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读互动 | 论文写作训练之《国际城市规划》文献评析(五)【连载】

吴姝雅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5

作者:吴姝雅,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2015级本科生


文献选择:《国际城市规划》2014年第2期;主题:基于低碳目标的旧城改造规划理论与实践


文章A:赵鹏军. 历史城区交通节能减排的空间规划理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4(2): 43-51

文章B:文萍, 赵鹏军. 北京旧城小汽车出行研究及综合规划框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4(2): 52-58


本次文献评析分为三部分:内容概述、论证方式分析、个人看法。


1  文章A:《历史城区交通节能减排的空间规划理论》


1.1  内容概述


文章以历史城区交通污染为背景,从交通节能的三个关键要素,制度保障、技术创新和社会转型出发,探究空间规划对交通节能的影响机制,总结出空间规划与历史城区交通能耗的理论关系,为中国城市历史城区交通节能减排提出规划建议。


作者认为,减少能耗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能耗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能源输入;二是在确保城市增长和必要的物质与能源输入的前提下,通过优化重组城市内部系统来减少能耗。空间规划正是对城市的优化过程,这种方式更为符合我们的发展需要。随后作者从交通能耗影响因素和空间规划要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影响交通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有制度保障、技术创新和社会转型,制度保障包括法律、政策等;技术创新包括机动车耗能技术、新能源利用等;社会转型包括社会传统、生活方式、环保意识等。作者在对影响因素作出全面的归纳之后,提取了交通模式、出行距离、交通拥堵与机动车出行小时数等直接影响因素。历史城区空间规划要素则包括多中心空间结构与职住平衡、土地利用混合度、密度、社区空间规划与设计、交通设施与服务的可达性。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如图1。


图1  《历史城区交通节能减排的空间规划理论》的理论关系图


对于该理论,作者总结出三点学术争论:


1)空间规划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交通;

2)空间规划能否高效地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3)空间规划自身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空间要素的布局进而影响交通。


三点争论点出了理论构建的薄弱点,对空间规划对于交通节能的可能性、高效性、操作性进行探讨。


1.2  论证方式


作者在论证中,较多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在表达形式上,图形的运用使得表达更为清晰、简洁。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不仅仅满足于从参考文献中整理或直接引用数据,为了更准确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也会利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表1)。


表1  文章A的文献论证方式


1.3  个人看法


文章A可作为理论研究的参考范本。该文的关键在于影响因素的提取,首先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该文的参考文献共有49篇,不只包括之前学者进行的理论研究,还包括大量的实证研究;同时,在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的情况下,国外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在1989—2013年间,以2000年左右发表的文献居多,可能存在时效性不足的影响。


其次,对收集到的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再进行筛选也很有必要,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素的选取标准也各不相同,对参考文献的因素进行分类有利于快速识别对本研究有价值的因素,厘清各因素间关系,防止选取的因素包含的内容有交叉(图2)。筛选则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对类别的筛选。本文将对交通能耗的影响因素分为三方面:制度保障、技术创新和社会转型,其中技术创新一类与本文研究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在文中将该类因素弱化或舍弃;第二层为对类别之下的具体因素进行筛选,筛选的依据可以是该因素是否偏离主题,是直接影响因素还是间接影响因素,也可以是作用程度的大小。本文中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偏离对空间规划的讨论,故作者简要叙述。


图2  因素提取流程


2  文章B《北京旧城小汽车出行研究及综合规划框架》


2.1  内容概述


在小汽车的使用对旧城遗产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而缓解交通拥堵的规划政策大多过于笼统宏观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三类北京旧城居民小汽车出行影响因素,分别为社会经济变量、城市形态变量和交通设施变量,通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完善公交网络布局对于减少小汽车出行有显著影响,但在密度很高的旧城区继续提高密度,对小汽车使用影响甚微,并据此提出减少北京旧城小汽车出行和节能减排的综合空间规划框架(图3)。


图3  文献框架分析


2.2  论证方式


作者在对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除社会经济变量外,其他变量影响并不显著,于是将研究范围拓展至整个北京市,对四个功能区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了区位图和表格来说明研究范围,陈列数据(表2)。


表2  文章B的文献论证方式


2.3  个人看法


文章B可作为实证研究的参考范本。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首先认识到文献整理的重要性。文献回顾是确定研究变量的依据,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灵活处理。这篇文章对北京旧城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的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但作者通过扩大研究范围,得以自圆其说。


但是对于该研究,我仍然有一些疑问。


1)2010年左右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北京尤甚,2005年的数据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当前状态?(本文写作时间约在2013年)


2)文中仅对二环以内居民进行了研究,只研究旧城居民能否充分反映旧城内交通情况?


3  总结


在本次文献评析中,我选择了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学习和分析后,更为清晰地认识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异同。身为一个大二的学生,像文章A这样在理论层面进行总结所需的信息把控能力和逻辑构建能力,我还远远不具备,这正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的。至于实证研究,从文章B中,我认识到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搜集、处理和分析能力,但是仍需加强挖掘数据背后所呈现的内涵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更需要首先加强对当前社会现实的认知。


编辑:张祎娴

排版:赵大伟


相关阅读

论文写作训练之《国际城市规划》文献评析(一)

论文写作训练之《国际城市规划》文献评析(二)

论文写作训练之《国际城市规划》文献评析(三)

论文写作训练之《国际城市规划》文献评析(四)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