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管子公司在途 信托转型何去何从
去年12月的新规速递|十年拾文,信托红利时代终落幕一文中,对大资管新规出台后的行业趋势提出了五大猜想,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五大猜想的实际落地情况。
五大猜想的落地与印证
猜想之一,细则频出,新规之后还有新规
除了银保监会与证监会亟待推出的商业银行理财新规、券商资管及基金子公司业务新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保险私募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之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的出台也指日可待。
猜想之二,理财转型,商业银行设立专业子公司
银行理财将逐步实现独立化转型,通过设立直投子公司、债转股子公司、资管子公司等方式实现专业化投资管理。
猜想之三,回归专业跑道,私募基金非标债权进一步限缩
关于私募基金非标债权受调控的历次进程可以参考寻瑕君历史文章通道之殇|五句话读懂委贷新规和快评|周末监管三连发,附五大判断四大机会。
猜想之四,金融牌照规范化改革,金融办地位提升
实现金融牌照规范化改革后,融资租赁、保理、典当等类金融牌照或将划给银监会监管,在地方由各地金融办监管。
猜想之五,牌照决定竞争门槛,投资能力见真章
以“刚兑+非标+通道”为标志的影子银行模式将慢慢弱化,平台和牌照的溢价能力不断降低,资管将转型回归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大类资管、投资能力和风险定价将成为资管机构长远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系资管子公司酝酿中
事实上,招行不是首家拟设资管子公司的银行。光大、浦发、中信三家银行此前均通过董事会决议,下设资管子公司,但方案报监管核准后,一直未获批准。
“提出申请我们就会认真对待,我们鼓励更多主体参与资管市场,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竞争与效率,但有一定程序。”3月24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这样回应“招行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提问。
在大资管新规即将落地的当下,设立银行系资产管理子公司对于29万亿量级的银行理财市场具有颇为深远的意义。
首当其冲的,银行系资产管理子公司使理财产品能够独立持牌经营,独立法律地位得以明确。
一是便于风险隔离,实现理财业务与信贷业务分离,代客业务与自营业务分离;
二是确保资管业务经营的独立性、专业性,有助于提升核心业务能力;
三是避开央行关于MPA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规模控制;
四是通过子公司的风控制度、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灵活性,突破主流银行在管理条线上的诸多约束
五是在技术上落实资管新规中理财产品“第三方托管”的形式要求。
寻瑕注:按照大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资管产品资产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29万亿理财市场涌动
同业理财减半,整体增速下滑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截至2017 年底,全国共有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49 万亿元,比2016 年少增加5.06 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1.94%。
截至2017 年底,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3.25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1%。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较年初大幅减少3.40 万亿元,降幅为51.13%;占比较年初下降11.88个百分点。
个人理财占据大半,收益率上升
截至2017 年底,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一般个人类、高资产净值类与私人银行类等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合计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遍及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15 至2017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客户实际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5%-5.0%之间。从2017 年全年来看,封闭式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06%,较2016 年上升27 个基点。2017 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3%左右。
图4: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收益率走势
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落地,尽管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部分银行局部试点的模式,但预计将对29万亿银行理财市场和25万亿的信托行业管理规模,形成双重影响。
如果不需要通道,银行需要什么
产品净值化,理财独立化
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存在,使得银行难以打破“刚性兑付”魔咒,也就无从谈起真正的资产管理,所以收缩预期收益型产品规模已经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净值型产品应该得到重视和扶持,大资管新规及其细则有望明确净值型理财产品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原则,解决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过渡的转型难题。
在这一前提下,银行理财资管子公司的落地就显得尤为关键,能够使得银行理财实现独立的主体地位,进而在在风险可控条件下逐渐打破刚兑。
获客线上化,银行投行化
银行的传统优势在于渠道资源、客户资源以及高频的结算,依托广泛的分支机构、良好的信誉品牌和广大的储户、支付用户基础,获取了数量庞大的低成本负债,因而对于投资管理能力的要求始终局限于信贷的条条框框。
随着电子支付盛行,现金使用量缩减,2017年银行全行业离柜交易笔数高达2600亿笔,平均离柜业务率为87.58%,物理网点不再是必争之地,ATM/纸质票据/银行卡,乃至柜员和客服的需求量都在下降,线上的获客和经营渠道将是下一阶段竞争重点。
通过资管子公司的设立,银行可以直接适用信托原理,设计理财产品,从而绕过所有通道,进一步打破了各类金融机构的竞争壁垒。去通道化、去牌照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要求银行在人才积累、投研提升方面下功夫,自行设计风险层次明晰、评估定价合理的产品,通过主动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在市场自然推进、监管主动干预和银行自发探索的三方合力下,实现真正的资产管理。
如果不做通道,信托能做什么
信托江湖众生相
作为一个“貌似”没有主营业务的金融子行业,通过多年的监管搏斗和市场拼杀,获取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套利实则刚需的业务机会,信托行业的大部分竞争者也早已杀入市场化洪流,提出了多样化多元化的转型策略。
目前处于转型中的信托公司的转型思路包括但不限于:挖掘股东资源,发展优势业务的模式;回归信托本源,开展特色业务的模式;专注产融结合,探索基金化业务的模式;深耕财富管理,谋求直接销售和私人银行体系的模式等等。
压缩通道,提升主动管理
2017 年年底及2018 年初以来,信托业“堵通道”监管信号频现。2017 年12月底的银监会“55 号文”、信托部邓志毅主任主持座谈会讲话、中信信托为代表的机构递交的《自律承诺函》以及新年以来一行各会配套文件都表明2018 年信托业整顿的关键环节是“压通道“。
转变过往以信贷形式提供资金的传统展业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参与政府合作与并购重组等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中,共担收益与风险,实现更高附加价值。
另一方面,信托业回归本源与加强主动管理是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在国内财富不断积累,市场各种特定理财需求进一步涌现,财富管理、消费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均是近年创新信托业务探索的热点。
新形势下的新银信合作
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应当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财富管理、资产托管、资金结算等多个领域不断强化广度与深度,共同推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可运用管理、产品、网点和渠道优势,与信托公司的牌照优势、功能优势和产品优势进行对接和互补。基于均衡型、互补型、双赢原则,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应该联手打造新型银信合作模式。
在角色定位上,摒弃强弱、主次之分,明确银信合作的核心价值是为投资者在财富增值、客户服务等方面创造收益;从合作模式上,银信双方通过分层开发设计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创新联动,在各种资源和要素之间挖掘隐性价值。
金融这个行当里,从来不缺少聪明的脑袋。监管封堵的路径越多,绕路搭桥的方法越多。所以监管不让你做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监管赋予其它机构新的功能定位,直接褫夺你的制度红利,逼着你放下过去的路径依赖,坚定转型。信托如是,理财亦如是,华丽转身后,在全新的领域里,发现各自的精彩。
*本文参考报告《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等,可以前往知识星球获取。
关于信托公司转型选题,欢迎大家积极留言或参与投票,寻瑕会择机推出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