需求迫在眉睫。经过数年的技术沉淀和商业摸索,国产设备、材料项目导入晶圆厂、封测厂的节奏正在持续加快,伴随着SMIC、YMTC等扩产周期的到来,2023年将是国产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项目的投资拐点。

  • 信创:有望催生千亿市场,基础设施投资最佳时机已至

不局限于半导体制造业,未来逆全球化的大趋势为整个ICT行业的自主可控带来了新的挑战,2022年12月“信创2+8+N”规划的落地也标志着我国全面信创阶段已经到来。在这一阶段,或将孕育出千亿乃至万亿的产业链市场规模。我们认为,2023年是布局信创相关基础设施的好时机,包括但不限于:行业信创芯片、新型网络技术与设备等,如云岫正在服务的项目高性能交换机芯片厂商「篆芯半导体」,融合计算与网络、具有芯片能力的网络设备厂商「中科海网」极高的技术壁垒和团队背景壁垒是突破信创产业瓶颈的关键,也是其坚固的护城河。


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供应链快速优化,迎来高质量发展

回顾动荡的2022年,新材料行业受国内优势下游产业需求刺激和国际供需矛盾影响,迎来了一系列结构性的机遇。我们在新材料方面持续关注技术型国产替代材料平台型材料企业的机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全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0.8万亿元,但在政策驱动下,新材料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到2021年全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6.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由于其产业的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关键核心材料对外依存度高,全产业链构建尚不完善,新材料行业的创新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约束与瓶颈。由量到质,新材料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云岫关注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工业制造等不同领域的创新材料公司,服务了先进结构陶瓷材料企业「三责新材」、半导体大宗气体领先服务商「宏芯气体」、微纳米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者「琥崧智能」、头部电子粘结剂厂商德聚胶接」、绿色生物基研发平台「利科新材」等。自2019年起,云岫就深刻围绕三大投资逻辑开展新材料领域的布局:

  • 细分大单品材料企业:关键优势产业内移,拉动上游材料产销爆发

我国制造业高端加工环节的国产化进程有明显提升:国内企业在下游新能源行业已构筑领头优势;在消费电子、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部分追赶优势;在半导体、军工等领域正逐步形成对关键卡脖子材料的重点突破。下游企业对于降本、增效、定制化方案开发、新技术研发等需求都大幅加速了整体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 平台型材料企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引起石化原材料供应链短缺、能源价格上涨,巴斯夫等国际巨头对核心产品研产外移持谨慎态度,造成了供需紧张的局面,这也给国内持续深耕研产的材料公司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期。

  • 新型材料研发和生产工具:底层技术创新带动材料产业供应链效率提升

底层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物质和合成及生产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工具。在研发端,更好地利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图谱等AI技术助力,预测材料结构和特性、发现,便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细分、及时的材料研发需求,从而加快新材料的研发速度和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受益于基因合成、编辑等领域内的长足进步,逐渐发展成了以“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循环)为核心的研发模式,和以发酵为主导的放大生产模式。未来,会有更多底层技术以工具为载体,对传统材料行业的生产关系进行优化和变革。

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中低端产品自给自足,向中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进口替代的过渡阶段,位于全球新材料产业的第二梯队,但与美、日等优势企业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国家政策对航天航空、军事、光伏电子、生物医疗领域新材料及其下游产品的支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同时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持续提升,新材料企业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对企业、科研人员研发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下游应用领域的高速发展,将为中国新材料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新能源

能源转型势不可挡,行业长牛周期依旧

2022年,云岫资本努力挖掘新能源在生产侧与储配侧的差异化与高增长环节。在生产侧,我们围绕主材领域,发掘已具备较高壁垒且已获得市场认可的新兴技术,如TOPCon业内头部组件企业「一道新能源」,钙钛矿头部公司「纤纳光电」,以及金属双极板电堆头部供应商「新研氢能」;在储配侧,我们看好风光波动下储能这一业绩爆发的刚需环节,服务了新兴液流电池企业「中和储能」,新兴钠电正极材料企业「启钠新能源」,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乐驾能源」,数字储能核心装备厂商「云储新能源」以及储能微电网「领充新能源」;在光伏方面服务了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制造商「中润光能」;同时我们亦看好锂电领域成熟技术带来的扩产逻辑,带动锂电制造转向锂电智造,关注新技术如视觉技术在锂电生产环节的应用,服务了锂电智造装备龙头「易鸿智能」、锂电整线智能方案提供商「烽禾升」和动力锂电池后端生产线装备提供商「光亚智能」;并重点布局锂电回收领域,服务了「西恩科技」及上市公司分拆头部企业「天能新材料」

