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范大学史学亮/华南理工大学虞华康:双[5]碳螺烯的简易合成、手性光学性质、异构化研究及激光应用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5-01-07
多重碳螺烯作为一种螺旋扭曲的纳米石墨烯,因其美观的结构、固有的螺旋手性以及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就双碳螺烯而言,理论上存在两种非对映异构体,即外消旋体(PP/MM)和内消旋体(PM),这两种异构体通常具有不同的电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尽管已经报道了具有各种拓扑结构的双碳螺烯分子/体系,但同时获得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特别是它们的分离、纯化和单晶结构分析,却鲜有报道。此外,双碳螺烯的异构化过程也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理解其构象和手性,但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因此,合成具有可分离非对映异构体的新型双碳螺烯,并发现其多样的电子结构、光物理性质和异构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史学亮课题组采用了一种简单且通用的合成策略,成功构筑了具有激光性能的双[5]碳螺烯(1),并深入研究了其手性性质以及异构化过程,进而探索了其在激光领域的应用潜力。
本研究的合成策略主要基于该课题组最近开发的新方法,相关工作已经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9619;Org. Lett., 2024, 26, 7914-7919上。首先,通过锂化试剂对特定的6,6'-联并五苯酮进行亲核加成反应,随后进行还原芳构化,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的并五苯醛基衍生物。接着,作者采用Friedel–Crafts环化和双自由基电环化反应策略,将这些并五苯醛基衍生物进一步转化为完全融合的双[5]碳螺烯(1)。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1以两种非对映异构体1-PP/MM1-PM的形式存在,且两者均成功分离并通过X射线晶体学明确鉴定结构。作者通过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实现了外消旋体1-PP/MM的光学拆分,并通过圆二色谱对1-PP1-MM进行了表征。有趣的是,在加热条件下1-PP/MM可以完全异构化为1-PM,作者对异构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1-PM表现出深红色光发射和中等的荧光量子产率,这表明其在近红外激光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为此,作者与华南理工大学虞华康课题组合作,通过1-PM与环氧树脂的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了一个较高性能的微激光器。该微激光器的中心波长半高宽为0.48 nm,具有窄线宽、低阈值(0.88 mJ/cm²)的特性。这些结果表明,当1-PM与回音壁模式的微腔相结合时,能够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激光性能。
因此,本研究涉及的合成策略、螺旋异构化过程和独特的激光增益特性,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碳螺烯性质的理解,而且为未来设计和精确合成具有多种可分离构象、并具备广泛潜在应用的新型碳螺烯提供了经验。目前,课题组正致力于进一步拓展这一合成策略的应用范围,并积极探索其在新型手性多环芳烃合成中的潜力,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该成果以“Double [5]carbohelicene: facile synthesis, chiroptical properties, isomerization study, and lasing application”为题,最新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上(doi: 10.1007/s11426-024-2171-4)。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全文。

【通讯作者简介】

史学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6年和2016年至2018年分别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10月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领域为化学、自由基化学和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Adv. Mater.Nat. Commun.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论文引用4000余次。

【扩展阅读】

2024年《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

《中国科学:化学》2024年上半年最受关注微信文章

Sci. China Chem.影响因子10.4 ||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Sci. China Chem.文章精选:手性发光材料

圆偏振发光研究前沿

北京大学刘志伟团队:基于手性电子传输材料的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

华东师范大学王威课题组:基于双刺激响应性手性[2]轮烷首次实现了四种状态可切换型圆偏振发光体系的构筑

吉林大学吴宗铨课题组综述:基于自组装的圆偏振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北京化工大学郭金宝课题组:氢键型荧光光开关构筑的双重响应圆偏振发光胆甾相液晶弹性体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传峰、李猛等:给体调控的轴手性TADF对映体实现多色圆偏振电致发光

苏州大学张伟课题组:基于温度响应性超分子组装体圆偏振发光的原位调控

上海理工大学岳兵兵课题组综述:超分子凝胶的圆偏振光调控及应用

南京大学郑佑轩课题组综述:用于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手性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

首例手性稀土卤化物钙钛矿:具有高效紫外圆偏振发光的手性铈基卤化物

姚建年院士/钟羽武研究员团队:基于金属铱、钌配合物的圆偏振磷光微纳晶体

武汉大学龚少龙团队:面手性铜(I)配合物实现高效电致圆偏振发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化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