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黄伟新课题组综述:氧化物表面氢物种反应性能
1. 建立了氧缺陷控制氧化物表面羟基反应性能的概念:在化学计量比氧化物表面,表面羟基(OMOxH)优先反应生成水,产生表面氧缺陷(2OMOxH→ H2O + OV + OMOx)。氧化物表面氧缺陷的存在能够抑制该反应通道,从而打开表面羟基参与的其它反应通道,包括表面羟基反应生成氢气(2OMOxH→ H2 + 2OMOx)、表面羟基与乙炔加氢反应生成乙烯、在金属-氧化物界面与金属表面吸附CO反应生成CO2(COPt + OFeO1–xH + OFeO1–x → CO2 + OV,FeO1–x + OFeO1–xH)。
2. 建立了Pt-FeO表面质子扩散桥连的CO氧化反应基元反应网络,揭示了表面羟基稳定性对Pt-FeO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无表面羟基存在时,存在COPt + OPt → CO2高能垒和COPt + OFeO–Pt → CO2低能垒表面基元反应;存在表面羟基时,还存在COPt + OPt + OHPt→ CO2 + OHPt低能垒表面基元反应、COPt + OPt + OHFeO–Pt → CO2 + OHFeO–Pt和COPt + OFeO1–xH+ OFeO1–x → CO2 + OV,FeO1–x + OFeO1–xH高能垒表面基元反应。质子在Pt–FeO界面和Pt表面之间的扩散桥连上述表面基元反应,尤其是质子从Pt–FeO界面扩散到Pt表面同时打开COPt + OPt + OHPt→ CO2 + OHPt和COPt + OFeO–Pt → CO2等低能垒表面基元反应,能极大促进Pt–FeO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
3. 揭示了H2在氧化物氧缺陷位均裂生成H-并氧化氧化物(H2 + 2M(2x–1)+Vo → 2M(2x)+Vo–H−)的全新模式,理解了氧缺陷对氧化物表面和体相羟基、表面和体相H-等氢物种生成及稳定性的影响。H2在氧化物氧缺陷位均裂生成H−并氧化氧化物的全新活化模式是对现有H2在氧化物表面吸附活化异裂生成质子O2−H+和M–H−的模式(H2 + M2x++ O2−→ O2−H+ + M2x+–H−)和均裂生成质子并还原氧化物的模式(H2 + M2x+ + 2O2− → 2O2−H+ + 2M(2x-1)+)的重要补充,加深了对氧化物催化剂活化H2以及氧化物催化剂体系氢物种的基础理解。确定了H-是具有与光生空穴反应生成H2的光反应活性。
4.超高真空条件下在氧化物表面控制制备了水合质子物种,提供了水合质子是光催化水还原生成H2的活性物种的实验证据,认识到氧化物表面氢键网络是光催化水还原生成H2反应场所,提出了金属-氧化物界面有效解离水生成表面羟基,促进表面氢键网络形成是光催化水还原反应金属助催化剂的作用之一。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兆瑞,通讯作者为黄伟新教授。详见:Li Z, Huang W. Reactivity of hydrogen species on oxide surfaces. Sci. China Chem., 2021, 64,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0-9953-y.
【扩展阅读】
中科大曾杰课题组:铜催化剂中引入磷掺杂提升CO2电还原多碳产物的活性
大连化物所申文杰课题组:原子分散铜-氧化铈界面结构与低温水气变换反应性能的构-效关系
江苏大学颜晓红/饶德伟课题组:非金属元素调控CuCo氧/硫尖晶石型催化剂的电催化析氧活性
大连化物所黄延强课题组: 单原子钴催化剂电子结构调变实现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活性调控
熊宇杰/龙冉课题组:铜铟硫空心纳米颗粒用于高效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胡劲松/万立骏团队综述:过渡金属氮碳基燃料电池氧还原电催化剂
中科大吴长征教授综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中活性位点的局域结构调控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扬州大学徐强教授团队专论:“准MOF”和限域金属纳米颗粒间的协同催化
汪国雄和高敦峰课题组实现工业电流密度下的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燃料和化学品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王瑞虎团队:金属卟啉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CO2的选择性还原
通讯作者简介
黄伟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固体表界面化学与多相催化研究。独立提出“从单晶到纳米的模型体系”研究思路,以“表面物种及其反应性能”为桥梁来关联不同层次模型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理解催化剂构-效关系和催化反应机理。先后获得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Young Scientist Prize”(2004)、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Humboldt Research Fellowship”(200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基金会“青年教师事业奖”(2007)、中国真空学会“青年科技创新奖”(200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9)、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催化青年奖”(201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基金会“青年教师成就奖”(2019)、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Humboldt Research Award”(202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 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现任Appl. Surf. Sci.的Editor、Catal. Lett./Topics in Catalysis/Chin. Chem. Let./Sci. China Chem./Appl. Surf. Sci. Adv.等期刊的编委、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