中国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全面爆发提供了极佳的土壤,2023年,我们将继续深耕新能源产业链各大细分赛道,寻找新的变革拐点。

  • 储能:东风已至,具备坚实护城河的企业值得关注

储能作为蓝海市场,受益于全球储能需求爆发,2023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即将步入产业化元年,将快速切入储能行业;同时大储、中小储集成商即将迎来第一批产品质保期,这对集成商的产品自研能力、电子电控等核心技术、渠道与品牌壁垒、售后服务能力等是一场大考,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迎来新一轮革新与洗牌。

  • 锂电:新技术带来结构性增长,巨头引领极限制造革命,材料与设备迎来创新发展窗口

锂电现有成熟技术受益于扩产逻辑,已涌现了多个中后期及Pre-IPO大项目。除成熟技术外,锂电市场的材料端与设备端均在不断革新:在材料端,重点关注新技术环节的产业化落地,如复合集流体、新型锂盐及添加剂等;在设备端,锂电生产从手工作坊走向智能制造,目前巨头已在引领极限制造,追求极快速度与极高质量。我们会持续关注AI、数字化等新技术在锂电生产中的应用,及可提供新一代数智化生产装备的智能制造装备商。

  • 光伏:新一代电池技术开启新周期

光伏产业价格预计在2023年进入合理水平,供应链博弈“舒缓”,光伏产业链即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当前光伏产业已进入由新一代电池技术带动的周期,云岫认同产业内观点,同时寻找在长期技术迭代和短期产能扩张中很好把握平衡的企业,重点关注新技术如TOPCon、HJT、钙钛矿等;并挖掘新技术对产业链上游的热场材料、银浆、胶膜及中游的设备环节所带来的新一代材料与工艺需求。

  • 氢能:优化制氢与用氢仍是行业腾飞的关键

从氢能市场整体来看,与下游电堆的供给过剩、上市受阻境遇相比,上游制氢端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与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具备更长的产业链。我们可重点关注在产业链专业化分工趋势下,上游电解槽的电极、隔膜等细分材料的颠覆性机会。

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张中国智造的“新名片”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长坡厚雪、坚定信念,继续寻找α赛道与企业”,我们相信新的一年新能源市场仍将迸发无穷的活力。

智能汽车

电动化与智能化如火如荼,工艺变革近在咫尺

2022年,云岫资本持续沿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演进的方向,深耕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汽车软件等关键产业链环节中的存量冠军与增量替代的机会,看好具备进入全球范围内头部车企供应链体系实力的企业。比如,在核心零部件领域,我们发掘并服务了电机定转子头部企业「联博精密」,线控底盘国产替代新锐企业「比博斯特」,以及激光雷达技术变革者「睿镞科技」等;在汽车电子领域,我们关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机会,并服务了车身域控及多域融合头部企业「埃泰克」、国内领先的汽车高压核心零部件厂商「富特科技」;在汽车软件领域,我们持续看好软件定义汽车大势,服务了「怿星科技」「知迪汽车」「ClearMotion」等优质项目。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仍是2023年的大主题;同时,高速发展的电动化与智能化对汽车的材料及工艺带来了新的变革需求,轻量化、一体化压铸等技术得到了市场尤其是行业巨头进一步重视

  • 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平台高压化与长续航带来丰富切入机遇

高功率器件:高压快充驱动功率器件升级,SiC-MOSFET相比于IGBT能够提升工作频率、降低损耗、减小体积、提升部件功率密度,并且耐高温高压。

高压连接器: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底盘域还是车身域,电驱动单元、电气设备的数量都在大幅增加,由此带来高压连接器、高速连接器的需求量急速增长。

热管理:热管理系统可改善由低温导致的续驶里程下降问题,同时与燃油车热管理构造也不同,其增量价值明显,且高压环境下热管理需求也在提升,可关注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如大口径高精度电子膨胀阀。

  • 智能化:智能化接棒电动化成为行业的下一个资本支出点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迈入商业化深水区,低阶自动驾驶方案规模量产,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等瓶颈仍需突破。资本市场回归理性,寻找顺应行业发展阶段能率先大规模落地的场景。对产业链而言,从感知层切换到执行层,关注一体化底盘技术(CTC等)及其核心零部件(线控制动、悬架等)是关键。

智能座舱:依旧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消费者需求驱动下,智能座舱产品的单车价值与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交互属性不断增强,可继续关注HUD、智能车灯、域控制器、座舱软件等新老领域机会。

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变,软件重要性不断凸显,涌现出新的软件Tier1及Tier2;同时硬件层的算力需求激增,芯片算力竞赛持续,线束作为整车神经网络,已肩负起高速传输的重担,高压线束将是新生的增量市场。

  • 新型材料及工艺:轻量化材料用量提升,一体化压铸打开新成长空间

双碳背景下,降低油耗、提升里程成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共同刚需。汽车巨头已拉开了全铝轻量化材料的革新帷幕,如悬架空心件等的导入等,掀起了一体化压铸的技术浪潮;在底盘域与车身域起步方面,也在逐步实现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全铝零部件及整车身渗透,可关注相关产业链机会。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300万辆,是当仁不让的新能源汽车世界第一大国,实现了市场化巨大突破,同时也迎来了密集的政策支持,多项“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纳入其中,中长期发展确定性进一步增强。水大鱼大,2023年我国汽车全产业链的自主崛起将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网络安全

信创和网络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高度,受到空前关注与重视

在近年来网络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持续推动下,企业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以合规为基础逐渐走向全面市场化驱动,我们挖掘并服务了多家崭露头角的安全创业公司:在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领域,服务了赋能数据价值的安全释放的隐私计算技术服务商「洞见科技」与数据原生安全产品研发商「红途科技」;在零信任领域,服务了端到端零信任链路“守护者”「雪诺科技」;在软件安全领域,软件供应链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软安科技」;工业安全领域,新型AI驱动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司「六方云」;以及安全运营领域,安全运营平台领导者「知其安」

2023年,我们认为在安全合规层面——信创、数安、关基保护三条政策主线明确,并对安全创业公司发展趋势做出如下判断:

  • 数据安全成焦点需求

数据安全合规的管理将越来越严格,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成为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的主战场。同时,流动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会迎来持续关注,对于数据安全产品的采购也将由被动满足合规需要逐步转向业务与安全融合的主动落地。

  • 全面拥抱零信任架构

疫情三年也是零信任高速发展的三年,中美均就零信任架构制定对应的标准和规范,全面拥抱零信任架构作为网络安全战略。其中以远程办公接入为核心场景ZTNA的广泛应用,以及大型政企零信任体系的落地建设都是即将全面拥抱零信任架构的关键信号。

  • 软件供应链安全关注度炽热

随着开源软件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软件的供应关系也越发复杂多元,针对软件供应链的攻击时间呈高发态势,软件生态的多元和快速迭代也带来了安全隐患的放大效应,诸如Apache Log4j2漏洞一类的事件造成的影响范围巨大且难以消除,亟需得到重视。

  • 工业关基保护是工业安全防护重点

近几年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提上日程,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赋能打破了工业场景原本相对封闭可信的环境,工业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暴露的攻击面衍生出多样化保护需求,将工业安全建设接下来的重点。

  • 安全运营受到重视,XDR渐入主流,ASM、BAS初露锋芒

安全防护从建设期迈向运营期,下游客户的核心需求从单点产品迁移至体系化运营,快速响应和常态化的持续验证能力是保障企业核心资产安全的关键要素。

工业设计软件

“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工业设计软件重要性日益凸显

云岫资本自2020年开始关注工业设计软件的发展,陆续服务了国内首创CAD-CAE一体化平台并掌握自研集合约束求解引擎的「数禺科技」、以数字化交付规范流程工业工厂设计和建造的「强思数科」、定位“AI虚拟工程师”的「设序科技」、聚焦汽车产业链的全价值链仿真协同平台「适创科技」、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仿真平台「大工星派」、全球领先的制造类EDA和工程智能系统「智现未来」等。

2022年,具备智能制造入口级效应的工业设计软件(CAD\CAE\CAPP\CAM)融资市场热度不减,经过长期调研,我们持续看好工业设计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及其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并看好如下的价值角度:

  • 下游市场天花板够高和应用场景够多的软件公司

机械、电子和建筑/基建是有这样潜力的领域。这三个领域链条足够长,能给到工业设计软件的价值增值空间也足够大。比如建筑/基建领域,CAE不仅可用于设计阶段的仿真,还能够延申应用到安全运维管理阶段。

  • 国产替代中的“技术攻坚派”

“技术攻坚”指的是厂商针对设计软件最核心、难度最高的模块进行研究,包括几何建模引擎、约束求解器等在内。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底层技术的突破不可或缺。

  • 产品能够将设计-制造链条缩短和数据壁垒打通

以往的设计-仿真-制造环节相互割裂,存在大量数据流失。如果能实现一份数据贯穿全流程,将极大提升设计效率和精度。比如达索的3DE就是一个集成型的产品。

  • 新兴技术赋能之下实现换道超车

云计算和AI能够为工业设计软件软件部署、开发和应用方式的变革。云能够带来更轻量化的使用体验,也能简化版本管理并促进跨企业、跨部门协作,AI则能作用于历史设计方案的经验和规则抽取,促进设计智能化。

2023年,我们相信优秀的国产工业设计软件公司将凭借本土化服务优势,在更多复杂的工业场景中实现应用,并从场景中获得实际反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

AIGC

大模型成熟成就AI范式转移的新起点,行业处于爆发前期

2022年,AIGC和ChatGPT是科技界最出圈的技术突破,人们又开始相信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可能性。相比过去中国AI公司提供的是面向安防、金融政务、销售客户等行业场景的整体解决方案,AI大模型带来了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系统性机会。云岫持续关注AI产业的机会,服务了基于底层大模型、利用生成式AI能力,将用户体验、市场和场景洞察直接生成为产品的品参+CMF设计的服务商「衔远科技」。我们持续看好AI为中国产业转型带来的系统性机会,并对2023年的投资发展趋势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 投资人需要从中美竞争与稀缺性的角度来理解基础层的长期的投资价值

在算力层面,英伟达已经被美国政府禁止向中国出口A100和H100芯片。美国还在出台相关政策限制美国资本对于中国AI企业的投资。OpenAI等公司不会向中国开放API接口,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大模型能力。未来AI或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必争之地。

大模型训练需要极大的人才密度和极高的经济成本,因此很难成为创业公司的机会。目前国内大模型公司或是背靠科研院所,或是背靠互联网大厂,作为科研投入来进行研发。同时大模型需要大量优秀的AI人才密度来研发。市场上标的稀缺,虽然国内的大模型公司尚不成熟,但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 中国最成功的AI公司需要同时具备底层大模型能力和服务具体场景的应用层能力

中国AIGC领域不会像美国一样出现非常清晰的基础层和应用层的解耦。一方面,中国用户对工具类产品的付费意愿低,因此像Jasper.AI等工具类应用在中国商业化可能会相对困难。另一方面,应用层商业化的困难会导致基础层商业化的问题,基础层公司需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过去中国成功的AI公司来自绑定口袋深的垂直行业,比如安防、金融、制造业。通过一体化的AI产品和服务来提升客单价。未来中国新一代的AI公司可能也会采取此模式,AI能力的商业化会绑定在具体的场景中。因此成功的团队不仅需要有极强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强大的销售落地能力。

  • AIGC应用层在游戏、社交、电商等垂直领域在未来有巨大的潜力,但短期的不确定性较大

目前基础层大模型还在快速迭代过程中,比如GPT4将在2023年底推出。只做应用层的公司不具备核心护城河,也很难具备确定性的先发优势。

长期来看,随着基础层大模型的成熟,结合中国在游戏、社交、电商等垂直领域的优势,AIGC应用层在上述领域也会存在巨大的机会。

生命科学/医疗科技

寒冬出尽泡沫,行业迎来理性发展期

回顾动荡的2022年,医疗行业政策端的集采控费更加深入,整个二级市场表现低迷,并购市场缩减,投资机构退出困难导致市场整体融资环境变差,资金收紧投资幅度小。在这样寒冬环境中,云岫仍然持续看好极具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发掘并服务了专注于以NK细胞为基础的创新细胞药物技术转化和开发公司「恩凯赛药」;在医疗器械领域服务了显微手术系统领行者「迪视科技」与全球OCT技术领跑者视微影像」

展望2023年,我们看好真正满足临床需求、具有核心技术创新性的脑科学领域,进口替代潜力巨大、应用场景多元化的生物材料领域,具有逆周期和盈利能力的消费医疗领域——如眼科、口腔和医美,其他交叉学科,跨界应用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等,尤其是产业链上游的一些机会。

  • 脑科学领域

不论是顺应政策趋势、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发展,还是脑疾病所坐拥庞大潜在市场,抑或是在科研上的持续火爆使得高校加速产品成果转化,都使得脑科学尤其是脑机接口成为了投资人眼中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投资人关注重点已从解决脑部结构病变逐步向诊断、治疗脑功能疾病转移,神经调控领域、DBS的市场玩家格局初现。我们继续关注一些具有技术壁垒、获证速度较快的SCS领域玩家,严肃脑机接口的公司相比技术还尚待突破,云岫长期持续关注在算法方面具有深厚积累、兼具软硬件技术实力的优秀企业。消费级脑机接口的公司,我们看好应用场景多元化、商业化进展领先的企业,例如我们正在服务的全球领先的“脑机接口+人机交互”的基础设施创造者「柔灵科技」

  • 消费医疗领域

眼科方面长期看好视光领域和眼外科领域。随着疫情放开,群众的消费意愿逐步反弹,眼科诊疗设备需求广阔,国际化和平台化仍是核心竞争优势;青光眼MIGS去年融资火爆,今年依然值得继续关注;人工晶体带量采购在以价换量,转型高端仍是未来发展的主流,高端人工晶体作为产品主流同样值得关注。

医美行业监管已更加严格,行业规范性在提速。我们看好光电设备类的国产企业,目前医美光电设备开发技术难度高、时间周期长,而国内所用的医美光电设备80%由进口垄断,国产企业主要聚集中低端市场。医美需求的持续上涨将为供给端发展带来动力,行业目前已进入关键窗口期。

  • 生物材料领域

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技术已在传统应用领域大放异彩。目前材料领域细分行业众多,随着医美等消费赛道的崛起,消费医疗的新材料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我们看好胶原蛋白等新材料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比如云岫正在服务的创新生物材料公司「肽源生物」;同时也看好成熟材料的进口替代,如较成熟的心血管、骨科、口腔等领域的上游材料目前还是进口主导,材料工艺等短期内很难实现替代,平台型材料公司值得长期关注。

  • 合成生物学领域

作为一个底层平台,合成生物学可应用于众多行业,合成生物学将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技术革命。我们重点关注具备产业链上游DNA合成、基因编辑等底层技术的公司,与选品合理、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产品型企业。

严冬之下,新事物都在积聚破土的能量,医疗市场在2023年也将逐步回暖,泡沫出尽、信心重塑后,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理性回温的市场环境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展望2023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过去三年疫情已经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化危为机的能力,创投市场正在迈入新一轮的升维、创新与扩容。无数硬科技企业化身为科技强国的浪花,奔涌成一往无前的大江大河,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乘风破浪,云岫也将持续陪伴,与各位伙伴一同见证。

—END—

# 部分交易 #


半导体:佰维存储赛昉科技芯旺微电子爱芯科技忆恒创源芯华章芯河半导体匠岭半导体昕原半导体思朗科技行芯天易合芯|开元通信 | 超摩科技 | 芯砺智能 | 伴芯科技 
新能源/新材料:乐驾能源 | 西恩科技三责新材碳能科技|琥崧智能 | 纤纳光电
AI/智能制造:凯乐士科技 | 埃泰克汽车摩尔线程易控智驾奇点临近星河动力宇泛智能Trifo擎朗智能埃克斯工业富特科技汉邦科技宇树科技|此芯科技捷象灵越科视光学 | 联博精密
企业服务:六方云 | 江融信感易智能百炼智能优也科技悦普红途科技智臾科技 | Choiceform赛舵智能山景智能设序科技炎凰数据|PingCode

云岫研究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